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媒:中國護航亞丁灣反海盜活動的意義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1-10 10: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環球時報, 有線電視, 亞丁灣, 新聞網, 中國

《環球時報》編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7日報道,原題:為什麼中國亞丁灣反海盜重要。文章如下:
    
      上月26日是毛澤東120周年誕辰,也是當代中國史的新里程碑,毛肯定會為之自豪:中國海軍赴亞丁灣反海盜5周年。媒體接連推出文章紀念。那中國反海盜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過去5年來又取得了什麼成果?
    
      首先,中國海軍從2008年開始進入亞丁灣,是北京對其海外利益受到威脅的有力回應。改革開放多年,中國公民和經濟財產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向全球擴散。境外的非傳統安全挑戰,如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海洋是中國「走出去」政策的核心:其絕大多數貿易依賴海上運輸,海軍如今正成為中國最突出的軍種。北京對索馬利亞海盜襲擊中國公民所作出的周密、堅決的反應及近5年來對保護中外船隻的重視,表明北京決意保障海外中國人的安全。
    
      從過去5年來的統計,能清楚看出北京對海上運輸線安全的重視。據報道,2008年以來解放軍海軍已派出16批護航編隊、1.5萬人次。主動記錄和公布此類信息,表明中國願意通過反海盜行動來獲得最大的國內和國際公關效果。
    
      除了捍衛國家利益,對亞丁灣安全的投入,令中國海軍的人員、裝備和制度的能力得到磨鍊。較突出的如改善後勤供應鏈、內部協作突破及提高水手士氣,對中國更廣泛的軍事發展具有實質性效果。直白地講,中國海軍利用亞丁灣行動,已從「海上的菜鳥」成長為「自信的老手」。
    
      此外,對那些關注中國在21世紀會發揮什麼作用的人而言,索馬利亞海域這5年為其在東亞以外的國際安全環境下首次長期、直接觀察中國提供了機遇。解放軍海軍代表了索馬利亞海域「創造性參與」的精神,其行動獨立於西方和其他國家海軍,又與之相聯繫。
    
      更廣泛地講,亞丁灣反海盜還預示著,北京似乎願與美國和其他國家海軍合作,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那些呼籲中國成為負責任利益攸關方的人,可將此視為一個普通但可喜的例子。這或許鼓勵中國在國際安全的其他領域,進行更積極更透明的參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3: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