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93歲生日前夜,將4位高官開除黨籍,讓他們重回群眾行列。除蔣潔敏、李東生、王永春之外,前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是最大的那隻老虎。關於他的落馬消息雖然自去年就在外網上流傳,但此次公開宣布還是令人有些意外。
意外之餘,也不免讓人對習近平的反腐決心有了重新認識。自他上台以來,密集的反腐風暴為中共建政以來所未見,連續「打老虎」的節奏更是前所未有。我等觀戲之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位貌不驚人的習公子出手之狠之快,遠超過他的所有前任!
固然,反腐是關乎黨國存亡的頭等大事,不得不下重手。但在江胡時代,反腐力度要遠遜於習時代,這就和個人的選擇和決心分不開。也就是說,習近平是個狠角色!在江胡時代,省部級高官也是有落馬的,但何曾似今日這般頻繁,又何曾動過軍委副主席?
坦率地講,對於習的反腐,我樂見其成。這些嘴上「為人民服務」、實際上為「人民幣服務」的貪腐者的落馬,按照佛家的說法,也算是因果報應。觀者多多少少能從中出口怨氣和惡氣。譬如全國政協副主席、前江西省委書記蘇榮被查處的消息公布后,南昌城內多處響起鞭炮聲。
但是,正如「野草燒不盡」的道理一樣,「老虎」也是打不盡的,頂多只是蟄伏過冬而已。如果制度不改,總是這般「事後反腐」,那麼可以預見的是,運動式反腐總歸要失敗。中共建國60多年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對此民間也有一句很形象的話:守著茅坑打蒼蠅。
而且,在眾官皆腐的大環境下,選擇性反腐總是難逃「政治鬥爭」的指責,實際中也的確存在這一現象,取代落馬者的往往就是主導反腐者的親信,這無疑消弱了反腐的正義性。
2002年,我參加監察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在深圳召開的「國際反腐敗項目」會議,此會中心主題就是探討「如何建設反腐敗預防體系」,也就是「從源頭遏制腐敗」,也就是要打造一張「伸手必被捉」的反腐敗之網。隨後廣東省紀委書記甚至撰文稱要學習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做法。
12年過去了,預防腐敗局也成立7年了,但是「預防腐敗體系」依然未能建立,反腐敗依然是「事後懲處」,這就不能不讓人要問一聲:為什麼會這樣?
照理說,這是一件並不困難亦不複雜的工作,整個體系建設只需幾個步驟便可完成:首先,實施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其次,放開媒體監督;第三,貪腐行為一旦暴露,依法查處。
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是「預防腐敗」的利器,為世界諸多國家多年驗證,被譽之「陽光法案」,使得官員財產在陽光下曝晒,接受嚴格檢視。媒體監督同樣是反腐利器,在民主社會裡,「狗仔隊」不但盯明星的梢,也不會放過官員。我還記得幾年前香港一官員從娛樂場合攜小姐出來,在狗仔隊鏡頭前掩面落荒而逃的狼狽情景。
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世界公認的「反腐利器」中共就是不用,非但不用,反而將要求官員財產公示的公民抓進監獄,將跨地域進行輿論監督的媒體定性為「違規操作」。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共的反腐行為產生懷疑,他們似乎並不真心想解決這一口頭上的「關乎黨國存亡的大事」,似乎只是時不時來一場「反腐秀」收買人心而已。
曾有學者說「腐敗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環球時報也曾發表社評稱:中國無法根治腐敗,關鍵是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這些「適度腐敗論」的出台,儘管遭到輿論的猛烈批評,但對照中共的做法和中國的現實,你不得不承認其中的「合理」成分。
有一句流傳甚久的話是這樣說的:不想建立預防腐敗體系的反腐均是「假反腐」,「假反腐」實質是「政治鬥爭」,「政治鬥爭」則會循環往複,而老虎是打不盡的,過冬又出來。
現在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系列做法,給人不同以往的觀感,似乎他是鐵了心要將反腐進行到底。但是下一步呢?他是以此威逼對手臣服了事,還是乘勝追擊建立預防腐敗體系,從而終結運動式反腐的怪圈。這已經不用繼續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