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作者:開來  於 2014-6-24 22: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評論|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關鍵詞:中國, 計劃經濟, 市場經濟

中國: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近聞中國政府強調要用資本市場的力量來優化國內資源的配置,其理由是亞當斯密那隻看不見的「手」。我很是震驚,難道現在的中國政府還要再走一次趙紫陽的路?要再次製造當時的那種廣場氣氛才能推動政治的改革?

斯密的那隻手是只存在斯密那個時代的資本主義,即資本還只作用於「供」端,依照「需」端的變化而變化。現在已是后帝國主義的金融資本主義時代。供需之間存在著資本(供 資本 - 需),資本已不再是只像斯密所想的手那樣:通過對「供」端的作用來自行優化資源的配置。現在的資本是會囤積資源的,它不僅會囤積資源,還會將囤積的資源以貨幣的形式轉移到別處來獲取暴利。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要利益的最大化,即兩極分化的最大值。這種社會貧富的分化不是發生在一國之內,就是發生在多國之間,但是資本的輸出者終究是贏家。因此,為了盡量減少和避免這種制度所造成的國內社會動蕩,現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經濟都是混合經濟:市場經濟+政府干預,沒有單純的市場經濟。

從歷史哲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事物的歷史變化過程都是由它自己的本質所決定的。以生物為例,無論是蝶變還是胎生,個體的一生(歷史)都是由它的本質 - 基因(內因 )所決定的。因此,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經濟基礎的資本主義只能是與市場經濟+政府干預這種模式相適應,否則它就不是資本主義了。同樣,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也只能是與計劃經濟+市場調節這種模式相適應。計劃經濟就是政府按照供需關係來制定生產和分配,從而消滅供需之間的不平衡和那個資本魔鬼,而市場調節也正是為了更好和充分地利用斯密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但不是在供需之間,而是在供需的兩端。如果,想在中國國內社會主義的體制下實行資本主義的那一套模式:市場經濟+政府干預,那最後只能是顛覆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和其相適應的社會制度,變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

有人講,中國的經濟只有靠走出去,不斷地拓展國外市場才能發展,而不能靠擴大內需來發展,靠擴大內需來發展是死路一條。這根本就是胡說,因為當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想的是市場經濟+政府干預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他沒有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制度著想。只要看看前蘇聯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我們就知道靠內需是完全能夠發展經濟的,而且靠內需來發展經濟就是需要計劃經濟+市場調節這種模式才行。毛澤東的失誤就是在於他在60年代后沒有利用好市場調節這一手段,而且把這一手段當作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來革除,結果犯了跟前蘇聯一樣的錯誤。前蘇聯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都曾取得過經濟的高速發展。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不能僅僅以GDP來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較。如果只用GDP來與它們比較,迷信GDP的比較,那是要上當的。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GDP,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供需之間的那個資本,那是貨幣,也就是印上了幾個字的紙,根本不是真正的資源和產品,所以它們可以是泡沫。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指標是以真實的資源開發利用來衡量的,如鋼產量、電力供應量、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它們的庫存等等的實物為依據的。其實講,搞計劃經濟+市場調節要比搞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那一套難,而且難得多。這也就是早期社會主義的蘇聯和中國所以失敗和挫折的原因。「計劃經濟+市場調節」模式所需要考慮的因素要遠比「市場經濟+政府干預」來的全面和深入,而現在的電腦、網際網路和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正好滿足了它的需要,為最終成功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提供了工具。

總而言之,對於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社會不能有太大的貧富差距,社會主義只能是統一中國的選擇,所以中國在國內只能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而在國際上卻不妨實行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其實這也正是中國過去30年改革所走的路,可能只是還不自覺罷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毛賊洞 2015-8-6 02:39
照你這種說法,關上大門自己搞自己的得了?這不是痴人說夢嗎?中國的發展還能與世界脫軌嗎?現在這個情況根本不可能搞那套閉關鎖國了。改革就是找死,不改革就是等死,這就是中共的最終命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9: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