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0日,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參與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的完整名單。 中國選送的電影是由法國導演費力普·彌勒執導的中法合拍片《夜鶯》, 此前呼聲頗高的柏林金熊獎電影《白日焰火》和 張藝謀的《歸來》將無緣參與奧斯卡的角逐,這一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意外。
電影《夜鶯》講述了老爺子李保田為兌現對亡妻的承諾,準備與一隻18歲「高齡」的鳥開始一次遠行,從北京回去老家廣西陽朔。他帶上8歲的孫女任幸同時上路。爺爺與孫女,兩個年齡和生活習慣迥異的旅伴,註定讓這次旅途充滿曲折、驚喜。 爺爺與孫女、爺爺與兒子、兒子與兒媳三代人之間的感情危機和激烈的家庭衝突、是本片的故事。
張藝謀角逐奧斯卡金像,經歷了漫漫的長路, 最好的記錄是, 他的電影 《英雄》, 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名單, 離獲獎, 只差絲毫。 他的《金陵十三釵》, 代表中國申報參選奧斯卡獎, 但是, 名落孫山, 無緣入圍。 這次, 張藝謀的《歸來》,攜參展戛納電影節的狂風, 申報代表中國「申奧」的出線權, 竟被默默無名的《夜鶯》PK掉了。
中國的電影,角逐奧斯卡獎盃, 是中國影迷的一個心結,目前, 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有中國人莫言破除了空白,但是, 奧斯卡金人,還是遙遙無期,導演李安,以《藏龍卧虎》摘取了奧斯卡金像獎, 但這不是中國大陸的獎。
其實,奧斯卡金像獎, 也不是電影的唯一標準, 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拿兩個奧斯卡獎是綽綽有餘, 李安的《藏龍卧虎》, 雖然有了奧斯卡, 但是, 在中國大陸的反應,也不是特別好。 根本原因, 奧斯卡獎, 是美國的獎, 評委有 6000多人之多, 大多是美國的藝人, 特別是年輕藝人, 他們不懂中國的文化,歷史, 還有民情, 要他們看懂有內涵的中國電影, 是難上加難, 勉為其難。能夠拿到奧斯卡金像, 是好事, 是幸運, 拿不到,也沒有什麼不好, 這真是,
成也奧斯卡, 敗也奧斯卡
暫且不說奧斯卡, 說說張藝謀
張藝謀,已經步入暮年, 他的電影, 似乎也開始走向暮年
張藝謀的輝煌時期, 叫好叫座的電影大概有 《活著》,《秋菊打官司》,《紅高粱》等等, 可惜,《活著》在大陸被禁演,因為DVD 和上網,所以很多大陸的影迷, 還是看過電影《活著》。 後來, 為了奪奧斯卡, 拍了《英雄》和《十面埋伏》,武打,射箭 加上動畫高科技,用金錢堆起了虛幻, 看得人云里霧裡, 美國人倒是看得高興,所以《英雄》得了金球獎 和奧斯卡的提名, 但是最終,離奧斯卡差了一步。 再後來, 《滿城盡帶黃金甲》,用美女和宮廷風雲編製了一幅熱鬧的舞台劇, 票房和名聲都不叫好。
在喧鬧之後, 張藝謀和張偉平好兄弟搭檔, 硬是不惜金幣, 花了 6 億人民幣拍了《金陵十三釵》,向奧斯卡發起衝鋒,但是, 《金陵十三釵》雖然請了奧斯卡外國明星貝爾出演,雖然有德國特技隊服務, 電影還是差強人意,雖然搶到了代表中國電影參賽奧斯卡的關鍵一票, 但是, 受到了奧斯卡的冷眼,根本不能進入5 部 入圍初選片, 更不用說去拿獎了。《金陵十三釵》是金錢堆砌的電影, 花費驚人, 6 億人民幣, 一部電影,是中國造價最高的電影, 還是打了水漂, 這一瓢涼水, 把中國神話製片人和導演組合潑得分道揚鑣,金錢不是詩情畫意, 賠了錢,製片人會破產的,你說, 這奧斯卡把人害得 !!!
俺是張藝謀的影迷, 他的電影, 幾乎全都看過,他是中國電影的英雄, 還有另一位英雄-陳凱歌, 張藝謀的《活著》, 陳大導演的《霸王別姬》, 是中國電影的豐碑,就在那裡, 你不服不行, 有沒有奧斯卡, 都沒有關係。
然而, 張藝謀的電影, 有下坡的樣子, 如同他的年齡, 正在步入暮年
你看看張藝謀的新作《歸來》,這是張藝謀聲稱擺脫製片人金錢的制約,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得第一步大片, 《歸來》,毀譽參半,票房還不錯, 但是叫好的和批評的一樣多, 有人說, 《歸來》是蒼白的, 連最基本的起伏都沒有。 劇情是何等的簡單,鏡頭是那樣的單調, 幾乎沒有對話,全靠演員的眼睛和神情講故事, 這樣的故事, 你能看懂多少? 更不用說讓奧斯卡評委去苦思冥想了。 《歸來》這部電影,兩面不討好,對於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並不滿意他的作品,指其許多場景與內容不真實,那個時代遠遠比 《歸來》殘酷, 對於左派, 說它吹響了摧毀中共意識形態的集結號, 這部電影,和 《山楂樹之戀》 一樣, 是一部 小資的純情片, 是屬於小眾的, 大眾很難消受這樣的深奧電影。很可惜, 鞏俐 和陳道明 在《歸來》里有超高水平的表演, 他們對人物內心的刻畫,爐火純青, 是很大的看點, 但是, 即使有有超級明星的出色表演, 還是無法挽救缺乏故事的電影。
對於鞏俐和陳道明 在《歸來》的出色表演, 張藝謀很慚愧,他說道, 我也很誠心地說,有時候又替演員有點遺憾, 因為從演員的表演實力和表現呈現度上看,完全又具備在任何一個大電影節得獎的實力。
張藝謀對記者說, 拍電影《歸來 》, 我倒不是想著要去參賽得獎,不是的,這個電影說心裡話是為中國觀眾拍的一部電影, 這個電影用了一種叫通俗劇的方式去拍,底下是沉重的一個歷史反思和一種沉澱。我覺得這個電影能讀解它全部內涵的是中國觀眾,老外看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多,他對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淵源不太了解。 這已經跟我當年的感覺不同了,我也不需要再用電影節得獎來 證明自己了。
電影《金陵十三釵》,故事也很離奇,偏狹, 用幾個妓女去演繹中國人的抗日大劇, 本身就是獵奇,據說, 張導演對於大教堂的五色玻璃感興趣,看到了表現南京大屠殺人間慘劇的切入點,可惜, 大造聲勢的《金陵十三釵》, 還是故事單薄, 或者說沒有故事,這一點上, 中國觀眾 倒是和奧斯卡評委口味相同, 於是, 創世紀的大片《金陵十三釵》遭遇了滑鐵盧, 血本無歸, 慘!
張藝謀的電影到底怎麼啦?
張藝謀的電影開始不會講故事了!
他過去的電影好, 是因為電影里講了動人的故事,
現在的電影 如《金陵十三釵》 和《歸來》不好,是因為沒有好的故事, 電影不接地氣。
一個重要的原因, 是張藝謀選了不好的劇本, 《歸來》是源於小說《陸犯焉識》,
電影《金陵十三釵》是改變於 小說《金陵十三釵》,兩本小說的作者都是旅美華人嚴歌苓, 她長期居於海外, 脫離中國人的平常生活, 不接地氣,能寫出打動人的中國小說嗎?
如果張藝謀不能找到好的故事, 他的電影, 可能會深深地滑向暮年









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