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興領袖」是一種前現代敘事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8-13 11: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中興

海內外出現一股對習近平作歷史定位的輿論,比如近日香港某智庫研究員伍俊飛寫了一篇文章《中興領袖習近平》,將習近平定位為"中興領袖";國內有人民日報客戶端則發表總結性文章《追夢一年半:習近平的三大建樹》,從反腐、改革、外交三個方面推崇習近平。此類聲音裡應外合,頗有新個人崇拜的嫌疑。

習近平接掌權力一年半,宣傳機構急於為他進行歷史定位,不僅顯得過於急切,而且簡直是吃相難看。一個"老大中國",誰能於一年半內開出新局?據說尼克遜(Richard Milhous Nixon,大陸譯作尼克松)1972年曾經恭維毛澤東:"主席的著作推動了一個民族,改變了整個世界。"而毛澤東回答:"我沒有能夠改變世界,只是改變了北京郊區的幾個地方。"習近平自然可以"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年半也可以做幾件大事,但對於"老大中國"來說,這註定只是一個開頭。現在就歌功頌德,實在是操之過急。

提前定性"英明偉大",凸顯習近平及其策士們的不安全感,折射出中國政局的詭譎。鄧小平時代,先後有胡耀邦、趙紫陽兩位總書記被黨內大老以"過組織生活"的名義廢黜,江澤民1992年掌權未穩,鄧再次發出"下台"的政治信號。現在習近平強力反腐,黨內大老人人自危,他們仿效"過組織生活"的前例冒險一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有習近平才會說,"反腐敗鬥爭,個人生死毀譽無所謂"

出於風險控制的目的,習家軍在海內外發動輿論攻勢,吹捧一下習近平的"建樹"與歷史地位,拉抬一下習近平掌控中國政局的氣勢,以防異心異動,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一個擁有強大民意基礎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就不會有人貿然提議老同志"過組織生活"

但所謂"中興領袖"的歷史定位,固然是明確了習近平在中國重新崛起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卻也有著前現代敘事的理論內傷,弄不好就成了習近平的"塞壬的歌聲"。中國的中興是一個持續的歷史過程,領導這個過程的領導人都有資格被稱為"中興領袖",讓習近平獨擅其名,反而讓習的前任們不高興,近乎捧殺。更重要的是,中興有著濃厚的國家主義色彩,定位習近平於"中興領袖",未能回應中國人基於個人權利與自由對國家領導人的新期待。

"中興"也者,基本上是一個描述中國封建政治的概念,通常是指王朝由衰退而復興。它分三種情況,一是王朝轉衰為盛,二是特指恢復並非本人失去的帝位,三是對偏安的諱稱。在封建時代,皇帝都是干一輩子,以一人之力重振一個衰敗王朝是可能的。但歷史上的"中興",比如商代武丁中興、漢代光武中興、清季同光中興等,可謂屈指可數。

在當代中國,一任領導人可干十年,而要在十年之間將國家振衰起弊,基本上沒有可能。現在習近平能夠在內政外交方面有所作為,除了他本人可能具有的"雄才大略",無疑是立足於中國數十年發展的堅實基礎之上。中興領袖之謂,並不構成習近平歷史地位的獨特性。

當然,中華民族重新崛起是民心所向,所有人樂觀其成。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百七十年間,中國長期積貧積弱,在國際交往中心備感壓抑,上上下下都盼望重新揚眉吐氣。一個國家領導人能夠光大中國崛起的氣勢,將大勢變現實,歷史地位即在其中矣,譽之曰"中興領袖"也未嘗不可。

但民族主義於內部事務效用有限,中國人民今日所引頸以待者,乃公民應享權利與自由的充分實現。今日中國民智已開,權利意識早經覺醒,而種種公民權利迭遭權力擠壓,人民既盼國家強大,更望中國共產黨早日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莊嚴承諾。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可以激起人們的民族主義情緒,但一切情緒都難以持久。相較於在外國人面前的揚眉吐氣,人民在國家內部的尊嚴更加切身,人們期待更亟,而且"永恆不變"。在多大程度上對此作出有效回應,真正決定著習近平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認同民主、自由、人權這類普世價值嗎?他有心推動普世價值在中國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嗎?目前可供觀察的信號模糊,有人對他充滿期待,有人則陷入悲觀。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意味著中國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本質是一種權威主義。我們也可以視之為習的策略,一旦時機成熟,他將勇於擔當,推動中國民主化。

《中興領袖習近平》一文稱,皮克迪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昭示了西式市場經濟和多黨代議民主的沒落,並斷言習近平將探索一條新的"第三道路",期以"國家權力務必掌握在勞工和為勞工謀福利的政治家手中"。西方民主制內在具有反思性,一名民主體制中的學者批判多黨代議制度,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況。因此就否定民主體制,是極其草率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和歷史的莊嚴承諾,在中國推動並最終實現民主,是歷史潮流。

也許目前推動民主化時機尚未成熟,習近平所正在致力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即所謂"中興""中興"影響有三:一是為可能的民主化準備經濟、文化乃至政治的必要條件,二是跳脫美國霸權對中國的全方位擠壓,實現"我的政治改革我作主"。這條路可以是中國式民主,也可以是西式代議制甚至是多黨制民主。但還有一個可能的"後效",當中國成為世界的老大,所謂"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會不會自我膨脹,中國共產黨會不會一條中國特色的道走到黑呢?

也許,成於"中興",止於"中興",這是習近平的宿命。但歷史並沒有什麼宿命,自由、民主、人權跟羅馬城一樣,是一代代人建設不輟的結果。在"中興"之外,習近平大有可為。況且沒有自由、民主、人權作為根基,所謂"中興"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則"中興領袖"不過是一頂紙糊的高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8-13 11:41
好文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8: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