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永不結束的中日戰爭(上)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7-17 23: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中日戰爭

中國人對日本的糾結,既因地緣政治,也有歷史根源,既有中日的民族性原因,也有現實利益的糾葛,還有政治制度與國際角色也發揮作用。

歷史與地緣因素:清末以前二千年,有文字史記載中的日本基本都是中國的小跟班,從中國輸入文字文化、政治模式甚至倫理道德精神,連佛教文化也是通過中國傳入日本。漢朝之時,曾對日本地方政權(倭國)有過冊封,但到了隋朝,日本的國王致書隋朝皇帝(隋文帝)落款居然是日出國皇帝致書日落國皇帝,有了平等的意識;而到了唐朝,有了白江口之戰(663年),唐與新羅聯軍擊敗日本與百濟聯軍,元朝之時的元日戰爭(1274年、1281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兩次東征侵略日本,以日方勝利告終(準確地說是征服日本沒有成功,因兩次均遇到颱風襲擊)。明朝之時的朝鮮之役(1592年-1598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發動對朝鮮王朝的侵略,明朝派軍救援朝鮮,豐臣秀吉病死,日軍撤退回日本,以中國(明朝)、朝鮮一方勝利告終。接著就是近現代的日本對大清的甲午戰爭與日本對中華民國的全面侵華戰爭。

在清末戰爭之前,島國日本與大陸的關係,從被冊封關係到渴望平等的關係,再到與大陸爭奪附屬國,島國的千年夢想,就是到大陸屠龍。因為大陸是島國的夢魘,龍的羽翼陰影下,隨時可能被覆滅,他們要將自己變成另一隻惡龍,通過朝鮮半島,爬上岸,逐漸戰勝或擠壓中華巨龍的勢力,做大做強自己才可以生存,並翼圖發展。

大陸的天下可以是漢人的,也可以以元人的,還可以是清人的,為什麼不可以是倭人的?就像漢人做大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一樣,日本人要通過近代以降的崛起強大,做出一個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並以驅逐西洋人離開亞洲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將侵略擴張做成一個美好的概念。

日本與大清的衝突,是一個成功地學習西方政治經濟模式的小國,與一個固步自封的不學習的老帝國之間的衝突,日本不僅在十九世紀末甲午海戰中戰勝了大清,還在二十世紀之初在中國土地上戰勝了也曾拜西方為師的俄國,在一個強權即真理的時代,在一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政治生態中,日本通過學習與改變,使自己成為強者,它背後起作用的是某種天道正義的自然法則。

如果元朝征服了日本,那麼元朝統一了更大的中國,如果明清完全讓日本臣服,那麼,國人也心安理得,但反過來呢?元蒙可以征服中國,滿清可以征服中國,更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日本,為什麼不可以角逐中原一統中國呢?中國人自古創造了天下這樣一個宏大無邊的概念,修身齊家治國,最後是要平天下的,當中國的學生日本真的來平天下時,中國人突然覺得無法容忍。

中國人可以運用中國邏輯,日本人不可以,這就是中國邏輯。不講人類邏輯,不講道理,只講中國邏輯。我曾經在網上調侃:中國如果歷史上統一了日本,或者像台灣那樣,日本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沒有一個人會有意見,但如果日本統一了中國,像元朝或大清那樣征服了中國,大家會不會有意見?

其實人類在二戰之前,遵循的是叢林規則,日本人改革政體之前,考察了歐美,最大的收穫是德國首相俾斯麥的一句:強權即真理。這位德國的鐵血宰相認為,世界各國上看起來禮儀有加,但那是表面現象,只有小國擁有強大的實力,才會贏得尊重。怎樣使自己強大呢,就是改革政體,學習普魯士的軍事集權制與君主立憲制。而中國對西方同期的學習,僅限於技術層面,即師夷長技以制夷。只學習技術層面,不改變政治體制。

如果說漢至隋之前,日本屬於中國冊封之邦的話,到了隋之後,日本民族意識覺醒,在爭取平等的國格與大陸交往,唐朝的白江口之戰,日本意識到自己實力遠不及中國,所以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而元朝對日本的兩次入侵,對日本民族的刺激與傷害影響深遠,二戰時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神風二字即源於元朝對日本的入侵。(日本人認為,阻止元朝軍隊入侵日本的颶風是神風)。直到日本的國門與中國一樣被西方列強撞開,日本人才意識到世界上不僅有一個可怕的大陸中國,還有一個比中國大陸更強大更可怕的力量,是西方列強。誰強大就學習誰,學習是為了強大,通過強大獲得生存與擴張,這才是天道正義。

日本揚棄了中國政治文化精神,轉而學習西方,也便有了甲午海戰的勝利,有了割讓台灣島與獲得大清巨額賠償的《馬關條約》。並通過日俄戰爭的勝利,開始擴張在中國東北的利益,進而發動中日戰爭,全面征服中國。

日本一直在務實地學習,日本的歷史就是向東方、向西方學習的歷史,而中國,漢唐之後學習就結束了,思想上獨尊儒術,信仰上佛道互補,見到西方強大則師夷長技,沒有去學習君主立憲制,卻從蘇俄引進了暴力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以俄為師),沒有全盤西化,卻全盤蘇俄化。最為悲劇的中國歷史事件是,以俄為師的中共,推翻了民國政府,開始了對中國紅色極權統治。

簡單的革命暴力思維,仍然主導著中國軍界思維,當中國的國家實力稍有增強,立馬就摒棄韜光養晦的基本國策,用各種方式炫耀武力,以圖武力恫嚇日本或日美聯盟(設立防空識別區等),但結果適得其反,美國重返亞洲,強化日美同盟,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更加強大。如果中國像當年蘇聯那樣對壘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前轍之鑒就是國家經濟失衡與破產的蘇聯。儘管習近平發聲,認為中國致力於世界和平,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侵略的基因,但當代軍界卻有自己的利益訴求,軍事集團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強化自己的權勢,使國家經濟與外交對軍事傾斜。

對抗日本或打擊日本,似乎成了中國黨和政府凝聚愛國心的不二法門,宣傳部門與有關部門可謂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因為幾十年來從教科書到小人書到影視小說,日本就是鬼子,就是敵人,對抗日本是永遠的政治正確。

當日本開始基於市場經濟、文化與價值的征服之時,中國的官方意識形態還停留在火器時代的征服理念上,這種落後,是把自己落後到二戰之前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0: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