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瞿鴻禨反腐的教訓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7-15 10: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晚清腐敗之不可救藥,今日已是公論。但對於當時清國的百姓來說,身在廬山中,就不那麼容易明白真相了。他們也許還會以為,自己的地方官腐敗,只是朝廷用人不慎。一旦有賢臣輔佐,老佛爺擦亮雙眼,來個雷霆萬鈞的整風,吏治就會肅清。

這種認識,不但百姓有,就連一位高官都有,此人就是晚清歷史上罕見的清官瞿鴻禨。1907年,軍機大臣瞿鴻禨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史稱丁末政潮。這場運動打出了肅清吏治的旗幟,矛頭直指慶親王奕劻。奕劻當時是領班軍機大臣,權傾朝野,與其子載振公開賣官鬻爵。瞿鴻禨反腐可謂是先打老虎后打狼,極有膽氣。可結果呢,奕劻只是被訓斥了幾句,載振被撤差。而瞿鴻禨卻被慈禧太后開缺回籍,他任用的反腐急先鋒——御史趙啟霖被罷免、永不敘用。

這是怎麼回事呢?《走向共和》里將這段史實展現得非常精彩。瞿鴻禨在得知自己被強制退休后,終於有所醒悟。他對自己的學生毓鼎喟然長嘆:

咱們打了一張牌叫整肅吏治,表面上看,正氣凜然。昨個我才想明白,老佛爺不看重這個,她也不在乎你貪污腐敗。可是你跟她離心離德啊,你就死定了。這一點啊,這麼些年,咱們就沒有想明白。

對於這段話,網友一名兄認為瞿鴻禨反思得還不徹底。我也有同感,覺得這位老清官至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代他分析一番的必要。

瞿鴻禨的意思是,慈禧太后更看重的是臣子的忠心,而不是廉潔。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太後為了獲取忠心,竟不惜容忍臣子腐敗呢?這裡面的原因有兩層:

一是出於統治集團的需要。專制體制是一種暴力掠奪體制。專制統治者最看重的是自己這個集團的利益,而不是國家利益,更不是國民利益。當很多百姓還分不清國家、國民、政府這幾個概念的區別時,專制統治者早就一清二楚,心中涇渭分明。戊戌年間,慈禧就是懷疑康梁只保中國不保大清,才斷然用腳投票,將維新運動變成了流血事件。

所以,任用官員,是否忠心於統治集團是首要因素。歷代君王都要求臣子們做忠臣,而不提做廉臣,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出於慈禧太后本人的需要。當時的晚清很特殊,慈禧既不是受命於天的皇帝,又不是國民選舉的總統,執政就缺乏合法性,只能依靠統治集團內自己的派系來維護執政地位。她最大的政敵是光緒帝,所以朝廷里就有帝黨和后黨之分。雖然戊戌年後,慈禧一派獨大,但光緒帝依然潛伏著反對力量。

對於慈禧來說,她本人的利益又大於整個統治集團的利益,庚子年間,就是因為聽說洋人慾逼她歸政,才不惜山河破碎對十一國宣戰。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執政地位,她更需要的是對自己忠心的臣子。

這二個因素加起來,慈禧對於忠心的看重,就超過了歷代皇帝。比起這種高標準的忠心,臣子其他方面自然就只能算小節了。《走向共和》中,慈禧就把用人原則說得很清楚:

有些人,是有忠心沒有才幹,這個嘛,還可以讓他慢慢歷練;可有的人,是有才幹沒忠心。我告訴你,這樣的人,我是不會留著他的。

說過忠心,再說說老佛爺又是怎麼看待腐敗這種現象的。

一個簡單的常識是:普天下人都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道理,統治者焉能不知?統治集團就是個強盜集團,只許大強盜享用,不許小強盜分贓,誰還會擁護你呢?所以歷代統治者對於腐敗,大多是睜一眼閉一眼。像大貪官王愷,在與石崇搞窮奢極侈的比賽時,晉武帝還在幕後助戰呢!

當然也有例外,朱元璋出身貧農,打下天下后也像小地主般的吝嗇,對貪官甚至剝皮實草。可是對於其他君主來說,就算有朱式性格,也難以複製朱式手段。因為大明是老朱親手打下來的,威望崇高,又集軍政於一手,我活著,軍隊跟我走。他還怕我死了,軍隊跟老帥走,所以把老帥們都殺光了。真正的大權獨攬、隻手遮天。

可是後來的君王就不成了,雖然接班,但沒有開國之君的威望,也沒有親手締造的軍隊,還缺少親身培養的幹部。要維護執政地位,就只能威逼利誘,兩手都要硬。於是,接班時大肆封賞官員就成了慣例。康熙就因為張廷玉等人已經官高到頂,為便於兒子接班,臨死前不得不先將他們免職,等兒子上台好重新封賞。

所以,中國的專制王朝,往往越到後來,君王越需要籠絡臣下,於是一代也更比一代腐敗,直到滅亡,不斷印證著歷史周期率。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是:如果臣子真的很清廉,君王也未必會真喜歡。因為這意味著你可以離開這個統治集團而生存,而貪官只有依附於這個統治集團,才有利益。《走向共和》中,慈禧對慶親王奕劻推心置腹:

奕劻啊,咱大清要真是給糟蹋了亡了國,你那財還從哪兒來啊!

慈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況且,貪官與統治者,不光是一榮俱榮,還是一損俱損的關係。專制統治集團實際是個暴力掠奪的強盜團伙,那麼你參與掠奪,等於是納了投名狀。林衝上梁山時就懂得,即使殺不得人,搶一擔財帛,也可算得上投名狀,就有入伙的資格。歷代農民起義,都有很多人是被裹脅的,逼著你殺掉本村地主,手上有了血,你就不得不參加起義了。

官員也是如此,鎮壓了民眾,或者是壓榨了民脂民膏,自身就與統治者、與整個統治集團的利害綁在了一起,一起享福,或者一起被清算。

所以越是貪官,在統治者眼中,他的忠誠就越可靠。如果身握重權又無貪慾,則其心不可測也。秦將王翦就深諳此理,帶60萬大軍在征楚路上,接連五次派人向秦王請求賜予田宅,秦王這才相信他絕無二心。

瞿鴻禨對這些道理不明,焉能不敗?何況,他還犯了個更大的錯誤,就是竟然將慶親王奕劻作為反腐的頭號對象。

奕劻是誰?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真正的皇族血脈。慈禧上台後,特別是經歷戊戌之變,越發覺得,還是愛新覺羅自己的兒孫靠得住。於是對奕劻父子極為倚重。奕劻父子等於是清王朝的世襲董事,瞿鴻禨只是被雇傭的高管人員而已。要反腐,打幾個中層幹部還可,打高管就得看老佛爺這個董事長的意思,要打世襲董事,還是董事長最信任的親戚,那就是螳臂當車了。

此外對於慈禧來說,還有特殊的一層:她不是皇帝,也沒有兒孫可作皇帝,這天下並不是真正屬於她的,嚴格來說,她只是代理人。這就註定,與帝王相比,她對於現世自身的利益更為注重,而對於腐敗對王朝根基的侵害更加寬容。

所以綜上所述,慈禧是不可能像瞿鴻禨想象的那樣,會配合他鐵腕反腐。《走向共和》中,她甚至對這場有聲有色的運動非常反感:

鬧得滿世界都知道,讓洋人笑話咱們,大清官員都貪贓枉法,讓海外的那些革命黨有了謀反的口實,這可有什麼好啊!

不過,回想當初,老佛爺畢竟是對瞿鴻禨肅清吏治的主張讚賞有加的,那麼她對於反腐工作的真正的設想又是什麼呢?《走向共和》中,慈禧對最大的貪官慶親王奕劻交了底:

我也不指望你能夠改到哪兒去。經常警戒著自個一點,別太張揚就是了。

原來,慈禧反腐的目的是維護大清的形象,頂多打幾隻蒼蠅,讓官員們稍作收斂,別太出洋相而已。而且就算是打蒼蠅也得聽招呼。《走向共和》中,慈禧對負責監察的御史的工作提出這樣的要求:

就是家裡頭養條狗,咬誰不咬誰,要它咬幾口,也得聽主人的。

可惜直到被掃地出門,一代清吏瞿鴻禨才開始明白太后的意思,離京前,他對學生毓鼎表達了對貪官的欽佩:

你看看人家,玩者、鬧著,又搞女人、又摟錢財,可是政治上永遠正確,屁股坐的永遠是正確的地方,那才是真高!咱們從一開始啊,就敗了!

比起貪官們,瞿鴻禨確實不聰明。當初,他可以舉起肅清吏治的大旗,可以喊先打老虎的口號,但是千萬不要真的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最後,按照老佛爺的指示,借反腐之名,打掉幾個政治不正確的官員,就功德圓滿了。將來就算光榮退休,也會萬民景仰。

當然,瞿鴻禨的真反腐是悲劇,慈禧的假反腐也是悲劇。這種扭曲的統治方式,雖然暫時維護了自己的地位,維護了專制體制,但也維護了千年不變的王朝興亡的周期率。如果這種強盜體制不能改變,那麼強盜團伙的宿命也就一定會來臨,正應了強盜行當里的那句俗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9-28 06: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