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歷史就是很愛開玩笑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12-30 05: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歷史

載灃似乎就是上天派給革命黨的禮物,他上任三年表面上勵精圖治,推行了很多政策,但這些政策在後世看來,卻無一不是為清王朝的覆滅所埋下的伏筆。

但如果僅僅用「敗家子」來形容載灃,恐怕也不合適,載灃18歲那年出奇漂亮的完成了一件屈辱難堪的使命。

18歲那年,載灃接受了一項艱巨的外交任務——出訪德國,為當年被義和團殺死德國公使一事,向德國皇帝道歉。這本是一件屈辱難堪的使命,但載灃卻完成的出奇的漂亮。不卑不亢,據理力爭,維護了大清的尊嚴和朝廷的臉面,還和德國皇帝談笑風生,水平不知道比當時的那些朝中大臣高到哪裡去了。

回國后,談起兄弟在德國時,德國皇帝親授他的軍政大事的經驗,也是頭頭是道,動輒整軍備武,要加強皇室對軍隊的控制云云。所以載灃雖是一個標準的太仔黨,但他的上位,也並不是完全因為他出身於當時清王朝第一家庭。

載灃的出現,對於當時那些清朝的死忠粉絲來說,似乎是讓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希望,世界上有能力又忠於朝廷的太仔黨,如果載灃不算,那就真沒有了。在他們看來,敢在帝國主義列強面前說幾句硬氣的話、維護了朝廷的臉面的載灃,無疑是能帶領他們走向大國崛起的未來領袖。

如果說幾句「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這樣的話就可以帶領國家崛起,那麼這個世界應該是屬於伊朗的內賈德,伊拉克的薩達姆和今天的朝鮮。幾年後,就是這個曾被人寄予厚望的載灃,愚蠢的一步步葬送了清王朝。載灃並不是一個先天的草包,出使德國的表現比那位不敢當面站起反駁日本市長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南京官員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他的愚蠢體現在他和張之洞的一次談話上。

1909年,清朝最後一位柱臣張之洞死前,曾和載灃關於一位官員的任免有過一次談話。張之洞說:「老百姓不願意,恐怕會激起民變啊。」載灃說:「不怕,咱手裡有槍。」張之洞長嘆一聲:「沒想到竟然聽到了這種亡國之音啊!」說這段話的時候,是在辛亥革命前兩年。兩年,放在歷史中看,應該算是革命的前夜。

本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候,這位站在風暴中心的統治者還在自信滿滿手中有槍,心裡不慌。可見,當政者經常比我們想象的要遲鈍和愚蠢,他們不知道時光不等人,兩年也足以翻天覆地。載灃的愚蠢,就在於他過分迷信武力。

從表面上看,載灃對武力的迷信也是很有道理的。

庚子國難之後,清王朝加快了軍事改革的步伐,淘汰了所有的舊練勇,重新在各省都訓練了新軍,全部以西法訓練,全部西式裝備。這些軍隊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十分牛逼,而且貌似名義上都是忠於中央的。雖然袁世凱當年的北洋軍可能不那麼保險,但一來袁世凱已經削掉了兵權,他手下的那些將領也都還在忠心耿耿的為清朝賣命,二來,北洋軍也不過佔全國兵力的1/3,大部分新軍還是掌握在中央手裡的。而且,新任命的軍事官員,都是清一色的滿清貴族。有這樣的軍隊在我手上,只要洋人不打過來,國內的屁民,誰敢反抗?

但是,歷史就是很愛開玩笑。

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義部隊就是來自於他信心滿滿的湖北新軍,武昌起義成功后,南方各省都一槍未放的全部宣布獨立,載灃傲嬌的「有兵在」的宣言,怎麼看都像是個笑話。整個清王朝的覆滅過程是很平和的,僅僅在武漢地區爆發了幾次戰鬥。朝廷辛辛苦苦斥巨資練成的新軍,沒為保衛放上幾槍,就全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歷朝歷代的末世統治者都覺得我手裡有槍,就壓迫你老百姓了能怎麼著?誰都覺得自己怎麼看都不像亡國之君。但是,他們都沒有想過,一切王朝的崩潰之時,從賬面上看,反對派的力量從來都遠遠小於統治者的力量。如果純粹迷信「有兵在」,那麼中國到現在都應該是秦朝呢。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是怎樣的實力對比?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民間想找把武器都難。而秦朝軍隊呢,不僅有百萬之眾,而且還是剛剛掃平六國,北擊匈奴的虎狼之師。一切認為憑藉手裡有槍就能胡作非為不管老百姓死活的統治者都是蠢不可言的。

後世講起這段歷史,很多人都會不以為然的嘲笑載灃愚蠢。但是,不要忘了,載灃也曾是攝政王,他在王位上的時候,社會上也會流傳著他各種英明神武的傳說,他所作的一切,也都會被解讀為在下一盤大棋。在清朝覆滅前,有多少人會相信他會這麼蠢?有多少人會看出他所作的舉措都是在為清朝的覆滅埋下炸彈?有多少人會相信他淡定的「有兵在」會是一個笑話?

待一切塵埃落定之後,站在歷史的下游去譏諷前人是很容易的,那時每個人都似乎擁有了一雙穿透歷史的雙眼。而在歷史發生之時看到他的本質,預見到歷史的潮流,才是真正的深邃。如果你僅僅因為一個人身居高位,就覺得他一定偉大光榮正確,就一定英明神武,一定深思熟慮,一定不會做蠢事,那麼不妨想想載灃,想想當年,載灃也曾是攝政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trunkzhao 2014-12-31 20:47
讀書還是少呀。就是花一天時間,讀一讀十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和事態,也不至於這麼說呢。
回復 總裁判 2015-2-9 01:46
好文章,雖讀者不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5: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