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浪漫還是媚俗:到底要不要送花?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2-17 06: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送花

雖然知道這時節,這當口,發這種議論時要挨磚頭滴,但還是穿好盔甲,發它出來。
 

前天下午,我對白富美說:「你送給我的情人節禮物,超級贊,太滿意了。」她很驚訝地說:「沒有啊,我什麼都沒送啊。而且,我過去也從來沒有送過情人節禮物。」其實,我所說的禮物,是一幅書法作品,而不是玫瑰花。

我還跟她說:「咱倆在一起,天天都是情人節,所以,不需要送什麼禮物。」靠這花言巧語,我成功地節省了一筆開支。當然,我之所以「敢」不送禮物,是因為,之前,她告訴過我,自己根本就不喜歡人送花;而且,即便是她不告訴我自己對花的態度,我也不會送花的,因為,這不符合我泡妞的風格。

情人節那天,就有一個同學八卦我這位資深剩男:「買花了沒有?」我說:「沒有。」

然後,她說:「我也一直不喜歡別人送花,是不是太沒有情調了呢?」我答道:「你太謙虛了。你不喜歡送花,並不是不懂情調,而只是你不喜歡形式。」

然後她說:「還是老同學了解我。」

其實,她錯了,我並不了解她,這種解讀之所以能夠正確,只是一種巧合而已,我是「以己度人」,才不小心說穿了這位同學不喜歡送玫瑰花的真實原因。

隨後,我又補充說:我就從來都沒有給人送過花,估計,以後也永遠不大會送吧。大多數人,都錯誤地把小資情調當做浪漫——小資情調太注重形式,而浪漫,卻是一種氣質。我身上一點兒小資情調都沒有,但凡是被我追求過的人,都說我身上有股非同尋常的浪漫氣息——白富美之前還說我是『浪漫而不輕狂、詩意兒不詩化、悲情而不悲傷』。我不喜歡送花,就是因為我自己太浪漫了。我的浪漫根本就不需要通過花朵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形式來體現,太低端了,簡直。

情人節送花,是一件特別奇葩的事情,它與廣大男女愛情的深淺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一群無知少女以及諸多不會向女人獻媚的男人被商家忽悠的結果。「好多收到花的女生其實也並不喜歡花,她只是需要一種被重視、被疼愛的感覺;男生也不喜歡送花,但他需要通過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重視和疼愛——這個時候,男生送花,其實是想讓自己的行為達到某種『安全底線』。所謂『安全底線』,意即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送了花,女朋友未必會有多開心,但你不送花,女朋友必然不開心。」在商家的渾水摸魚下,玫瑰花中的愛情味道日漸淡化,送花,常常象徵著一種敷衍、一種智力上的懶惰——因為,有這種簡單易行的象徵「我愛你」的禮物存在,情侶們只需要花點錢就夠了,而不再需要動腦子去思考、去做一點既不花錢又能給對方意外驚喜的「創造性浪漫」。

以前在人人上看到一篇文章《小資情調是浪漫的最大殺手》,內容我忘記了,但這個標題,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

這兩年,國產電影大片上映后,總是叫罵聲一篇,但票房收入卻是屢創新高。有人分析原因說:「爛片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約會和約炮的需要。」這個解釋,真是太TMD的給力了。想當初,我第一次約會的時候,有哥們兒就建議我提前買兩張電影票,我是堅決不同意:「人家千里迢迢來找我,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他們都說我太缺乏情調、太不浪漫了。

我所理解的浪漫,是一種精神氣質,與電影院、巧克力、紅酒和西餐什麼的沒有必然關係;相比之下,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吵架,也要遠比進電影院更加接近於浪漫的本質。如果約會談得不投機,那看電影有什麼用?如果談得投機,心思肯定都在對方身上,那電影還能看得進去嗎?人們在談戀愛的時候,往往需要藉助於電影院、公園、KTV、紅酒、西餐等諸如此類的環境來「營造氣氛」;但是,如果兩個人相處得足夠自然,並且雙方都極其富有情趣,倆人在一起時即使有片刻沉默不語也不覺得尷尬,那就沒有必要去刻意營造什麼「氛圍」了。因為,在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中,客觀環境所形成的氛圍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真正有價值的「氣氛」,乃是從每個個體身上散發出來的氣息和磁場——這個氣息和磁場,能夠將對方納入自己的輻射範圍之內。

當然,送玫瑰花、進電影院看兩個人興趣不在此的電影、西餐店這樣的方案,儘管不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贏得對方的滿意度,可是,在大多數場合下,它們其實都算得上是最有效、最靠譜、風險最低的。單純地從藝術和審美的角度看,這些方案的價值有限,甚至可以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看,這些方案的價值和力量卻是無窮的,它們幾乎總是有用處的。(同時,其成本也是最低的,不需要動太多腦筋。)

有一次,王征同學髮狀態說,很多男生常常在他的主頁下面勾搭女生,手段實在乏善可陳、沒有技術含量,污染視線,讓他實在看不下去。我說:「但是,靠這些並不怎麼高明的手段泡妞取得『成功』的,比例卻比有技術含量者高。你信不信?」當時,郭磊同學回復我說:「1.的確。本來就不需要那麼高的技術含量就能成功。2.你用什麼方式就會泡到什麼樣的妞,既然想「成功」就不要要求質量。。。3.使用『高技術』是為了自我滿足,這甚至比是否成功還要重要的多。4.泡的不是妞,泡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5.話說,妞如果就是喜歡「低技術」,那就比較尷尬了。」太厲害了,尤其是第三條和第四條,超級贊;其中,「泡的不是妞,泡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一句,足以讓人拍案叫絕。

寫到這裡,我想起,去年,不知誰發的一條狀態,大意是「如果男人認為只要給一個surprisinggift就能把你搞定,那他顯然是在骨子裡輕看你了。如果你恰恰就是這樣的人,那說明你很廉價。」從物質消費觀的角度看,這種「廉價」的人,慾望少、容易滿足,更容易獲得幸福感,這當然是好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浪漫,是一種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標準過低,卻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N年前,一個兄弟談戀愛的時候詢問我「做什麼才能讓女人感到romatic?"我說這是我的弱項,讓他另請高明。結果他在韋伯國際英語的課堂上提了這個問題,「但居然得到一個讓我感到很失望的答案,一群其丑無比的女人幾乎異口同聲說surprisinggift.可見這群女人的水平多差,我為這些女人感到悲哀!」我開玩笑說:「你又不是人家男人,你悲哀個啥?」他說:「我要少花錢或不花錢的romantic;花大筆鈔票,女人可覺得鈔票romantic,而不是你romantic!"

顯然,這位兄弟所以需要「不花錢的浪漫」,絕對不是因為捨不得花錢,也不是因為花不起錢;而是因為「花錢的浪漫」通常都無法滿足他「個人價值的實現」這一需要。那麼,他為什麼會說「我為這些女人感到悲哀」呢?因為他認為這些女人僅僅可以欣賞花錢的浪漫,還沒有足夠的智慧欣賞不花錢的浪漫,當然很悲哀了。當然,這位兄弟多管閑事地替人家悲哀了,說不定,人家的男人,偏偏就喜歡搞這一套呢。很多男人,在欲向女人獻媚而苦於沒有機會的時候,真是巴不得天天過節,能有個送禮的借口。

當然,在實踐中,更多的是,男人明明不喜歡「花錢的浪漫」,卻還是會去「花錢買浪漫」。何以至此呢?因為,花錢買來的浪漫,儘管意義有限,但是,花錢買浪漫這個行為,證明你「態度端正」、足以讓你達到某條「安全底線」、讓你在「老公入門考試」取得「合格」。說穿了,花錢買浪漫,是一種「政治上的正確」。

什麼是政治上的正確?「我的眼裡之所以常含著淚水,是因為我愛這篇土地愛得深沉。」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說,政治家的眼淚,通常與溫情關係不大,而是一種「媚俗」,因為,只要流淚,就能贏得民眾的諒解、稱讚和支持。追求「政治上的正確」,大都是媚俗,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大人民群眾在商家的忽悠下送玫瑰花,其實也是一種媚俗。

說起媚俗,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在某些地方的婚嫁市場上女方向男方要「四金」的問題。據不完全估計,大部分人要「四金」,都不是真的喜歡,而是攀比,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價」。而且,出現一個奇葩的規律:在越是貧窮的農村、越是對文化程度偏低或自己不會賺錢的女人和丈母娘來說,「四金」就顯得越有必要性;越是不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女人,就越是喜歡追求這種「偽浪漫」。這果然印證了我之前的一個判斷:「越是沒價值的媳婦,娶起來越貴。」尤為可笑的是,很多新媳婦,買了四金,在婚禮之外的場合併不佩戴,她要這些,只是為了讓男人表示對她的重視。更有甚者,竟然認為「男人只有花了血本把我娶回去,才會珍惜」。真是tooyoung,toonaive,如果非要出軌,那麼,頭腦正常的男人,珍不珍惜你,看的並不是他當初為了娶你而付出了多少成本,而是他搞定下一任的成本。(理性的決策中應該對沉沒成本忽略不計,而重點關注機會成本。)

我有個哥們兒是搞電鍍的,我曾經跟他密謀,以後,在地攤上花幾毛錢買個破戒指,然後拿到他的工廠裡面鍍一層金,再送給老婆。他同意配合我。我現在提前把這一省錢損招告訴未來老婆,並打算「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相信,再假的金戒指,只要戴到白富美身上,廣大觀眾就一定會認為那是真的。我認為,這樣,可比送玫瑰花和真的「四金」神馬的浪漫多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翰山 2014-2-17 08:50
不送花,不媚俗!
回復 caro 2014-2-17 10:32
忽悠這是說的自己還是轉貼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3 20: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