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黨報再刊文為公務員謀福利遭全國媒體圍剿

作者:我為人父  於 2014-1-10 10: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針對《人民日報》1月6日刊文為「公務員求高待遇」搖旗吶喊,遭眾網友痛罵一事,《人民日報》似有所不服氣,在相隔一天之後的1月8日,再次刊文稱,公務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掌握并行使公共權力。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積極性和清廉度都會受影響。黨報此文一出,再次重蹈覆轍,遭到了全國眾多媒體的集體「圍剿」。

1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原題為《海外公務員退休待遇高》的文章,詳細列舉了美國、德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等地公務員的「超高待遇」。文章還提到,關注海外公務員養老制度和待遇狀況,以期提供借鑒。此文隨即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們都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那就是除了罵還是罵,稱這種變相為公務員求高待遇的做法實在「可恥」,大多數人稱,「公務員拿著納稅人的錢不幹實事」、「辦事效率低」等。

《人民日報》對外界的「積極」響應有所「不滿」,1月8日再次以題為《公務員養老 制度並軌不是平均主義》刊文稱,制度統一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在養老金待遇上不宜搞簡單的「一刀切」。以「平均主義」偷換「公平」的概念,將會產生新的不公公務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掌握并行使公共權力。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積極性和清廉度都會受影響。而且,一般來說,能考上公務員的,文化程度也較高,讀書時間長、教育投資大。非要讓公務員的養老金和藍領工人水平一樣,對寒窗苦讀十幾載的公務員來說,是否也不公平?

微博名為「SHUFE1998」的網友則表示,並軌還沒有執行就先說起來不公平,這是為「假並軌」製造輿論還是根本就不想並軌!?所謂「人民」的日報,都說人人平等,卻說出「藍領工人」比「公務員」低級的話!這首先就是一種歧視,一種徹頭徹尾的等級觀念。

《人民日報》連番針對公務員養老問題的言論,隨即也引發其國內眾多媒體的「群毆」。1月8日,由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檢察日報》1月9日發文評論稱,《人民日報》文章引發廣泛關注評論如潮,更重要的原因應不是標題醒目,而在於公眾對公務員養老制度改革的強烈關注。加之文章中部分觀點具有較大爭議性,同意的點贊,反對者吐槽,雙方激烈交鋒,煞是熱鬧。「反對的方式,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人民日報》文章,說了一種最可怕的情況:「公務員是國家公職人員,掌握并行使公共權力。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積極性和清廉度都會受影響」,如果所言不幸成為現實,對社會不啻為一場災難。」

就在同一天的1月9日,《新京報》發文稱,公眾對養老並軌呼聲高,並不意味著要搞所謂的一刀切,忽視職業差異,一律平均。如此將「公平」臆斷為「平均主義」,和公眾玩文字遊戲,才是真正的偷換「公平」概念。養老並軌改革尚未開始,就預設公務員「養老待遇差了」的前提,實屬偽命題。事實上,現在公眾並非希望並軌之後公務員養老待遇一定要降多少,而是目前不同養老體制下的待遇差距太大給公眾造成被剝奪感。

《新京報》文章指出,目前,一些公務員的待遇並不高,其退休金或許也不會高到哪裡。未來養老改革要「提低」,也要「削高」,真正要削的或許不是公務員群體,而是一些壟斷國企給其員工提供了優厚的年金計劃。無論是從近年來的政策取向,還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養老改革未必一定意味著要降低公務員的養老標準。

「但是,這篇文章先預設了一個虛假的前提,於養老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不察,置很多民眾領著微薄的退休金於不顧,而優先關注公務員自身的利益,認為公務員拿較高的養老金理所應當。這恐怕就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所以,這篇文章引發輿論反彈,不僅因為其論述乏力、邏輯牽強,更是因為它反映了一種很奇怪的思維邏輯。許多人一方面說為人民服務,但是一面對養老並軌等深層次改革,總是身懷疑慮,擔心改革損害其自身利益。這種思維斤斤計較,沒有大局意識。其假借「討論公平」出現,實質還是利益對改革的牽絆。」

湖南大型綜合類都市日報的《瀟湘晨報》則將《人民日報》9日文章,與當日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會議上確定的「從2014年1月1日起,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高10%,並向其中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適當傾斜。按照媒體的統計,這已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十連漲。」 作為比較,稱之所以兩者可以互為觀瞻,不僅僅在於它們殊途同歸地指向了養老金話題,而是前者足以成為後者言論正當性的某種參照系。當國家層面都一直未曾停息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提高,這家媒體的文章卻依舊在堅挺公務員的養老金待遇不能降低——當它喋喋不休地表示,忽視職業之間差異的泛公平化做法會對公務員產生新的不公時,它至少已經漠視了頂層設計關於養老金改革「填谷削峰」的效果期待。事實上,同樣是這家媒體,在前幾天還刊文指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公務員養老金較普通人為高,並列舉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例子。

養老待遇差了,「隊伍可不好帶」——這分明已是油嘴滑舌的威脅。公務員文化程度高、教育投資大——這不免陷入了一葉障目的認識誤區,較之公務員更高學歷者其實比比皆是。

一場自我虛擬的稻草人批評,並不足以為公務員的高養老金現狀張目,它只能愈加反襯出廢除養老金多軌制的刻不容緩。為何一些發言者總擔心養老金改革會讓公務員「吃虧」?當公眾在要求不同群體的養老金都置於公平透明的體系中,發言者的憂心忡忡指向的只能是難以為外人道的利益糾葛,「憂心忡忡」必須要以去公務員特權改革來消弭。較之養老金在機關、事業和企業單位之間的制度銜接問題,十七大早已作出明確的方向性規定,但現在看起來,管理者雖有作為,可還是在過度地強調廢除養老金多軌制的艱難,而這未嘗不正是持怪論者的由來。

這是一個高速轉型的年代,亦是形形色色「圍牆」林立的年代。圍牆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文明創造之一,有了牆,就有了區別與保護;但有了牆,一樣會有著固有利益與對其的習慣性獲得。那些動輒即引發沸騰輿論爭議的公務員養老金新聞,無疑就是我們身邊「牆內利益」的最鮮明佐證。老齡社會正在成為一個帶有焦灼意味的辭彙,公務員們數額偏高、由國家財政承擔的養老金現實,是公眾看得見的分歧和斷裂。要化解社會衝突,就必須儘快找到養老金從「多軌」到「單軌」轉變的有力路徑。否則,就算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在增長,虛擬的養老金靶子還會出現,它還會製造出更冰冷的牆。

針對《人民日報》有關公務員「教育投資大」等說詞,《江南晚報》1月9日發表評論稱,養老金制度的公平,當然不是「一刀切」的平均主義;繳費金額越多時間越長,就應該拿更多養老金。問題是,如果一群人自己從不繳費,卻在延遲退休等問題上損害繳費者利益,人們就會將之視為特權。現在,如果改革僅限於制度並軌,讓公務員也開始交點錢,但已高出普通人一大截的待遇不變,與繳費多寡和時間長短全無關係,那這與其說是平權改革,不如說是敷衍民意。至於教育投資大的說辭,哪個大學畢業生不是「寒窗苦讀十幾載」呢?

針對《人民日報》所稱的以「平均主義」偷換「公平」的概念,將會產生新的不公,吉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城市晚報》則表示,其實,這種認識恰恰是偷換概念。對於第一條理由,確實,我們必須嚴格區分公平和平均主義。有時候公平恰恰是要拉開差距,比如按勞分配;有時候,平均主義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就像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那麼拉平公務員和企業員工的養老金差距是不是平均主義呢?文章混淆了標準和數量這兩個概念。統一標準,大家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優勞優得,按照對社會貢獻率的大小,用同樣的或相似的標準來制定養老金政策,這樣做的結果不會讓每個人得到的養老金都一個樣,所以這種公平不會導致任何平均主義的結果;恰恰相反,只要是公務員,退休待遇就比一般企業員工高,這種以行業整體來區分不同標準本身才是最不公平的平均主義。至於第二條理由,這是用以前幹部和工人的概念偷換了目前公務員和企業員工的概念。我們所說的企業員工養老標準大大低於公務員,本來就不是拿所謂「藍領工人」和公職人員相比,而是說一個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和一個同樣職稱或級別的公務員相比,退休之後養老金水平存在極大差距。

至於「從國外經驗看,公務員的養老金一般也要比從事其他類型經濟活動的人口更加優越」,但這個優越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這裡就需要引入一個「養老金替代率」的概念,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

1月9日,中國經濟網更是連發3個追問,對《人民日報》進行「討伐」。追問一,公務員的文化程度哪裡高?比誰的文化程度高,實在是挺無聊的,要比,應該比誰更有真才實學,誰能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大。追問二,縮小養老金差距豈是「新的不公」?不要拿製造「新的不公」偷換老百姓要求的縮小養老金差距的概念和訴求。很多人不滿公務員養老金,不只是不滿公務員不用交養老保險,更不滿公務員退休金太高。追問三,歷史證明,給社會帶來發展與財富,養活數以億萬老百姓的恰恰是企業。換句話說,社會財富的第一生產者是老百姓,社會財富這個蛋糕的製作者是老百姓,憑什麼公眾干苦力,公務員卻多分蛋糕呢?公平性何在?公務員應該回歸職業的本義,養老金等的分配也應該按照市場來計算,不應該是權力自以為的說著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1-10 10:57
公務員和政客在中國曆來混為一談,所以任何問題談不清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1 08: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