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1月26日報道,中國的第一個月球車玉兔在其3個月的登月計劃中半途出現故障。
官方新華社報道說,玉兔出現「機械控制異常」,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最佳修復方案。新華社援引國防科工委的說法稱是由於「月球表面複雜的環境」造成的。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12月14日宣布玉兔在月球上軟著陸后,依靠太陽能供電的玉兔原計劃是要在月球上展開3個月的地質調查和天文觀察。
為美國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工作的一家德國航天公司的行星探測車專家Lutz Richter說,「從字裡行間,我認為中國正在做失去這架月球車的準備。」
他補充說,「這是推測。但我認為,是控制關閉太陽能板的電動馬達出了問題。」
Richter說,如果太陽能板不能夠「關閉」,內部電子元件對溫度是很敏感的,在月球的「夜間」,這些元件失去了「屏蔽保護」會凍結,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壞。
玉兔是在昨天將進入其第二個「休眠期」之前出現的問題。那時月球將開始進入夜間。月球的「夜晚」持續時間相當於地球上的兩周左右。月球「白天」的溫度可達到100℃,而「夜間」會低至零下180℃。
兩周前,經歷了第一個兩周的休眠期后,玉兔和嫦娥3號月球著陸器「醒了」。
Richter說,「可能是塵埃阻塞了機制系統」,極端的溫度也可能損壞其鉸鏈和電機。
新華社在聲明中強調了以前其他國家失敗的太空飛行任務,如美國的「徘徊者4號」月球探測器在1962年墜毀,日本在1993年的一次探索中失敗。
但北大地球空間科學教授焦維新說,玉兔這麼快就出現問題,這令人驚訝。
他說,「美國的火星探測器也是3個月的設計壽命,近10年後仍然還在工作」,「玉兔在這麼早的階段就遇到問題,這非常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