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親自幹掉林彪專機的竟然是他
在中國大地威名顯赫、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林彪副主席就此魂喪大漠,身葬黃沙。
這就是在中國當代歷史上留下了重墨濃彩而又撲朔迷離的「913事件」。
30多年過去了,「913事件」的許多關鍵之處仍然處於霧鎖煙迷之中。尤其是256專機的墜毀原因始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燃油耗盡說、導彈擊落說、陰謀爆炸說、機組搏鬥說、迷航墜毀說等等,不一而足,至今沒有一個能夠服眾的結論。
很多人對於256為何帶著火苗掉頭選擇向南飛來迫降有所疑問,其實這又是一個很簡單的常識問題。在夜間視線不好的情況下,256飛行高度高了根本看不清地面的情況,無法選擇合適的迫降地點。
256只好低飛(同時更有可能是已經飛不高了),而在低飛的情況下,等你發現有合適的迫降場時,飛機已經飛過了這個地點了。更不要說飛機在降落之前必須在距離降落點一定距離之外(三叉戟需要3000米左右)就開始作降落的準備工作,逐漸降低高度,這樣才能保證飛機在降落點上著陸。
要求潘景寅在夜裡能判斷出3000米以外的著陸點以及更遠的著陸場的情形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當潘景寅整個飛過了這個迫降場,才能了解到這個迫降場的全部情況,然後調整航向,掉頭,利用這個迫降場降落。所以,256的迫降方向並非就是其最後的航向。
根據256的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判斷,潘景寅是駕駛著著火燃燒的飛機在飛過的第一個可用迫降場上空,艱難地駕駛著256由向北飛行掉頭轉為向南飛行實行了一次自殺式的帶油迫降。
或許因為中國人接受信息和知識的環境相對閉塞,生活中被欺騙的太多。國人常常會帶有一種喜好「陰謀論」的情節,寧願相信「有故事」,喜歡猜疑「內幕」便是這種情節的典型表現。所以顧大壽的「擊落」,一下便點燃了許多國人的興趣和猜想。
其實,「被擊落說」是256號墜毀之迷中最不客觀和最荒唐的結論。
這裡筆者從航空技術、空難調查和防空作戰等角度,參考眾多對「913」事件的分析文章,對相關疑點做一個解釋和再分析。
誰有能力擊落256號?
所有的256號「被擊落說」的予頭基本都指向前蘇聯,事實上蘇聯人是絕對無辜的。——因為蘇聯人沒有條件,沒有手段也沒有可能擊落256號。
當時中國空軍的使命就是國土防空,也剛剛經歷過攔截國民黨偵察機和越戰入侵美機的激烈實戰,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256號的相關情報。從作戰指揮體系和經驗上說,其實中國空軍是當時最有可能實施攔截的,但卻在攔截256號上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
256號若是被擊落,至少要留下關鍵性證據——攻擊后留下彈片痕迹。
從彈片痕迹上分析,導彈(無論空對空或是地對空)一般有兩種戰鬥部,連續桿式(還有一種離散桿式)和破片式。
事實上,「913」近42年過去了,飛機殘骸也被多方人士、多次的考察。除了右機翼根部有一個直徑40多厘米的圓洞外,卻從未有人發現飛機有被導彈破片命中的痕迹。
所以,256號「擊落說」中鮮有提及高強度電訊,本身就犯了一個相當低極的軍事常識性錯誤。這一關鍵證據的缺失也說明了256號並非是被擊落。而那些包括「技偵八團」在內的「失火」監聽,也很可能只是業餘人士的「個人創作」或是有所篡改,並非完全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