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爭奪克里米亞中,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佔了上風,但也得罪了美國等文明國家,不僅被踢出了八國集團(G8),還招來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自3月至7月,美國和歐盟以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局勢為由,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數十名俄羅斯高官、國企負責人以及富商在美國或歐盟境內的資產被凍結,並被禁止入境。七國集團(G7)領導人更是發表聯合公報稱,如果事態發展需要的話,準備採取更多有針對性的制裁措施,使俄羅斯付出更大代價。顯然,這些制裁觸碰到了俄羅斯的軟肋,使得俄羅斯不得不轉向亞洲這個近年來經濟活躍的地區,而且轉移的速度以及各種動作也是出乎意料的快。
由於歐美對俄羅斯步步緊逼的制裁,俄羅斯力圖減少對美元市場的依賴,以避免歐美隨時凍結資金。就目前而言,俄羅斯將簽署更多以亞洲貨幣為計價單位的合同,這些亞洲貨幣中,以人民幣居多。與此同時,俄羅斯中央銀行正在努力創建國家支付系統,該系統有望在4個月內運行。
按照俄方的打算,俄羅斯將在中國以及亞洲部分國家開設賬戶以人民幣、港幣和新加坡元開展貿易的舉動,突顯俄羅斯在與歐洲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正試圖轉向亞洲。據兩名頂級銀行家透露,俄羅斯許多公司因擔心西方制裁可能把它們踢出美元市場門外,正準備在訂立合同時轉用人民幣及其他亞洲貨幣。
普京顯然是在假設,由於中俄關係的日益密切,以及中國巨大市場的潛力,俄羅斯在歐洲失去的將在中國身上數倍地找回來。他也看到,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人民幣已成為全球支付結算貨幣、金融交易貨幣和儲備貨幣。而且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使得人民幣成為一種真正的國際貨幣。
誠然,人民幣在東亞作為主要參考貨幣的影響度已經超過美元,而在全球範圍內可能在2035年左右形成以人民幣為主要參考貨幣的"人民幣集團"。現在,東亞10個主要經濟體中的7個——韓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已經主要以人民幣作為其貨幣浮動的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已成為今年亞洲表現最為強勁的貨幣之一,迄今為止較之美元已經升值約2.53%。相比之下,日元較之美元已經貶值20%,而印度盧比則貶值了11.17%。此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一份報告稱,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金融中使用第二多的貨幣,僅次於美元。
由於擔心西方進一步制裁,許多俄羅斯企業正在準備轉用人民幣以及其他亞洲貨幣來結算貿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宣布放棄以美元支付部分天然氣款項,專用人民幣和歐元;在白俄羅斯,客戶可以直接選擇用盧布履約。俄氣首席執行官稱,目前90%的客戶都已同意棄用美元結算,選用人民幣等貨幣進行結算。一家70%營收來自以美元結算的出口貿易的俄羅斯製造商表示,如果俄羅斯遭遇歐美的進一步制裁,該公司已經做好準備工作,隨時改用人民幣或者港元等其他貨幣結算合約。全球最大的鎳和鈀金屬生產商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也表示,正在和中國客戶協商用人民幣結算長期合同。
長期以來,美國對他國進行經濟制裁和封鎖,也是其維持國際公平正義的一個主要方式,而他們的制裁大棒之所以能夠有效,是因為一些國家對國際正義的畏懼。此次美國聯合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跟普京接下樑子,就是為國際公平正義而戰。普京現在要拿人民幣作為利器,對付歐美的制裁,顯然是想拉中國下水,促使中國與他一道與國際公平正義為敵,組成象二戰時期的軸心。
這一點,看來他是胸有成竹的。當然,普京這樣做是絕不能奏效的。
但很可能,中國一些投機分子會乘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激化之際,主動下水,將世界演變成為一場金融混戰,將中國拖進泥淖。
不過,普京狂妄地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高估了中國的實力。歐美市場的形成,是經過兩百多年歷史形成的,民主、自由、人權、博愛是其市場經濟體制堅實的基礎。俄羅斯和中國如果沒有百年的追隨普世價值的努力,靠短時間的投機就想超越,簡直是白日做夢。而世界上其它國家也不會效仿俄羅斯的做法,引發國際金融格局徹底變化。這種維穩思維,無非都是不想加速本國經濟的崩潰。
所以,在俄羅斯與美國的博弈中,人民幣不可能漁人得利。
也就是說,人民幣難以撼動美元,與普京唱和,最後受傷的是中國自己。
而中國大陸本身,物價不斷上漲,老百姓日常生活壓力驟增,感嘆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據《京華時報》報導,在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8.2765。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0969,累計升值35.7%。對於出國留學和旅遊購物的人來說,人民幣更值錢了。但對於更多沒有踏出國門的中國人,則沒有這種"賺"了的感受,體會到的卻是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8年來,中國大陸很多商品的售價都已翻了幾倍。
據統計,在人民幣升值的這段時間裡,CPI年均上漲3.1%,人民幣呈現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現象。導致"外升內貶"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有二:1、中國採取的是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對國際資本流動較強管制。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存在著流動性過剩帶來的通脹預期,使得人民幣對內貶值。2、國際貿易一直處於順差地位,在供給有限、需求上升的情況下,帶來了人民幣對外升值。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只有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才能避免人民幣在事實上的單向升值,形成可升可降、升降隨市的市場化導向,儘力減少人為扭曲和市場不良預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的存在,使人民幣對美元仍有持續升值的壓力。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可能繼續保持小幅升值態勢,"匯率破6"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幣大規模"外升內貶"堪稱抽血機。大陸媒體發表評論文章說,近些年來,由於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出國購物越來越划算,中國人搶奢侈品如搶白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央視在採訪路人時,有位小夥子就說人民幣對不起人民,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對於人民幣外升內貶的現象,有網站進行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5%以上的人認為這種現像不好,對個人的生活影響很大,例如,物價、房價、換匯都受到影響,而且很多人都預期,人民幣升值是長期趨勢,兌美元進入"5"時代很有可能。
這裡已經不僅僅是預期的問題了,而是現實的抽血機制在起作用,長此以往雖能保持虛假繁榮或數字增長,但是,對百姓財富和實體企業摧殘無可估量。這種機制對民間財富進行敲骨吸髓式抽血。
根據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蘭紀平測算,以大米價格(2005年1.90元/斤,2008年3.30 元/斤)為例計算得出:2013年10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於2005年的576元,8年時間縮水424元。再這樣的升值年過後,2014年如果再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升值,大規模的貨幣超發,中國經濟的未來真真切切不容樂觀,這些是無法用數字式增長來掩飾的。
雖然美國曾經是金融危機的中心,甚至一度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但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仍然難以撼動。事實上,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卻得到了加強。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人民幣成為國際儲蓄貨幣幾乎是一定的,但是因為中國的政治體系,卻很難成為投資者的避險貨幣。
2008
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從美國開始,隨後,美聯儲推出了一系列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2013年 10月,美國政府甚至一度面臨債務違約風險,但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卻絲毫沒有動搖,美元的價格與金融危機前相比,基本持平。事實上,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功能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加強。最終,全球依賴的是美元的安全。
國際投資者很有信心,認為美元的價值不會完全受到破壞。有意思的是,美元相對其它貨幣的價格有所下跌,但現實的情況是,國際投資者不認為美國政府在任何情況下會違約。這種信心對國外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知道在國際金融困境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轉向美元,特別是美國債券。
投資者對美元的信任來自美國完善的金融體系,甚至政治體系。美國有一個具有深度和高度流動性的金融市場,而且有很廣泛的金融工具,其中很多是以美元形式建立的。國際投資者可以購買這些。同時,美國的政治和法律體系支撐了對這些金融工具的信心。這樣一個民主體系是非常的開放的,外國投資者知道,美國政府不太願意使用通貨膨脹等手段來降低債務的價值,因為這樣不僅會損害國際投資者,也會損壞美國國內的投資者。
2013
年10月,美國債務總量突破17萬億美元。2007到2013年期間,美國累計的新債務為 5.5萬億美元,其中外國投資者和外國政府持有3.3萬億美元。除了美元外,日元和瑞士法郎也通常被認為是避險工具。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因為不希望本國貨幣升值,日本和瑞士卻在加速購買美元資產。從供求關係來說,當市場對避險貨幣需求增加的時候,而美國成為提供避險貨幣的主要國家。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系列努力,人民幣的地位在加強。目前,中國已經與
21個國家和地區貨幣當局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同時,包括智利等六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另外,根據中國的計算,大約10-12%的國際貿易已經在用人民幣結算。無可否認,人民幣的吸引力確實在加強。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人們相信人民幣最終會成為世界主要儲蓄貨幣,而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是世界貿易的重要部分,每個人都希望與中國交朋友。最好與中國交朋友,無論是貨幣互換協議也好,用貿易結算也好,這樣成本會下降。
歸根結底,人民幣很難撼動美元的作為國際避險貨幣的地位,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政治體系。中國人民幣變成儲蓄貨幣基本是肯定的,前提是中國發展金融市場,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自由兌換,並開放資本賬戶,但是,考慮到目前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及脆弱的法律框架,很難看到外國投資者前往中國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而是為了避險。所以,美元維持的這種平衡短時間內不會消失,除非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最大美元儲備的國家,大舉拋售美元。
但中國不會這麼做,因為中國除了投資美國國債外,幾乎沒有其它的選擇。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資料,截至
2013年11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超過1.3萬億美元。中國拋售美元,無異於自殺。中國政府願意自殺嗎?!!
很顯然,普京用人民幣反擊美歐,想將中國綁架到其
"沙皇夢"的戰車上巨大陰謀,終究是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