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權缺失則人禍充斥 ------ 王德邦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5-1-9 08: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當此歲末年初之際,中國接連發生重大人員傷亡事故:20141229日上午,北京清華附中在建體育館工程工地腳手架倒塌,造成10人死亡、4人受傷;20141231日,廣東省佛山市廣東富華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發生氣體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30餘人受傷;20141231日晚至2015年元旦凌晨,上海外灘發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其中1人生命體征尚不平穩,仍在全力搶救治療中;201512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北方南勛陶瓷大市場倉庫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11層建築物坍塌,5名消防員犧牲、14人受傷。如此高密度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給2015年開篇抹上厚重的悲情色彩。

然而,當我們翻開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發展史時,就會發現這片土地鋪陳著太多的災難,凝固著無盡的血淚,累積著如山的人員傷亡名冊,積壓著無數的重大傷亡事件,充斥著人禍。從中共建政之初的土改,到四清,到反右,到三年大飢荒,到文革,到八九六四事件,到維穩等等,每一波運動中傷亡的生命都數以萬計,而其中三年大飢荒餓死3800來萬人,十年文革傷亡數千萬人,更是和平時期曠古絕今的人類大災難。

這片土地在半個多世紀來的接連政治運動中死傷無數生命,而在1989年之後的經濟建設中,也持續不斷地出現重大傷亡事件,導致諸多生命無辜隕落。雖然,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來看,任何民族在某些特定時期或某些特殊地域,或因人禍戰亂,或因天災饑饉與疾病,而會出現人員重大死亡情況,但在既非戰亂亦非天災下,如中國這樣長久而持續地出現重大人員傷亡情況,應該是世界各民族中所僅有的。

為什麼中華民族近半個多世紀來就如套上魔咒般淪陷在生命災難的深淵中無法自拔呢?我們只要靜心審視一下這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災難,就會發現其中貫穿著一條無形的權力主導之線,是因為權力的魔杖舞動著這個民族循環不已的災難。此中,不僅歷次政治運動顯而易見是權力操控所致,就是經濟建設事實也受支配於發展是硬道理的唯GDP政治需要。正是在1989「六四事件后的政治危機中,中國當局意圖從經濟高速增長中獲取合法性資源而祭起經濟建設的大旗,為了所謂經濟高增長而不擇手段,才導致了持續不斷的各種人員傷亡事故,才帶來流著鮮血的經濟指標高升。可見,當年政治運動迫害死很多人,是為了所謂階級理想與權力統治需要,而後來發展經濟害死那麼多人,本質上同樣是為了維持權力統治。因此,政治運動與經濟高增本質上都是權力統治的需要,都是權力主導下的人禍,是人生命權利被政治需要的侵害,是權力統治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重點反應形式而已。

中國當局多年來一直強調生存權與發展權是優先人權,來否定人權的平等性、普遍性。從這片土地不盡的生命災難來看,就算生存權,中國當局也沒有作出切實的保護,只是以發展的名義將饑饉死亡轉化成了事故死亡而已。

縱觀世界各國,一個國家政權如果不以保護該國公民的人權作為最高原則,而是以維護統治穩定作為最高原則,那麼這個國家的災難就會不斷。這樣的政權常常祭起所謂高遠的階級或集團目標,來讓公民獻出自己的權利乃至生命。這種政權骨子裡無視生命,將民眾生命當作其實現政治目標的工具。這種政權下的統治者對生命喪失起碼的敬畏,他們將公權力異化成集團政治理想的伺服器,卻放棄了服務民眾、保護公民生命財產的功能。在這種權力意識下,政治運動與經濟發展都成為權力通向所謂終極目標的手段與過程,而公民個體生命喪失卻成為這種手段與過程的必然獻祭。

試想一個可以製造數千萬民眾餓死與斗死的權力,怎麼會在乎經濟發展中死傷幾十、幾百的事故?在這種政治目標重於泰山,公民生命財產輕如鴻毛的權力意識形態下,只有唯權自尊,唯官自尊,而普通民眾生命被視同草芥。對此,我們只要回顧一下199412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發生的那場奪去325條人命(其中絕大部分是小學生與中學)的大火,那一句讓領導先走的索命語,以及後來穩定壓倒一切的平息事端手段,就可以解讀出這個社會公權力是如何蠻橫無恥而無視公民生命,就可以理解這片土地人禍不息的深刻根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2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0: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