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在對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黃金首飾等行業巨頭開出罰單后,反壟斷調查又劍指被稱為「車價全球最貴」的國內汽車行業。調查範圍既包括進口汽車,國產合資汽車,還包括4S店售後服務等。
按照我國稅率,進口汽車需要繳納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此外,加上短途倉儲費等附加費用,層層「包裝」,雁過拔毛,使得大多數進口車售價是國外同車型的2-3倍。同款進口車在中國賣133.9萬,而在美國僅約合人民幣35萬元,國內不僅比國外高100多萬,還要加價。
其實,不僅僅是汽車、白酒、奶粉這類「奢侈品」的中國價格全球最貴,就連衣服、食品也是這樣。中國工資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買條Levis牛仔褲400元;而美國工資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買條Levis只要20美元。
美國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場電影只要10美元,分別佔美國人平均月收入的萬分之四和千分之二。而在國內,同樣的比法得出的數據是百分之一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相當於美國居民負擔費用的32倍和17倍左右。
經濟觀察人士時寒冰通過為期半個月的實地考察發現: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務,比如理髮,或涉及知識產權,比如圖書音像外,美國商品的價格會低於國內,即便「MADE IN 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中國國內便宜50%以上。
導致中國物價全球最貴公認的原因有四個:
㈠ 稅負。
在中國現行的稅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稅收來自於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環節。剩下不足30%的稅收來自於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收入環節。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哪國製造,只要流入中國就將背負上這些處於流轉環節的間接稅。
IMF的報告稱,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
㈡ 流通。
《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發現:從中國內地運貨到美國的運費,竟然比從廣州運貨到北京還便宜。原因何在?
竟然是權力腐敗:由於中國大陸鐵路貨運超負荷,流通商要想申請一個車皮的指標,運費之外的額外費用竟然高達5000到5萬人民幣之間。
高速公路運輸業不便宜,一位常年從廣州送貨到北京的司機說,廣州到北京的高速公路,一路的過路費就要1400元人民幣,除此之外,還要有大約1000元人民幣的「潛規則費用」。
這些因權力腐敗所造成的成本,自然也都攤到產品價格中去了,最後由消費者買單。
㈢ 貨幣超發。
由於持續多年的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導致商業銀行貸款急速膨脹,致使國內廣義貨幣供應量已經超過美國20%多,從而導致同樣的商品在中國所對應的貨幣量遠遠大於在美國所對應的貨幣量。
同時,在常年實行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戰略下,中美貿易順差不斷拉大,在現行的貨幣發行制度下,外匯儲備的增加必須要以基礎貨幣增發來對沖,從而再次增加了貨幣流通量,推動物價上漲。
㈣ 壟斷。
中國在能源、通信、金融等基礎產業領域,均實現了國企壟斷,建立了說一不二的定價能力。於是,中國有全球最貴的油、全球最貴的通信費、全球最貴的貸款,16家銀行的利潤超2455家上市公司利潤的總和,這都拜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質是權力控制力。
中國什麼商品是全球最便宜的?
㈠ 勞動力。
郎咸平提供了一組數據,全世界每小時人均工資全世界第一名是德國,約30美金;第二名美國,約22美金。中國0.8美金一小時,位列全世界最後一名。
㈡ 工資收入與GDP的比值。
歐美大約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菲律賓泰國是28%,伊朗土耳其大概是25%,非洲國家在20%以下。中國只有8%!
打擊壟斷不是提高國人消費力的好辦法,重點打擊洋貨更不是。因為壟斷只是中國商品全球最貴的因素之一。改革稅收制度,放開市場准入,把權力關進籠子,給中國人平等的創造財富的自由,這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