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又到甲午年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7-8 0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今年是甲午年。一開始就已經有有心人發現了一些端倪,編了一個段子,說又是甲午年,海軍司令又姓丁,管鐵路的又姓盛,中堂大人也是皖籍,姓李,又是中日關係緊張……儘管是戲談,但很容易讓人回想起120年前那段歷史。

120年前的甲午戰爭,是自朝鮮問題肇始的。日本覬覦朝鮮,欲取清國而代之。這種野心,清廷也是心知肚明,但對於如何應對,卻沒有共識。策略一,郡縣化,直接將朝鮮納入清國版圖,在朝用兵,即為中日開戰,以此阻嚇日本;策略二,國際化,將當時西方列強英美法德俄等勢力引入朝鮮,以西夷制東夷;策略三,常規化,在不改變任何現狀的前提下,加強對朝鮮的軍事支援,協防日軍。

眾所周知,歷史在第三種策略下激烈推進,清軍大敗,朝鮮易手,隨即的本土戰爭中,無一戰之勝,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由此為轉折,日本崛起,取代中國成為東亞霸主。中國則反思圖強之路,從此走上內爭內亂之路。

這不是唯一一次朝鮮成為中國的國運樞紐。1949年中共在大陸建制之後,戰事上面臨著解放台灣的任務,經濟上面臨著恢復民生的難題,外交上面臨著在蘇美之間如何找平衡點的思考。而當時的美國,已經決心放棄台灣,甚至打算外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防其全面倒向蘇聯。而朝鮮戰爭隨即爆發,中國選擇以志願軍的形式渡江作戰。聯合國軍則跨海而來,中美直接交鋒。待到19537月,停戰協定簽署,台灣問題、中美關係,統統進入鐵幕。再過一年,便又是甲午年了。

回頭來看,這第二次的抉擇,代價並不在於台灣,能夠留出一個島嶼,讓其作為另一個華人共同體試驗其政治經濟,這是一件幸事。但代價還是有的,那就是朝鮮的金氏王朝由此得到庇佑,二世而三,在經濟上依賴中國輸血,在地區安全上卻以流氓姿態惹是生非,令作為庇佑國的中國,同樣在國際形像上頻頻失分。直至其核試驗與核爆炸,朝鮮最終以養虎為患的邏輯,成為中國自身的麻煩。

2014年這個甲午年,同樣充滿了戲劇性。朝鮮上演著少主立威的種種情節,日本解禁了集體自衛權,美國要重返亞太,俄羅斯要在東亞尋找戰略立足點。在這一局面下,習近平選擇不去朝鮮,而是選擇去韓國,立刻引來無數的關注與解讀。

中韓建交已經22年,正常領域內的關係交流,進展迅速。但因了朝鮮問題的存在,韓國對於中國,是有著不少不言自明的仇恨與忌憚的。當然,在仇日方面,兩國又有共同話語;而對韓美同盟,中國也深感不痛快。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絕對無法拉攏韓國站到自己的陣營里來,民族分裂的賬,不少韓國人是要算到中國人頭上的,鄰大國而居的天然疑懼,令韓國也不會信任中國日本與俄羅斯,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還有地緣政治,韓國對於美國只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

所以,中韓的此番接近,更多地是在做給日本和朝鮮看,在中日爭霸中,韓國永遠是可以爭取的一枚棋子;至於給朝鮮臉色看,重申朝鮮半島無核化主張,都意味著中國的對朝政策正在調整,甚至有消息傳出中國已經做好金正恩政權倒台的應對準備。

中國正在以一個全球大國的面目崛起。儘管跟美國相比,中國還談不上擁有無處不在的全球利益,但在非洲、中亞、東南亞、朝鮮半島,中國開始咄咄逼人地部署自己的戰略。在一團亂麻的糾葛里,朝鮮無疑是一個最耐人尋味的看點。這裡是冷戰的最後一塊殘餘,又與中國本土利益息息相關。一如前兩次歷史性的大抉擇一樣,一舉一動的取捨之間,往往會決定著此後數十年的大格局。

習近平在訪韓期間,說了一句千金買鄰。對於中國這個鄰居,鄰國們顯然並不是很滿意;但就像一個網友所說的,千噸金買朝鮮,千里地買沙俄,面對一些鄰居,中國自己也應有深感無奈的苦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