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反恐與外交機會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3-9 2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評論家李怡在香港發表文章《拋棄幻想,力挽港人治港的沉淪》指出,李克強一改過去十年做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引起外界猜測這兩個基本方針已經消失,而所謂12字真言,現在只剩下"一國兩制"四字,也就是說,只是要實行兩制,"至於由誰去實行,那就既不是港人也不是自治,而是京人和京治也"。

李怡說,香港無法落實真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最根本原因,不是缺乏有能力治港的港人,而是沒有經普選授權產生的政府。沒有民意授權,就沒有高度自治,就不是真正的"港人治港"而是須聽命於人治的"一國"去治港。香港這些年的禮崩樂壞,日漸向人治的"一國"沉淪,原因在此。

李怡認為,"因此香港人應該奮起,拋棄幻想,以各種方式爭取《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所定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落實。公民提名是香港多年來在直選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中行之有效和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直選提名方式。不管中共和港共怎麼說,力爭實現我們的目標,做我們該做的事就對了。

香港人的"文化獨立"

時事評論家練乙錚在《信報》發表文章,談論香港人的文化獨立。他認為,只要中共在一天,香港獨立就沒可能,所以不會強求政治主權的獨立。然而,文化獨立的意識,"卻是如二月早春,應時而生、悄然而至"。

練乙錚認為香港文化獨立的歷史文化基石包含四塊:華夏文化與嶺南文化的傳承;百六十年的英帝國殖民統治;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美歐日經濟及文化的飽和滲透;五十多年來與共產中國的政經分割與生活方式衝突。

然而,香港文化獨立,最精彩處應該還是它的未來式。練乙錚說,香港人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和教育資源;這裡還有不少有心人,(尚)有比較寬鬆的發展環境,能吸收世界各國文化。這種情況,好的方面,就跟日本、台灣差不多,應該有所作為。

"反恐戰爭主要是理念之戰"

台灣《蘋果日報》發表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林泰和的文章《這不是"反恐尚不周密"問題》,認為這次的昆明屠殺事件,值得中國反思關於疆獨的問題。

林泰和說,從維族的觀點檢視,中國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家,本來就和以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維吾爾族,格格不入。而"中華民族"與"黃帝"或"炎黃子孫"的政治神話與建構,更是無法說服以突厥族為主的新疆各民族。新疆經濟的"富裕"或"起飛"政策,對維族人來講無法和"攫取"自新疆的石油、天然氣或礦產相比。更重要的是,中國眼中的"恐怖份子",在維族人心中可能是"自由鬥士"。中國仍認為恐怖攻擊是因為"反恐措施尚不周密"。但反恐戰爭主要是理念之戰,不是物質之戰,正本清源的作法,還是要去除"東突恐怖份子"訴求的正當性。

林泰和認為,中國既難以完全接受維吾爾人的宗教信仰,幾十年下來更發展出實行"軍、政、企合一"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質統治新疆,讓漢人在當地有壓倒性的政經優勢,對維族人而言,這早已是被殖民的民族壓迫問題,要化解已經質變的恐怖攻擊,談何容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現外交能力的機會"

馬來西亞MH370航班神秘失蹤之後,儘管央視官方微博將倡導不造謠傳謠當作重點宣傳,但是從"自由微博"及網民反饋看,類似信息並不多見,因此而被刪除的條目也很少。被刪除的相關微博中,仍然以批評政府及官員為主,例如網民"趙士林89"的微博:馬航班機事件發生,兩會直播間嘉賓周慶安居然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現外交能力的機會"。"正面宣傳"!哈!200多條人命可能喪失居然也是好事。多年來,塗脂抹粉阿諛諂媚已經成了本能,奴性已經徹入骨髓,這拍馬屁的話或許是不過腦子就溜了出來。

更多被刪除的微博為有關全國"兩會"的批評意見,例如網民"鴻哥2010"的微博:任志強炮轟兩會:"能去開會的,大部分非富即貴,是既得利益的維護者;還有一部分是馬屁精;極個別有個性敢直言的委員或代表,是用來和媒體表演給老百姓看的。總理應該公布兩會提案的採納實施率,這樣才對得起巨額的兩會開支!"

對昆明血案的反思也仍然不被允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李雲龍的這條微博被刪除:昆明事件表明7.5事件以來新疆問題日趨嚴峻。從表面看,這個問題是恐怖主義的問題,但深層是民族關係問題。在民族問題上,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如瑞士處理得比較好,多數國家處理得不理想。如果在堅決不允許新疆獨立的前提下討論問題,那就只有努力實現民族平等一途了。單靠給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4-3-10 00:41
  
Have missed 李怡's writings and 評論 since the last issue 98/5 of ' the Nineties' published in Hong Kong - 李怡 had been its Editor-in-Chief for its lif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5: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