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肢解鄰國烏克蘭並逐步掌控前蘇聯版圖的手段引起世人側目。自己的祖國捷克曾遭希特勒侵犯的歐盟執委福勒指出,普京的擴張政策野心早在2005年就已經顯露,只是世人忽視了普京版的《我的奮鬥》。
美國保守派新聞平台「每日世界網」5月13日的1則報導引述負責東擴政策的歐盟執委福勒之談話,指出普京早在2005年就曾經於年度國情咨文中表示,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並使得俄羅斯族裔遭到苦難。普京當年如是說:「數千萬我國公民赫然發現自己身處俄羅斯聯邦之外」。
福勒指出,在普京2005年發表國情咨文之前的18個月,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烏克蘭和喬治亞都經歷過各自的「天鵝絨革命」(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參與2008年北約與俄羅高峰會的福勒指出,普京在那場高峰會中曾說,烏克蘭是個「假的國家」。當時與會人士沒搞懂普京在說什麼,大半以為他在說笑;如今搞懂了,也笑不出來了。福勒指出,世人輕忽普京有關蘇聯瓦解的評論和其對烏克蘭的看法,就像昔日輕忽希特勒的野心一樣。
希特勒1923年發動政變失敗后,在慕尼黑的監牢中撰寫《我的奮鬥》,宣示其政治意識形態,作為其侵略歐洲各國的藍圖。
在福勒看來,普京現在根本不把國際條約當一回事,特別是確保烏克蘭主權完整的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他表示,以前在冷戰時期世界處於兩極體系,現在是多極體系,可是普京所帶來的是零極體系,唯一的法則就是沒有法則,這真的好可怕。福勒說,歐洲各國有必要組成聯合陣線來對抗俄羅斯,但各國不同的經濟利益卻使這樣的聯合陣線變得很困難。他點名德國、地中海國家、匈牙利和法國把對俄經濟關係看得比聯合陣線還重要。他呼籲各國面對俄羅斯,要立場清楚、堅定並且一致。
普京曾多次炫耀其「我的奮鬥」中的「新俄羅斯」。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被問及普京提到「新俄羅斯」和沙皇時期邊界究竟想說明什麼,他卻拒絕置評。如今基輔當局都在擔心俄羅斯入侵,文明世界也在警告莫斯科。但現在危機已經到來,不是以俄羅斯坦克挺進烏克蘭東部的形式,而是變成了一種更隱蔽的方式。
最近發生的攻佔烏克蘭東部城市(包括佔領建築大樓以及設置路障)的有組織行為都表現得十分專業。根據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當事人往往戴著面具,身穿統一的制服,或者攜帶武器。有時他們乘坐公交車一同到達,有時他們接受和執行命令后消失。一些人帶有明顯的俄羅斯口音。當然這些人當中有幻想破滅的當地人。但是首要分子,那些煽動最嚴重的挑釁行為的人,被懷疑是經過特殊訓練的武裝人員,被普京派遣到當地故意挑起動亂和挑戰基輔控制局面的能力。
當然,俄羅斯官員立即否認了該事件有莫斯科的參與並且堅稱這是由草根發起反對當地政權的行為。他們聲稱這是由於他們受夠了所看到的基輔的非法政權,不顧一切的想保持該地區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難怪俄羅斯官員反覆強調沒有計劃「派遣俄羅斯軍隊穿越邊境」,因為已經有了一隻俄羅斯的地下武裝在烏克蘭,就像當年顛覆中國政權一樣。普京不想承擔挑起戰爭的責任。相反,正如俄國外交部長明確表示的那樣,他希望基輔當局為自己沒有能力恢復秩序或者對自己的人民使用武力而承擔責任。無論是哪種方式,莫斯科都勝券在握。
那麼,這場危機將去向何處?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東部烏克蘭在接下來的進展。很顯然,俄羅斯想要避免的是即將在五月末舉行的烏克蘭總統大選,選舉一個新的總統並且被授權管理整個國家。因此,隨著大選日期的日益臨近,在此之前發生的進一步動亂可能會被用來抵制大選的發生。
未來,無疑會有更多針對俄羅斯的西方經濟制裁。美國已經表示,與歐盟28個成員國達成共識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們所面對的不是一個直接的入侵而是一個很難被證明的不光彩的干預。俄羅斯與文明世界的對抗正在悄然進行中。
制裁之餘,個人、公司和政府也在採取措施逐漸脫離:調回利潤,取消訂單,暫停雙邊合作以及重新調整未來的計劃。儘管一些文明世界與之合作和往來並沒有受到影響,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逐漸加深,雙邊的矛盾正在擴大並且很難修復。
俄羅斯軍力在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冷戰時代大敵美國,而前蘇聯共和國烏克蘭的軍隊規模要小得多。但軍隊規模不代表一切。如果俄國侵略烏克蘭,誰會佔上風,還要看其他因素,其一是俄國不可能把所有軍隊調往烏克蘭,而讓其他地方無人看守,其二是烏克蘭握有地主優勢。除了13萬名現役軍人,烏克蘭還可徵召後備役軍人,使整體軍力達到約100萬人。烏克蘭多數軍營和基地自冷戰時代就設在防禦文明世界威脅的駐點,而非俄軍可能侵攻的東方,但烏克蘭已部署人數不明的軍隊在東方,對抗親俄叛軍,也會儘快派出更多兵力。
俄國常規部隊有84萬5000人,但或許只有1/3可以調派至侵略文明世界鄰國,因為俄國必須顧慮來自高加索地區和中亞的威脅、在西部地帶維持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軍並保持對克里米亞的掌握。
根據北約,俄國在與烏克蘭邊界部署4萬兵力。烏克蘭手邊有約4000輛坦克、6400輛裝甲車,俄國共有1萬5500輛坦克、2萬7600輛裝甲車。
俄國的多管火箭發射系統數量是烏克蘭的6倍,有約2000架戰鬥機,相較於烏克蘭的300架。俄國支援地面作戰的直升機有1000多架,烏克蘭只有約150架。俄國握有所有數量上的優勢,但開進多數人口敵視俄國的土地仍有其風險,可能引發對抗佔領軍的游擊戰。說俄語的烏克蘭東部地區不少人認同俄國勝過親文明世界的基輔新政府,但不代表多數人希望受俄國統治,很多人更支持自治。兩國經濟狀況都不適合打仗。俄國經濟今年預估將陷入衰退,加上美國為首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制裁,很可能進一步打擊俄國經濟,若取得烏克蘭領土,只會增加管理成本和開支。
2014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9周年。雖然見慣普京喜好展示大規模武裝力量,但這次閱兵仍然很特別——透過隆隆駛過紅場的坦克和導彈戰車,世界似乎看到了當年希特勒的身影,紅場閱兵式后,普京立即飛抵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出席當地的紀念活動。他的「歷史性到訪」在烏克蘭和文明世界看來無疑是又一次嚴重挑釁。在閱兵式上,普京提到俄羅斯軍人曾拯救了歐洲,並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徹底粉碎了敵人。普京這話實際上說給歐洲人聽的,警告歐洲不要和美國站在一起制裁俄羅斯。
普京展示肌肉恫嚇鄰國的舉動,讓文明世界政要一再把他類比為希特勒,除了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德國現任財長朔伊布勒也在一次演講中說,普京以保護僑民的理由吞併克里米亞,讓他想起了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希特勒當年就是這麼對待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事情。」
1938年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國內300萬「德國裔少數民族」為理由,吞併了蘇台德地區,一年之後納粹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把普京比作希特勒,不僅僅是政客們的看法,在許多方面,普京和希特勒有著驚人般地相似。普京和希特勒在年輕的時候都狂熱的在戰場前線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希特勒在一戰時期是西線上的一名德國士兵,普京在冷戰時期是克格勃特工,並被派往東德工作。
在押上了自己未來的帝國崩塌后,普京和希特勒都曾感到沮喪。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寫到,在1918年,當得知德軍投降后,「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黑色」;他的心充滿了對這一「卑鄙罪行發起人的憎恨」。普京則回憶起他不得不把自己作為蘇聯共產黨黨員的黨員證藏到桌子抽屜里的時刻,普京表示蘇聯的解體是所有俄羅斯人的「真正悲劇」。
普京和希特勒都認為,德國和俄羅斯並不應該比其它國家把世界陷入毀滅的全球性衝突背負更多的責任,因此,德國和俄羅斯所受的屈辱是冤枉和莫名其妙的——除了軟弱、背叛、陰謀之外。對普京和希特勒而言,出現在解體后的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混亂中孕育著對文明世界自由和民主的深刻蔑視。
在希特勒和普京看來,那些認定他們國家戰敗的協定——《凡爾賽和約》、北約東擴——都不是國際法,而只是勝利者的正義,這些正義都是由外部勢力偽善地以自決權之名建立的,這些正義踐踏了他們合法的國家利益,置他們的同族兄胞於無望之中。希特勒和普京在掌控各自國家的權力之後,都把目光集中在經濟和軍事的更新換代以及扭轉對自己國家不公的羞辱上來——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不惜採取武力。希特勒自命為日耳曼民族保護者,普京自命為斯拉夫民族保護者;希特勒以保護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德語民族的借口,吞併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普京以保護阿布哈茲、南奧塞蒂、克里米亞俄語民族為借口,吞併阿布哈茲、南奧塞蒂、克里米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普京對近鄰的吞併在中國居然贏得了狂熱的喝彩,縱觀歷史,沙俄乃至蘇聯也曾採用類似克里米亞的模式,侵吞了中國大片領土。歷史上,俄羅斯曾主導了兩次針對中國的「公投」,讓中國丟失了2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第一次「公投」是唐努烏梁海地區,導致地區分離。從操作手段而言,克里米亞公投就是此次「公投」的故伎重演,具體方法就是三部曲:先控制上層議會,再「公投」獨立為圖瓦共和國,最後併入俄羅斯聯邦。唐努烏梁海地區面積24萬平方公里,蘇俄先借剿滅殘餘白軍之名,進入並控制唐努烏梁海地區,然後在1921年3月導演一場所謂的「公投」,最終「名正言順地」把這片中國固有的土地分離,最後成為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次「公投」是外蒙古地區,導致蒙古獨立。1945年,在蘇聯的精心策劃之下,進行了一場所謂的「公民投票」,結果有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蒙古獨立,蘇聯當即承認這樣的「有效公投」,最終把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
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史以來,中國遇上了俄羅斯,一直被強姦,割土賠款,但強姦久了,中國竟然把「姦夫」當作「老公」來處了,總一副「妾身相給」的作態——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在烏克蘭這盤權力棋局中,俄羅斯總統普京有時步步進逼,有時則舉棋不定,甚至出現自相矛盾的走法,例如日前他呼籲烏東獨立公投延後,以及對烏克蘭總統大選表達有限度的支持。分析家說,這是因為普京還沒想好整盤棋該如何結束。
根據美國專欄作家大衛•伊格納修斯的分析,普京下這盤棋的決策過程是隨機應變,而非基於精準戰略,他的大原則是以最小代價為俄羅斯謀取最大利益,在過程中他必須看狀況而臨時調整策略。普京就像一個老謀深算的惡霸,該強硬的時候毫不留情,但不該強硬的時候也會收斂,例如他知道軍事入侵烏克蘭會傷害俄羅斯,所以他不會貿然行事;他深知形象的重要,所以他會披上羊皮,彈幾句外交高調。但在羊皮底下,普京是不折不扣的一匹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