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抑制肝氣,扶助脾氣,避免寒濕侵襲。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要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避免對脾胃的干擾。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少吃辛辣食品,多食苗類食物。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雨水節氣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天氣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不要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於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總是想早點脫下外衣。體熱外泄,濕寒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年老體弱者不要用冷水洗臉、洗手,一旦濕寒易侵入關節,年老體弱者又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濕寒滯留於手,手指容易出現酸痛等癥狀,重的還會導致指關節變形;濕寒如果滯留在頭部,則容易出現頭疼。
雨水節氣的飲食以平性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以免「火上澆油」。鬱熱令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要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以達到健脾的目的;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北方人食療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藥物調養則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用生髮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