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貪官落馬的消息紛紛傳來,全國反腐形勢一片大好。薄熙來、蔣潔敏、李東生、徐才厚等高官被依法嚴懲,「打老虎」的誓言得到了驗證。但是當局似乎忘了,反腐的成果越卓著,就越能證明腐敗的嚴重和普遍。當局過去從不承認的大範圍腐敗,也變成了宣傳機器「多黨輪流執政照樣腐敗」的反擊。
源於人性弱點的貪慾和制度性的腐敗有根本性區別。再充分的制度和程序、再嚴重的懲治,也無法從根本上禁絕人的貪慾,個人的野心在條件成熟之時就會膨脹並有可能付諸行動。民主國家的腐敗基本源於此,也局限於少數人身上。但是在其他國家,腐敗不僅已經成為選拔任用幹部的標準,不腐敗就沒有錢走通升遷的門路;而且,腐敗本來就是極權分配利益的方式。例如,人民沒有義務出錢給公務員買房子、配汽車;人民也同樣沒有義務,為退休的官員提供安保、醫療等特權所需要的資源。所有以此為名義的支出,都是明確的腐敗,更不用說那些當局自己揭出的貪污受賄行為了。當制度成為利益壟斷和利益分配的工具,腐敗就是制度本身。
既然如此,反腐就是演戲而已。這齣戲演給誰看呢?
一是演給內部看。落馬的貪官都是精心選擇的。貪腐如此嚴重和普遍,有幾個官員經得起審查?既然如此,哪個要保,哪個要查,並不取決於貪或者不貪,而是取決於上意。終極的上意,就是判斷下屬是否和它一致。所以,絕大多數落馬的貪官,都是不同級別的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所謂反腐,也就是政治鬥爭的武器,也就是確保體制內部一致性的生殺予奪之劍。不能與高層、上級保持一致的官員,輕則被逐出體制,割斷利益分配的臍帶;重則身敗名裂,億萬貪腐的產業化為雲煙。體制內部的一致性是統治的根基,是維穩的需要,是利益繼續壟斷的條件。反腐越是熱火朝天,越是證明極權內部分化和鬥爭的激烈,越是證明維穩形勢的嚴峻和統治根基的動搖。各級各部門必須把反腐大戲當作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除掉離心離德的害群之馬。
二是演給民間看。由於腐敗的普遍和惡性,民間的痛恨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凡有自來水飲處,皆能罵貪官。極權統治的民間資源和民眾基礎,也幾乎被腐敗消耗殆盡;大量的民間抗爭,都能找到官商勾結、權力尋租一類的源頭。打擊幾個貪官,開動宣傳機器,就能證明其偉大、光榮、正確,「擁有強大的自潔能力」,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彰顯當權者的勇氣和決心,以此穩定民間情緒,何樂而不為。但是,制度如此,換了一個就不腐敗了嗎?只怕餓鬼比飽鬼貪墨更甚。什麼精巧的戲法,變一次可以,變兩次可以,變多了就沒人信了。當局反腐的誓言和行動如果不是精心設計的表演和台詞,就一定有無窮多個自信,按照民主國家的通例,實現官員財產透明化。可是,為什麼要求官員公開財產的丁家喜、劉萍等人被拘捕並課以重刑?
腐敗是專制的親生子。中國歷史上,不論怎樣作出反腐的表演和努力,不論有怎樣演技高超的影帝,也從未有哪一個專制王朝避免和控制了制度性的腐敗,能夠永享天祚。它們先是隨著政權可分配利潤因社會穩定、休養生息的增長,生成規模越來越大的食腐階層;然後因專制對經濟的破壞,造成可分配利益的縮減,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壓榨衝動;最終,財富集中到少數權貴手中,社會經濟在壓榨下破產,可分配利益枯竭,王朝就再也壓制不住民眾的反抗和利益集團內部的死斗,在一場烈火中崩潰。壟斷財富、剝奪民間,在專制內部形成二次分配,既然是專制收買暴力機器、維持統治繼續的必需,作為一個不創造任何財富,卻在不斷作惡、不斷擴張的系統,它也就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制度性腐敗不可能通過自指的方式得到解決,任何反腐行為,都是演給內部和民間的把戲。
未來自然並不通過歷史而產生某種決定的結果,但是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在宣示著腐敗制度的崩潰結局不可逆轉。隨著民間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體制利益正在走向枯竭。通往崩潰的路越近,極權統治者就愈加瘋狂,對於社會的壓迫和對於抗爭的鎮壓就愈加殘暴。反腐的根本目的,也只不過是在集中和優化專制資源,應對越來越吃緊的維穩形勢。唱戲者的瘋癲和看戲者的呆傻似乎並存,但是隨著落幕的臨近,觀眾也就逐漸散去,只剩空曠的舞台、散落的道具和疲憊的戲班子。反腐的大戲,在專制的舞台上能夠演出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