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宋明如何剷平香港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7-6 00: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香港, 如何

沒有什麼大不了嘛。強國人民十三億,香港幾百萬人只算個狗屁不如。

其實中央政府不是沒有試過剷平香港,大家記得溫習一下歷史吧。而且可以合理懷疑,這種剷平的情況,出現過不止一次。

其實香港的歷史很悠久,否則不會在鬧市中心的李鄭屋邨出土一個東漢古墓出來噢。這是何等官階的人才有資格躺得入去的東西呀?而屯門作為南疆大門的海防重鎮,早在唐朝已有詳細的軍鎮記錄,相信香港作為世界貿易(海上絲綢之路)中轉站的角色也早在宋朝之前經確立。但為何在鴉片戰爭之時,英人要求割讓香港,而清廷的正式報告是:香港乃不毛之地。認真耐人尋味。

中間為什麼有很多東西不見了?清洗得如此白凈?英國佬好像當時還未佔領香港,相信這個清洗的工作沒有本領由她來做噢。

其實香港最早有正式記錄的被剷平事件在宋朝。南宋時期,大嶼山的產鹽業已非常蓬勃;靠海食海,人之常情嘛;反正朝庭在遠,也從來沒有接濟過漁民什麼的;中原紛亂,到底誰人是皇帝也說不準,反正朝廷正忙著向北邊的蠻族割地求和、岳王爺莫須有還未平反,海邊的草民又要向誰聽話去?唯有自食其力啰。

但香港衰在發達太早,引起中央不滿;講白了是分贓不勻也。中原一旦安定了一點,自然就要想到的問題。朝廷隨後明令打擊私鹽販賣,將漁民的合法副業收歸國有,終於在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激起本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部正法。因此香港要是有人認為自己發達在先、中央基於保持香港安定繁榮就一定會讓你繼續五十年不變地自力更生的話:發夢啦你!一旦中央反面不認人,你就是反賊。不剷平你才怪。

之後在明朝開國之後,明太祖忽然不知發什麼神經病,即位不久就在洪武三年(1371)宣布海禁、之後在洪武二十年(1387)更加是一不做二不休,強制沿海島民內遷。換言之,香港不可能被倖免又一次被剷平。近年考古證實的事情是:香港在元朝經已有練鐵工業,另外也有不少燒陶和練灰的各式分佈各地,製鹽和貿易就更加不在話下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明律》是這樣寫的: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很明顯,明朝的海禁內遷政策真的很成功耶,香港又再被寫成不毛之地。算不算剷平?中央政府的借口也很簡單的,就是為了防止沿海地區成為反賊基地云云。中央政府原來真的很多敵人唄。潛通海賊是要闔家鏟的噢,問你怕未。

而最近一次是清朝政府為對付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鄭明王朝,以斷絕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對其接濟,於康熙元年(1662年)由輔政大臣鰲拜下令從山東省至廣東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內遷50,並將該處的房屋全部焚毀、以及不準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措施使華東至華南沿海地區的漁業和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流離失所。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整整七年之後,由於朝廷認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忽然大發慈悲,不想繼續影響沿海地區的民生云云,終於允許復界。不過田地已荒、房屋全部焚毀殆盡……香港這個不毛之地是這樣剷出來的呀。

因此到了英國戰船東來之時,的確是要在一個不毛之地從頭建設。這個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又可以多謝大清帝國什麼呢?請問這個姓愛新覺羅的所謂中國皇帝,和姓溫莎的英國皇帝,又有何分別了?一個插一枝青龍旗、一個插一枝金獅旗,香港的《龍獅旗》是這樣拼湊出來的呀。

歷史洪流雖然很多砂砂石石」…但當中其實有一個節奏的:就是每逢天下大亂,中央自顧不暇的時候,香港作為一個難民中心,總會有辦法自食其力、絕處逢生的。一旦中原開始安定下來,中央想要整頓一下海外的反賊,香港就一定毫無例外地成為頭號嫌疑犯。標準動作是海禁,之後是內遷,公然抗旨的叫反賊,要動用人民子弟兵來剷平的,然後天下太平啰。

死人是不會上街遊行抗議的嘛,中央樂得清靜。

魯平說了的啦:那些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香港人,應該看看他們的護照上寫著什麼,或者應該考慮放棄中國籍……中國有多達13億人口,不介意失去這一小撮人……香港絕對不能成為反共基地。

其實魯平很愛香港人的,這算是泄露國家機密吧?聽完了溫馨提示,回去翻一下香港歷史;最好趁還有錢買機票的時候,看看可以跑到那裡去吧,人家是預早放你一條生路啦,還不磕頭謝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3: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