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以德治國」,德國國旗走紅中國網路,難道是巧合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4-2-14 01: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評論

關鍵詞:中國, 德國, 網路

中國當局對東莞的大規模掃黃之時,網路活躍人士賦予德國國旗中的三種顏色新義:打黑、唱紅、掃黃,以嘲諷中國當局的「政治運動。」

2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英文版報道,德國國旗在中國網路上走紅。就在中國當局對廣東東莞的大規模掃黃持續之時,活躍網友賦予德國國旗三種顏色新含義:「打黑、唱紅、掃黃」,嘲諷中國當局「運動式」治國。就連《新京報》、《環球企業家》等媒體轉發黨媒「參考消息」的一篇文章時,也附上了德國國旗圖片。

德國之聲查閱出處,最多被引述的為知名博主王思想的博文,他在其中總結道:「德國國旗突然走紅,網友解讀:第一,打黑唱紅掃黃;第二,底層黃、中層紅、高層黑;第三,以黑壓紅,紅下很黃;第四,腦黑心紅下面黃;5,黑道紅道黃道,三道通吃。——總之,以德治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微博上,引申「德國國旗」新義的博文陸續遭到封禁。知名媒體人文濤調侃網友讓「德國國旗」變成了「敏感詞。」

「打黑唱紅」在中國語境中,一般特指薄熙來任職重慶市委書記期間發起的頗具爭議的「政治運動」。薄熙來主政期間,在重慶一面高摯毛澤東紅色大旗,組織「唱紅歌、傳箴言」活動,一面發起「打黑除惡專項行動」,據媒體報道的數字,打黑運動中,先後逮捕1544名涉黑嫌疑人,但該行動在程序、法律適用等方面也被法學界人士張思之、賀衛方等人所詬病,稱之為「運動式黑打」;「打黑唱紅」隨著薄熙來的落馬在中國暫告結束。而東莞大規模的掃黃行動,民間輿論再次與官方唱起對台戲,炮轟官方運動式執法。

「專制國家黑色幽默多」

香港知名的時政漫畫家梁阿平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網友在言論管制中,反而被激發出更多的智慧,而這些在與官方輿論的對抗中,以其審美和幽默感完勝官方輿論:「現在網友的智慧遠遠超過了體制內的宣傳人士,中國當局可能低估了民間想象力,他們發出的聲音搔到了當局的癢處。」

梁阿平認為,專制國家「黑色幽默多」和「亂世出詩人」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都說,這些幽默背後是悲劇性的事件,往往生活在有秩序的世界中的人,沒有這種黑色幽默的創作靈感,但在專制的文化環境中,往往出來很多讓我們佩服的東西,不僅僅是才華,而是他們的膽識和勇氣。」

「網友藉助熱點事件,向官方權力宣戰」

包括官媒新華網、《新京報》等媒體,在昨日以《東莞掃黃可能是打虎前奏》為題,轉載了香港多家媒體對東莞掃黃事件的評論,香港《成報》認為,從這一事件的態勢發展看,應該不是一個央視所能操控的,而是有高層領導主導的一個重大的統一行動,相信是中央反貪腐行動的一部分。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楯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不管是反腐還是其它的運動,網友輿論焦點早已超越事件本身,包括此次再一次出現的「以德治國」橋段和關於東莞的各種段子,都顯示當官方權力主導一些運動時,當網友無法對嚴肅的政治、民主、法治等話題發表意見時,就會藉助在中國出現的任何一個熱點事件中,來表達看法,這是一種民間權利對公權力的宣戰:「比如民生、環境、公平、深化改革等問題,恰恰在這些問題上,公眾無從表示自己的看法,所以才在這件事上表達了這麼多的想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2-14 02:15
真的象德國就好了,妓女遍地走的地方,寧可沒有孔迂腐子。
回復 dwqdaniel 2014-2-14 02:56
這個很形象哈  
回復 徐福男兒 2014-2-14 03:36
哈哈,挺形象的。
回復 dld 2014-2-14 04:07
偉大的發明,全球專利No 1。

黑----- 代表一黨專政,厚毛習,就是厚黑!黑得一塌糊塗!

紅-----代表 血腥 毛黨屠殺的億萬人民,階級鬥爭 紅色恐怖!

黃----如果 作為 我們 奮鬥的旗幟---那麼 是不是應該 解釋為----中華民族,黃種人!

我們的pass word: 反對厚黑毛習,剷除紅色基因, 建立中華昌盛 !
回復 ryu 2014-2-14 20:30
怪異世相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0 22: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