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韓國的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向當地媒體稱讚夫君年輕時像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主人公都敏俊,近日被媒體廣為報道。習夫人此舉,以其靚麗的衣著和聰明得體的言行舉止,為登上中共權力巔峰寶座的習近平塑造了一個家庭幸福、夫妻恩愛的親切而人性化的大國領導人形象。
注重自身形象,不僅自習近平始。在中共官場,各級各類官員們一直以來都熱衷於自身形象的塑造。不過,各有癖好不同。有的人夫人是明星,外訪時當然要讓漂亮老婆撐場面;有的人老婆年老色衰,外訪時便喜歡秀外語和歌喉,展示鋼琴和小提琴「才藝」;有的人還想往上爬,很在乎官方媒體對自己的評價;有的人地位不高,自然十分計較自己名字的出場順序和出現頻率;還有的人長得有點對不起觀眾,所以更看重自己在媒體上的影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當然,中央領導人和地方官員因為擁有的地位與資源不一樣,性格和興趣不一樣,塑造形象的方式略有區別,有的「雅」一些,有的「俗」一些,有的能公開報道,有的則只能私下流傳。曾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的一位紅二代獨身女官員,直到退休,對穿著都十分講究,她出席不同活動、在不同時間段都要換不同衣服,某地一位接待者有一次為她服務,一天之內她換了8套衣服。這樣的癖好當然不宜擺上檯面。
不過,中共官員們在有一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民間對他們怎麼評價,獨夫,老賊,蛤蟆,獨裁者或極權專制分子也好;貪官,污吏,淫棍,土匪或混蛋也好,都不影響他們對自己在官媒上形象塑造的看重。民眾和境外媒體可以隨便罵他們,但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官方媒體,如果膽敢肆意胡來,說一個「不」字,報出他們不喜歡的內容,或者甚至不慎報錯了,那麼下場就慘了。中共官員們對於自己在官方媒體,特別是黨媒上的形象之重視,一般人很難想象。對於重要的報道,他們大多會親自把關,字斟句酌,反覆修改。對於黨媒上自己形象的斤斤計較,苛刻以求,有的官員已經到了潔癖的程度。審閱稿件,不停地修改加工,對媒體如何報道作出具體指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高大全、偉光正、清正廉潔的忠誠共產黨員和人人愛戴的人民公僕,已經成為他們日常工作中最大的癖好之一。
比如最近被調查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在擔任江西省委書記時,曾要求報紙在同時刊登他和省長消息時,報道他的篇幅和圖片必須比省長大。「報道必須走三欄,省長的報道只能走二欄。」
秘書出身的前深圳市委書記、現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對報道自己的文字,把關特別嚴。自深圳工作時起,所有關於他的報道,就必須經他親自審稿。調任湖北后,更是如此。他一度對湖北日報對他的報道十分不滿意。為此,湖北日報專程派人到深圳市委機關報找曾為李鴻忠服務的深圳特區報學習,希望能取到「真經」。但是,儘管作了很多努力,湖北日報還是沒能讓李鴻忠滿意。最終,湖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要領導被撤換,由一名李鴻忠喜歡的葯監局局長頂替。不知前葯監局長擔任報業集團一把手之後,李鴻忠的媒體形像是否有了好轉?
這還是看得見的「雅好」,看不見的,就不方便說了。前湖北省委書記賈志傑,因是八字腿,他特別不喜歡記者拍他的全身照片和影像。知道這一點之後,後來宣傳部門下令,湖北所有電視媒體報道賈志傑時,都只准拍上半身。而報紙的圖片也是如此。
有的官員有「形象雅好」,則純屬只是為了顯示自己「說一不二」的權威。近日有媒體同行披露,前不久被抓的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有一次海口電視台一位記者採訪他,因沒聽懂冀的內蒙古口音,將他所說的「與海口人民共同見證海口發展」,誤將「見證」聽成了「建設」,在電視台播出時字幕打錯。雖然錯誤的畫面不足一秒,但仍被冀文林發現。冀很生氣,親自打電話到宣傳部和電視台,最後電視台上交了對這名記者的處理報告,才算完事。
看完了上面這些例子,再來看四川《遂寧日報》把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陳光志的名字錯報為「陳游標」事件,就能理解采寫該報道的記者劉欣雨為何當晚自殺身亡了。雖然劉欣雨在遺書中稱,他的死與這件事無關,目前也沒有消息表明,陳光志本人曾對報紙寫錯名字有意見而向報社施加壓力,但毫無疑問,出現這樣的錯誤,報社和記者本人會承受何等巨大的壓力。即便官員本人不說話,做慣了奴僕的內地官媒也會首先自扇幾個耳光,然後去向領導負荊請罪。可見,寫錯領導名字,至少是導致記者自殺的重要誘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