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天安門事件25周年 改革止步不前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6-5 07: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天安門

勿忘六四。在中國,這樣的標語是被禁止的。但今年也有一群中國人及其友人,在香港、東京等世界各地打起了類似標語。

追求民主化的學生被中國共產黨政權武力鎮壓的天安門事件,已經過去整整25年。為什麼不能忘記這個日子?因為他們指引了民主化的正確方向,因為政府試圖將事件從歷史上抹去。

那時,社會主義圈的國家不斷被捲入改革洪流。中國政府經受住了考驗,並完成了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或許帶來了自信的膨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4月訪問歐洲時做了這樣的演講,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然而這隻不過是站在共產黨的立場上,將歷史簡單化的言論而已。

摒棄了計劃經濟,現在習近平所說的社會主義,只是禁止批判中共一黨獨裁的體制罷了。除積極分子和有識人士被政府鎮壓以外,全國各地普通民眾對於黨政幹部行政、司法不公行為的批判之聲也被遏制。

儘管如此,天安門事件的學生領袖之一王丹指出,目前的成果是政權已經無法再無視人權意識了。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中國憲法。

前總理溫家寶致力於逐漸開拓(民眾的)政治參與,並明確表示要通過教育使得個人自由和發展得到重視。而習近平上台後的作為,似乎是反其道而行。六四之前,習政府貫徹了對積極分子們行動的控制,施加給外媒的壓力也異於尋常。

25年來,改變政治現狀的意識已經在民間傳承下來。網路的普及促進了民眾間的聯合,也有人不向監視和彈壓屈服,堅持在網路上發聲。大城市裡還出現了反對工廠選址等市民運動的萌芽。關心社會、思考政治問題的人群著實在不斷擴大。國民素質低、不適用於中國國情等已經不能成為民主化為時尚早論的借口。

習政府應傾聽民眾追求自由的呼聲。只因為發表了批判政府的言論就被送進監獄,這是有反正義的行為。應該承認言論和結社自由,適度擴大健全的可批判範圍。不經歷這樣的民主化階段式發展,國家的安定難以保證。

25年前學生們的呼聲至今仍有其價值所在。切勿忘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6-5 10:04
這個國家完全靠暴力造成表面的穩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2: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