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環球時報討論的「愛美國」與真實的「美國夢」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8-1 00: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環球時報, 美國

《環球時報》時不時就向公眾扔出一枚臭雞蛋。如果臭雞蛋也可稱之為文章的話,這次扔出的文章題為:「愛」美國的都是哪些人?文章說:現在中國互聯網上活躍著一群很「愛」美國的「美粉」,大致分三類:第一類人從沒去過美國,頭腦中的美國堪比天堂;第二類人是人云亦云,對西方的和平演變圖謀麻木不仁;第三類人是美國的代言人、代理人,比美國人還代表美國的某些公知、大V。

以往看到環球牌臭蛋飛來避之唯恐不及,這次卻抓在手裡看看,聞聞有多臭。並非為了有第三類人的嫌疑,而是因為這篇在7月1日發表的文章,居然忘卻了黨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沒提到史上最大的「美粉」——毛澤東同志。

當年毛主席及其同志們對美國之愛,是今天的「美粉」萬萬不及的。我們來看毛主席1944年在延安對美國代表團怎麼說:美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我黨的奮鬥目標,就是推翻獨裁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美國式的民主制度,使全國人民能享受民主帶來的幸福。我相信,當中國人民為民主而奮鬥時,美國人民會支持我們。

不僅如此。在延安時期,《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發表了多篇毛主席親自撰寫作和編髮的社論,熱情謳歌了美國及其體制,寫下了《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祝美國國慶日——自由民主的偉大鬥爭日》、《紀念傑斐遜先生》、《美國國慶》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文章。如果今天有人寫這樣的文章講這樣的話,那恐怕就不是「美粉」了,而是「美分」、「美狗」;《環球時報》及其粉絲也要大喝一聲:你為什麼不滾到美國去?沒有祖國你什麼都不是!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美國的愛我們知道了,那麼新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又如何呢?他們更愛美國。他們不是以語言去愛美國,而是以默默的行動深深地愛著美國。據統計,我國官員中,大概有118萬「美粉」(或「歐粉」),他們把老婆孩子和二奶送到了美國,把資產轉移到了美國,把幸福託付給了美國。這是在以生命愛美國,多麼偉大的愛啊!

至此,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打是親,罵是愛」。那些嘴巴罵美國最凶的人,就是夜奔美國領事館的人;那些說美國是邪國的人,卻把孩子生在了美國;那些說美國圖謀不軌的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便迫不及待地奔向美國。

領導們為什麼不把老婆孩子都送到俄羅斯、朝鮮、古巴這些真理國家,偏偏要把至親往邪路上推呢?為什麼要在美國洛杉磯有意無意地集體建造了一個中國二奶村呢?為什麼如此憎恨美國卻要偷偷地藏起一張美國綠卡、幾張美國存摺呢?看到這麼多高大上的領導們也愛美國,就知道美國必有其可愛之處。

美國的可愛之處在哪兒?對於罵在嘴上、愛在心裡的那群人,她的好處是:他們在美國的房產不用擔心遭到政府強拆,也不會過幾十年就被無償收回,他們通過貨幣方式從中國搬走的房屋、土地以及土地之下可能存在的礦產,永遠都屬於自己;他們的孩子在美國可以接受真正的教育,學會知識,學會獨立,學會思考,他們的小腦袋不會被垃圾塞滿、不會被謊言致殘;他們的投資和財產在美國不會因為「打黑」而被沒收,自身更不會因為某種運動而身陷牢獄。他們還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吃無毒食品,吸無塵空氣……

好處數之不盡。他們,真愛美國。

至於《環球時報》歸納的那三類人所謂的「愛美國」,其實際上,他們愛的不是美國,而是美國的某種東西。除了紐約市海港內那尊自由女神像,他們所愛之物都是非物質的。他們不會去愛美國的領土,不會愛那些白皮、黃毛、藍眼、高鼻之人。他們所愛,是一些文化、制度和人性里的東西,愛的是「美國夢」。

舉個微下的例子。如果你是北大的一個環衛工,被校方解僱了怎麼辦?你只好扛起掃帚去找工,要麼就回家喝西北風。但在美國,你可以選擇第三條路,抗爭。2006年哈佛大學以「上班睡覺」名義解僱了一名清潔工,是個連英語都不會說的海地移民,叫保爾。保爾覺得自己冤枉,找到了工會,工會在哈佛校內組織了示威遊行,還鼓動一幫學生、教授一起舉牌抗議。結果,哈佛校方乖乖地收回成命,還賠償了保爾的誤工損失和醫藥費。

在中國,這叫聚眾擾亂公共秩序,再加尋釁滋事。

「美粉」愛美國,其實就是愛美國身上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美國有,在中國沒有,但它們並不專屬於美國。美國曾有幾百萬人抗議伊拉克戰爭,曾有幾十萬人上街譴責「關塔那摩」虐囚,幾萬人遊行反對蘋果在海外尤其中國的血汗工廠。他們為誰發聲?中東人、穆斯林、中國人,其中恐怖分子還是美國的國家敵人。以中國的某些「愛國者」的標準看,這些人自然都是「美奸」。但這些人卻認為,這就是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人權、博愛,這些價值觀沒有國界,絕不僅僅是美國人的。這就是真正的「美國夢」,無分國界,無分人種。

其實,「美國夢」最早由歷史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後來成為一個流行的說法。他寫道:「上個世紀(19世紀),那個將千百萬人從別的國家吸引到我們國家來的美國夢,並不僅僅是由於物質的豐富(儘管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遠遠超過這個。這是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充分得到發展的夢,這個夢要摧毀的是那些在舊世界中豎起的壁壘,……要顛覆的是那些只是為某些階級自私利益服務的社會秩序。」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千千萬萬人從「舊世界」到美國這個「新世界」來追尋他們在自己「祖國」不能實現的希望和夢想。每個國家都有可能的夢想機會,但只有美國才是給外來者提供夢想機會的國家。

美國吸引許多別的國家人們來尋夢和圓夢,首先是因為它擁有許多人嚮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價值觀。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軍事鎮壓下失敗,數千名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國。對這個沒有貴族特權等級、沒有專制政府權力的國家,其中一位如此寫道:「德國移民來到一個新的國家,那裡沒有專制權力,沒有建立在壟斷、苛捐雜稅上的特權秩序,沒有對信仰和良心的鉗制。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到處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證,沒有警察來干涉他的私事或監視他的行蹤。……任何人只要盡職和能幹,就能得到榮譽。窮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學者一點也不比最貧寒的工匠身份高。隨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覺得丟人。……擁有財富和房產的人,一點也不比最窮的公民擁有更多的政治權利。沒有貴族,沒有特權階級,沒有軍隊在肉體和精神上鎮壓人民,沒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沒有君主和腐敗的法庭,……在這樣的國家裡,一個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堅韌不拔,就能得到遠遠超過在君主制國家裡的機會。」

並非每一個到美國來尋夢和圓夢的人都能成功地如願以償,但美國夢卻一直還是一種有力的召喚力量。亞當斯解釋說,那是因為美國夢代表的是一種關於社會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這樣一個美國夢:在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變得更好,更富足,每個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機會。歐洲的上層階級很難恰當地理解這個夢,而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厭倦了或不再信任這個夢。美國夢不只是一個關於汽車、房子或高工資的夢,而且是一個關於社會秩序的夢。在這個社會秩序里,每個男人和女人都憑藉自己的內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論出身是貧賤還是富貴,可以一樣受到他人的承認。」

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同樣把美國的民主核心價值——自由、平等和尊嚴——視為美國夢的生命源泉。他說:「我們可以爭取到自由,因為在我們發出的要求呼聲中,有著我們國家神聖的遺產和上帝的永恆意志。……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上帝的子女……他們是在捍衛美國之夢中最優秀的東西,也是在捍衛猶太-基督教中最神聖的價值,並因此將我們的國家帶回民主的偉大的源泉。這個深深的源泉是建國之父們在制定憲法和寫作《獨立宣言》時為我們開掘出來的。」美國民權運動的另一位積极參与者傑西•傑克遜說:「什麼是美國夢?美國夢就是一個大帳篷,它有四個基本承諾:法治下的平等保護、平等機會、平等參與和公正對待。」美國夢的核心是它的自由和平等價值——自由不是個人的為所欲為,而是每個人的自我實現和選擇如何自我實現;平等不是結果的平等,而是機會的平等。

美國夢並不是一個由國家政權所規定的富國強邦之夢,而是一個植根於美國民主制度,並由大多數美國人共同認可的價值產物,類似於托克維爾所說的「民情」或文化學者們所說的「民族精神」或「國民秉性」。一個值得成為民情或民族精神的夢,必須有正義的價值。並不是有夢就一定是好夢,沒有正義價值的夢可能是壞夢,甚至是噩夢,希特勒的德國夢、斯大林的蘇聯夢、波爾布特的紅色高棉夢,都不是沒有夢,也不是沒有大批盲目跟著做夢的「夢民」,但結果都成了噩夢。美國夢的價值來自它對共同體每個成員所做的政體價值承諾。馬丁•路德•金把美國夢的價值源頭追溯到由《獨立宣言》所表達的,並由憲法所規定的美國政體價值。《獨立宣言》說:「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憲法第一修正案更是規定了美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公民的政治權利是爭取一切其他權利,包括實現個人夢想所必需的社會、經濟、文化權利的權利。

確實有不少人只是把美國夢當作追求發財致富或提升自己和後代的社會地位,那是因為他對自己在美國可以享有自由、平等的公民權利已經覺得可以放心,因此無需再堅持將此作為人生夢想的一個部分。美國夢的前提是,人必須享有自由,正如美國參議員蘭德•保羅所說,「沒有自由,美國夢就會枯萎、死亡」。

美國夢是一個與美國傳承息息相關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線情節是美國開拓新世界的歷史及其為無數個人發展帶來的豐富機遇。美國夢之所以是美國夢,是因為它只是一個人在睡著時才會相信的東西。美國夢是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教學的一個常見主題,讓每個人都實現美國夢的現實條件,目前在美國實際上還不存在,而改善這些條件本身則是必須通過民眾努力爭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8: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