據媒體報道,2014年3月8日上午10時,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而中日關係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回答日本記者有關中日關係的提問時說,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時候,雙方曾就妥善處理歷史、台灣以及釣魚島等問題達成了重要的諒解和共識,構成了中日復交的前提,也打下了兩國重歸友好的基礎。
但是近來日本領導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復交的精神,破壞了中日關係的根基,中國人民當然不會、也不可能答應。在歷史和領土這兩個原則問題上,沒有妥協的餘地。至於有人將現在的中日關係與一戰前的英德關係相提並論,我想強調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與其拿一戰前的德國來做文章,不如以二戰後的德國來作榜樣。
前段時間,有歷史學家及政治評論員大膽將今年與1914年進行比較,並認為全球快將爆發一場災難性的戰爭。如今的美國或許與1914年的英國相似,不過他們還要大家相信,一如德國當年向超級大國開戰,今天的中國也同樣會這樣做。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1914年的德國,無論工業科技軍事,各方面看都是世界第二,擁有了挑戰霸主大英帝國的能力,而大英帝國相對衰落,明顯在走下坡路,於是大英帝國不甘心霸主地位被奪,就聯手昔日對手法國和俄國,對付德國。
德國一直對自己無法獲得跟自己地位相稱的國際地位惱火,於是,聯合奧匈帝國、土耳其,大力發展海軍,強化陸軍,試圖以武力手段改變現狀,登上世界霸主地位。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但是,中國除了與當時的德國一樣是正在崛起的之外,其他所謂開戰跡象都經不起推敲。
中美兩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僅在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往來日益頻繁和密切,而且越來越具有全球影響和戰略意義。最為重要的是如果兩個核大國開戰意味著什麼誰都很清楚。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是現實存在的。
如今,從各方面看中國都是世界第二,但中國並不具備挑戰世界霸主美國的能力。雖然美國打了兩場戰爭后實力相對衰落,可依然在全球擁有廣泛的軍事基地和眾多的盟友。美國的目標也並不於此,而是要維持美國在全球的政治和軍事安全等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確保美國的霸主地位不會旁落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