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刊文「俏江南張蘭等企業家扎堆移民小島國,自稱被逼上島」,說是香港康貴移民的馮先生不遺餘力地向企業家們推薦這個加勒比小島國的移民服務,「購買40萬美元的房產,或向糖業多元化基金會捐款25萬美元,你就可以跟多位中國上市公司的老總成為鄰居,拿到聖基茨護照」。隨著美國、加拿大等熱門移民國的移民政策不斷變化,移民到這些國家變得越發困難,因此許多國內的富豪在選擇移民國時越來越謹慎。而因為商務部與其他5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其中規定,紅籌上市模式中企業和個人前往境外設立公司必須到商務部報批的緣故,一些小型移民國也在逐漸顯露頭角。其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無疑是赴港上市企業家們的移民新寵,包括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等眾多企業家趨之若鶩。
《法治周末》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倍受追捧的背後,體現的是商務部「10號文」的尷尬。一步到位,條件寬鬆,投資額低……都是移民中介們常掛在嘴邊的聖基茨移民優勢。然而這些對急求上市的移民企業家們來說,或許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2012年年中的時候,聖基茨接納的中國移民還不到20人,如今這個數字已經翻了幾倍,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客戶都說自己是被逼上島的。」
《法治周末》稱,企業家們口中所說的「被逼上島」,其實與之前中國上市行情的大環境有關。由於2013年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屢遭集體做空,而中國內地股市IPO也曾一度暫停,此時香港股市就成為了內地企業上市融資的首選。然而,想在香港上市並不簡單,其中一條不成文的「慣例」就是必須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對移民有著「移民監」的要求,也就是說要想移民就要像坐監獄一樣不能長期離開要移民的國家,時間一般以4到10年為限。這對急求上市、公務繁忙的中國企業家們來說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尋求上市的中國企業家越來越多地扎堆於聖基茨,這也得歸功於這個加勒比小島獨特的移民政策。綜觀全球,只有3個國家對於移民沒有上述要求,聖基茨就是其中之一。有人曾對比過3個不設「移民監」要求的國家,其中只有聖基茨屬於英聯邦國家,絕大多數國家對於該國公民免於簽證,更加便利。而且,該國對公民境外收益免稅,即使今後股權變現、繼承、轉讓,也不用繳納任何稅收,這無疑切中了企業家們的需求。幾經權衡,他最終和大多數企業家一樣選擇投奔這個島國。「這樣的移民客戶不在少數,他們從不在島上常住,也無心欣賞當地怡人的風景,僅僅是需要一個移民身份而已。」但即便如此,企業家們的移民之旅仍充滿無奈。儘管中國老闆們獲得了該國國籍,卻並非成為了真正的移民,僅僅是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非完全公民」身份;而由於中國並不承認雙重國籍,因此中國企業們取得外國國籍的同時,也代表著放棄中國國籍,以及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國內政治榮譽。
其實,將俏江南張蘭等富豪被「逼上島」,歸咎於商務部與其他5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顯然有失公允。因為,中國的精英富豪們移民海外,早就已經「趨之若鶩」。據胡潤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富豪移民比例升至64%,其中已有1/3的超級富豪已移民海外,64%的中國千萬富翁已經移民或正在準備攜帶家產移民,美國是最受青睞的目的地。報告指出,富豪移民人數上升了四個百分點,主要的原因是三分之一的中國超級富豪,即資產達到或超過1600萬美元的富人已經移民。美國媒體CNBC就此報道稱,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中國令人擔憂的財富流失現象,因為大量中國富人都是帶著家人和資產移民。而CNBC去年11月就曾報道,貝恩諮詢公司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一半超級富豪都擁有海外投資,這不僅意味著人民幣正逐漸流出中國,更表明中國富人正隨著財富一起移居海外。據倫敦財富諮詢機構《財富洞察》的數據顯示,中國富人目前海外資產大約有6580億美元,但波士頓諮詢集團估計這一數字約為4500億美元,並預計未來三年內海外投資會翻番。
CNBC隨後援引專家分析報道稱,這些富人移民主要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財產、健康和家人,隨著中國日益加強打擊非法斂財和腐敗現象,許多與政界有關的富人正在尋找國外避風港,將錢保存在中國政府難以觸及的地方。美國投資協會的約瑟夫表示:「不論是考慮到政局不穩,還是缺乏教育機會,或者是城市環境污染等等,如果把這些因素聯繫到目前中國的財富狀況的話,有些人想要尋找這些機會確實是有道理的。」CNBC還報道,英國豪華汽車品牌賓利公司表示,該公司去年在中國的汽車銷量放緩,部分是因為「中國超級富豪移民海外」,也就是說,並不是中國富豪的開支有所減少,而是他們消失了。
胡潤報告稱,其中大部分人尋求長期定居海外,美國是他們的首選,歐洲則是他們的第二選擇,隨後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香港。胡潤表示,目前中國有263位資產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富豪,比2012年多了64位;如果加上香港,中國富豪數量達到481位,已經超過美國的409位;如果再加上台灣,所謂大中華區的華人富豪數量要比美國多多了。即便不算香港和台灣在內,中國的富豪數量經過短短三十多年的經濟改革,現在在全球已經僅次於世界頭號經濟市場化國家美國。有學者指出,雖然美國富豪多,貧富差距也很大,但美國的人均收入卻高達大約三萬八千美元,名列世界人均收入的前五位之中;相比,中國人均收入僅為1100美元左右,世界排名在100名之外。如此說來,中國大陸富豪數量僅次於美國所揭示的並不是什麼讓人喜的事,而是一種深刻的危機。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富豪的增加如果不僅是權力和經濟聯姻的結果,而且還加劇貧富差距,那這種富豪現象就是「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癌症的病灶:「10年前,當時世界10大經濟體以外的墨西哥,其富豪總量已經超過當時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我們再看看今天西歐像瑞士、瑞典、挪威和丹麥等國家,他們雖然很富裕,但在富豪權力係數上並不是最高的,貧富差距比較小,在富豪榜上並沒有奪金掠銀。相反,一些病態的發展中國家,像墨西哥,基尼係數超過了0.6,中國已經超過0.5,中國西南財經學院的研究認為已經達到0.63。富豪現象在中國、墨西哥和印尼等國反映是權力和經濟的聯姻。」
胡潤談論中國富豪數量時提到一個有趣的話題。胡潤說,中國有83位巨富都參加了中國最高的政治決策機構,像人大和政協。由此,中國富豪的政治認知度很高。從一定角度看中國富豪參政議政雖然是件好事,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富豪參加像人大政協這樣在全國知名度比較高的政治組織雖然說明政府想把富豪納入他們的圈內,但並不表示富豪在中國的政治權力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人們常常把有政治背景的中國富豪稱為「紅色資本家」,因「紅」的背景而發家致富。但說到中國富豪參政議政這個話題,夏明教授認為中國富豪根本不存在參政議政的問題:「我們今天談論的中國富豪已經不是30年前的個體戶和萬元戶。我們今天談論的富豪是掌控上億元資產,特別是掌控結構性資產的人。他們本身就是中國政權的一部分,自始至終都是中國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機部分,中國政權就是他們的,中國的政權就是為他們服務的」。……
這些年,中國數以萬計人借著國家開放、經濟體制轉型等機會,短期內暴富。就在鼓起腰包之後,他們又百般的抱怨國家體制不好、環境欠佳,不利於自己投資發展,欲攜巨款財富走出國門到海外發展。以2011年為例。中國對世界幾個主要的移民國家永久性移民數量超過15萬人,其中在美國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數達87017人,在中國國際移民總數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賺中國的錢做外國的公民」成為外國媒體的常用詞。
人們不禁要問,富豪移民會否造成中國財富的大量分流、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如此之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值得高度關注,移民潮不僅造成了中國的財富流失、人才流失、稅收流失、消費流失,更對中國「橄欖型社會」的建立造成深遠的影響。不過,《經濟觀察報》發表題為《財富的焦慮》的報道認為,選擇或者準備離開中國的富豪似乎構成了中國經濟的一聲警鐘,但對於他們的移民行為也要客觀看待。許多富豪移民他國,離開只是為了一個「身份」,或者說一份「安全感」。人生的根、大部分的家人還有幾乎全部的事業和資產都還在中國。這種觀點似乎得到國內一些學者的贊同,他們認為,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富豪移民現象並非中國獨有。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都曾有過類似現象。韓國在1960年代也曾有大批國民前往美國,但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僅僅20年之後,便出現了韓裔美國人「迴流」。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稱,中國富人投資海外應當得到鼓勵。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美元,可以支持國內富裕人群換匯之後出國投資優質資產,這樣實現藏匯於民。國內富人換匯之後去美國投資資源類和高科技企業,可以享受全球經濟發展的收益,也是為子孫後代投資。
但李稻葵等學者的觀點難以得到大多數國人的贊同,因為在獲得了更多的社會財富之後,一些富豪選擇離開祖國,尤其是一些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業理想的財富精英移民國外,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確實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的確,富豪移民他國是一種「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現象,但指望富豪移民后再回來投資的想法,是天真和不切實際的。因為他們移民的理由很充分:為了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為了發達國家的醫療和社會的高福利資源,為了享受較好的環境條件,還有就是對資產安全性的要求,或者出於私密信息的保護等等。既然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資金轉出去,現在又轉回來,就看有不有更大的利益。
其實,「賺中國的錢做外國的公民」,他們通過移民把財富卷挾而去,等於拋棄了自己的祖國。他們帶走的財富是永遠地帶走了,別指望他們還會拿著錢又回來投資,更不要指望他們會對國家、對社會會有什麼回報。只不過,富豪移民把財富帶給別國,卻把污染和麻煩留給了自己的祖國;而且這些富豪的外流帶走了大量資金,如果其人數或資金越來越多,中國經濟可能將「面臨崩潰」。
有論者認為,中國現在的社會情形如同1989年前的蘇聯,已經十分危險,歸根結底都是極權主義帶來的,而極權主義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天敵,這兩者之間,中國決策層要儘快做出解決,否則,前蘇聯的一幕將在中國重演。該論者講了兩件小事:第一件是前蘇聯崩潰是為什麼是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是源於獨裁國家動員資源的能力特彆強大,但是,利用資源的效率特別低下。斯大林時代時,為了儘快實現城鎮化,將當地農場的工人(相當於中國的農民工)全部遷往城鎮,結果,影響了800多萬人,其中有300萬人在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結果是,這些農場的工人進場后成為城市的最底層,生活質量全面下降而且缺少尊嚴,遠不如當年他們在農場的生活水平,就這樣成為前蘇聯社會動蕩的源頭,並影響其他聯邦,最後徹底推翻了前蘇聯。第二件是前蘇聯為了搞軍備競賽,耗盡了國力,最後經濟嚴重依賴石油,也就是說,搞到最後石油成為一國支柱產業。1986年初,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雄,前蘇聯經濟勢頭比現在中國更好。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發誓先摧毀前蘇聯的經濟,並親自打電話給沙特國王,要求沙特將石油價格打入低谷。因為當時前蘇聯在原油價格上漲中獲取了大量收益,同時,非常迅猛的加大了投資增大了原油開採量。沙特於是和美國聯手打壓石油價格,一年之內,將原油價格從39美元降到10美元,甚至7美元。前蘇聯徹底傻眼,所有的原油企業、商貿業、下游產業資金鏈全部斷裂,隨後,整個前蘇聯不到兩年時間經濟體系徹底崩潰,加劇了前蘇聯的徹底解體。
從這兩件小事,人們可以看出端倪。中國的城鎮化已經越來越偏,中國大好的田園風光我們已經看不見了,其原因就是被地方政府為了GDP大拆大建毀壞了,許多失地的農民被迫遷到城鎮,中國的經濟已經只剩下一個行業在賺錢,那就是房地產。如果國際資本從黃金和房地產兩個市場同時展開攻擊,中國經濟必然會像前蘇聯一樣崩潰,或者,根本就不需要國際資本來攻擊,中國內在的動力消耗完畢同樣崩盤。全世界都沒有這樣搞經濟的,一方面大量發貨幣,一方面任由不動產空置而無動於衷,這種既浪費貨幣又浪費資源的事,必然導致資源枯竭和商品過剩。這,只能在極權主義國家才會發生的事。
現在,很多中國的「專家」善於欺騙無知的民眾,在經濟上動輒舉出美國和日本的例子,在核心價值方面卻又拚命抵制西方的「精神污染」。不過,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曾說:如果我們的經濟活動真的僅僅只是涉及生活中次要的或者甚至是比較低級的方面的話,我們就應當竭盡心力去找出一個途徑,使我們不必過分關心物質的目標,而是讓某種功利的機構去考慮這些物質的目標,使我們的心靈得以自由的追求生活中更高尚的事物。
回到俏江南張蘭等富豪被「逼上島」話題。應該說,「賺中國的錢做外國的公民」的精英富豪們盡可以移民海外,這是他們的自由,不能干涉,前提是他們的巨富來路清白。此外,請不要總是拿中國的升斗小民當白痴,一邊當婊子一邊立牌坊,說俏江南張蘭等富豪是被「逼上島」。立牌坊也就罷了,還非表白自己既無辜又偉大、光榮、正確,試圖顛覆整個社會的基本是非觀。所以,說「賺中國的錢做外國的公民」的精英富豪們之所以這樣做,「答案就在『10號文』里」,這是睜眼說瞎話。中國不追究法外橫財,才是問題的癥結——面對大量不經審批、強冒違規風險海外上市企業,這一法規出台以來卻從未追究、處罰過任何一家公司——這一直是中國大陸政治制度的一個悲哀。正如中國大陸的國籍法明文規定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從地方到中央,卻到處傳說著紅皮白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外籍中國人橫行在中國的上下兩院一樣。這,也涉及到政治倫理。
其實,只要中國官場將政治倫理擺順了,中國的什麼事情都好辦。
目前,北京在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其中說到的個人層面,「愛國」首當其衝。正好,這些天「愛國紅星」趙本山又在央視大立其「愛國」牌坊。
春節期間,央視發起了「家風」話題的採訪,在馬年春晚的後台趙本山接受了央視的採訪。趙本山說自己的父親非常嚴厲,健在的時候還因節儉問題打罵過他。趙本山坦言,人心要坦蕩學會放下,還要有信仰,不愛國的人自己都看不起。
不知道趙本山的老爹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但他死的時候趙本山應該老大不小了。趙本山自己的說法是:「我頭髮都白了」。這個年紀的趙本山,還不知道節儉、還要被老爹打罵,只能說明其家庭教育的失敗。此外,眾所周知趙本山買了私人飛機,是在他老爹生前還是死後不知道。但私人飛機都有了,何止是不節儉。如果是在他老爹生前買的,說明他老爹的打罵不起作用;如果是在他老爹身後買的,說明他老爹一翹辮子,他就為所欲為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不孝之子。
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最喜歡信口開河、無中生有、自我粉飾。可惜的是違背生活的邏輯,一不小心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但這是他們最牛的地方,就是把腦袋埋在草堆里,屁股露在外面,卻堅信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見自己。
趙本山扯家風,不過是想引出愛國的話題,從愛家過渡到愛國。現在大家都逐漸明白一個常識,一個連家都不愛的人,壓根兒就不可能愛國。趙本山這點常識還是懂的。但是假話連篇,就難免被人抓住把柄。
關於「愛國主義」,網傳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的兩個著名論斷。一曰「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二曰「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前者從宏觀著眼,針對的是大勢,後者從微觀著眼,針對的是個體。對比「不愛國的人自己都看不起」的趙本山,後者簡直就是為趙本山之流量身定做。因為,網上流傳趙本山早已移民加拿大。2008年11月5日在多倫多舉行的「東北內蒙大聯歡」記者會上,有知情人士曝出猛料,中國著名笑星、喜劇小品演員趙本山及家人移民加拿大已經獲得批准,而且在上月完成移民前的體檢。2008年11月7日新民網記者採訪趙本山,但對方一直拒接電話,僅以簡訊方式模糊回答「是的」。
趙本山要證明自己沒有移民,他就應該起訴這些造謠的海外媒體。如果他裝聾作啞,人們只能相信網路沒有傳謠。不過,趙本山說「不愛國的人自己都看不起」時,沒有明確「國」是中國還是加拿大。這是趙本山式狡黠。但他是面對央視記者說的,人們有理由認為他愛的國就是中國。一個極有可能不是中國人的人,如果一定要愛中國,那不是愛國主義精神,而是國際主義精神。顯而易見,國際主義是比愛國主義更高尚的情操,原來連趙本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麼高尚。
筆者不反對真正的愛國主義。但鄙視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愛國主義」及其附庸。
其實,做婊子也沒有多麼地下賤,跟做公務員一樣,都是一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做了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就很扯淡。
再者,俏江南張蘭等富豪不是被誰「逼上島」,而是他們自己由衷的選擇,因為都在趨利避害;若果有逼的成分,就只能說現在中國有些進步了,漸漸地容不下黑白通吃、首鼠兩端的精英們。眼看今年的兩會很快就要開張了,但願盡量沒有「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精英又來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