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0
看到許多人時常在網上引述《老子》的經句為依據來說明和證明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這沒有什麼不對和不妥,我自己也曾這樣做過。譬如:無為而無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小國寡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上善若水;等等,等等。但是,你在引用《老子》的這些經句時,你是否想過它是有前提的,而不是絕對的;換句話說,有時你所引用的這句話是錯的,是錯用了的。而這又不是我說的,是《老子》自己說的。你們只是誤讀和誤解了他的本意而已。名著的開篇很重要,要認認真真地讀懂讀通它。現摘錄《老子》的第一章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什麼意思?《老子》在此已經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以上的所有譬如都是「可道」和「可名」,而不是「常道」和「常名」;以上的所有譬如是「常有」,但也是「常無」,它們是「同出而異名」。所以,以上的所有譬如都不是絕對的,有時這句話是「無」,是沒用的,如果那時你還在用,那你就是錯的。《老子》其實可以看作是另一本名著的入門書,這本名著就叫《易經》。《老子》的經句是「象」,它應該被理解成是針對某個事物的某個時期。因此,《老子》是變的,也因此,《老子》也被看成是一部兵書,但不是一本類似《論語》的「行為守則」。所以,只有當你真正讀通了第一章,你才能讀懂《老子》,才能用對《老子》。當然,《老子》的哲學意義則是另外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