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兩會私下熱點----新經濟思維

作者:徐九酒  於 2012-3-15 07: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熱點

兩會私下熱點----新經濟思維

                                                                                                -----徐九酒

                        新經濟思維將使中國經濟走向一個嶄新的世界,實現民富國強的穩定經濟。新思維發現,過去的許多觀念干擾著中國獨立自主地,大踏步地前進,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向危險的境地。

 

                                首先,看看世界上都發生了些什麼事?這三十年,德國東西合併;歐洲共同體東擴了十多個國家;德法建立起歐元區,使他們的貿易更加方便。同時也剝奪了某些國家發行貨幣的自主權。歐元不斷升值,這樣的結果使得許多投資跑去了歐洲。歐元成了美元的後備軍,以後是否會取代美元,這也很難說。然而,由於美國高盛公司做了手腳,使某些國家透支消費,2011年鬧起了歐債危機。這樣鬧一下對美國有兩個好處,第一,歐元危機,讓歐洲的熱錢流入美國。可是,不爭氣的美國還沒有什麼亮點吸引人。第二,美國的債務也是越來越多,早已在警戒線之上了,比歐洲還厲害。歐債危機,要削減福利,為美國將來削減福利開了一個先河。美國一直在多發錢,但是又怕引起通貨膨脹。於是想出一個好辦法,就是把錢發到國外去,把財物運到美國來。這樣一來不錯,美國物價平穩,供應充足,過上安穩的日子,而外國有錢買不到東西,自然要通貨膨脹了。那麼,外國的美元越來越多了,怎麼回收呢?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就搞不轉了。一種是搞經濟手段,比如同日本公司打專利官司索錢,搞東南亞金融風暴卷錢,日本股市泡沫破產抽錢,炒外匯炒股票買空賣空套錢,搞美元貶值廢錢。除了經濟手段之外,第二種方法是搞政治顛覆,軍事打擊,搞戰爭。蘇聯解體,東歐混亂,大量熱錢流入美國。近年的重點是中東,伊拉克,利比亞戰爭就是這樣,美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把利比亞的錢沒收了;現在找點借口,又凍結敘利亞、伊朗的外匯存款。那麼如何對付中國呢?無非也是這兩種手段。美國當世界的老闆,要讓他國跟在後面走, 誰走得快就要打誰,誰錢多了就搞誰,對中國是步步緊逼,人所共知。現在把北約軍事總指揮調到太平洋,既針對中國,也是對中東聲東擊西,一舉兩得。

 

                                中國領導人已經看到,人民幣的發行量不可以依據美元外匯的儲備量,外匯儲備量是為了國際貿易用的,為進口所用。而人民幣的發行量應該根據國內人民幣流通和走向世界的需要來決定。過去四億人口,現在十三億人民,現在的勞動力是過去的幾倍,生產力是過去的幾百倍。過去只搞國內經濟,現在大力發展國際貿易。如果按照外匯儲備來發放人民幣,少了,會捆住了自己的手腳,把經濟搞死;多了,就形成泡沫,最後爆炸產生危機。這樣很被動,很危險,是不科學的做法。貨幣的發行和投放,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導向,十分重要。要以促進生產的發展,促進良性循環為目標。而不能阻礙或破壞經濟活動的運作。因此,人民幣的發行應該和美元脫鉤。人民幣的價值是看你拿到這些錢能買到什麼東西。經濟好了,物質多了,錢才值錢;經濟不好,錢就不值錢了。看看美元發行的歷史,過去是以黃金儲備做基準的;後來看看不夠用,就與黃金脫鉤,以白銀為基礎;還是不夠發,就又脫鉤了,以國會來定上限,而又屢屢突破上限。這是一種聰明的自主的做法。

 

                                其次,領導人也明白,什麼是財富?有人以為,中國賺了三萬億美元,是財富流入中國。就好象清朝中期,中國大量出口絲綢、茶葉、瓷器,換回來白銀。使得黃金白銀庫存確實滿滿的,好威風。可是,樹大招風,錢多遭竊。貿易之後帶來的是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戰爭接踵而來,錢被打光、賠光、搶光,還欠下還不清的債務,中國成了一盤散沙的半殖民地國家,主權喪失了。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財富?財富是生產力和生活資料。第一重要的是組織起來的人,有了人就可以創造一切。其次是生產工具和原材料。還有生活資料儲備。以及能保衛自己的軍事力量。根據這個觀點,這些年來,財富是流進還是流出呢?幾百萬人留學移民出國;一艘一艘萬噸輪滿載而去,空船而歸,帶回來的是美元數字。這種貿易的不平衡是很危險的。這是變相的財富外流。我們把建築材料運出去,留下來的是污染和通貨膨脹。在大城市裡,如今的工人,買房買不起,買車養不起,窮得只剩下錢了。中國的重點應該是把家園建設好,徹底消滅貧困區,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我們千萬不要做守錢奴,不要把錢看得太重,不要六親不認。把人民裝備起來,發展生產,提高生產力,自給自足,這才是真正的財富。日本人在錢多的時候,就搞大量的物質儲備。例如,用鋼鐵造高架公路以儲備鋼材;用鐵礦填海,以儲備鐵礦;大量投資教育,儲備人才(日本大學的學費比美國便宜很多)。

 

                                第三個思維觀念是中國的人不是人太多了,而是沒有人盡其才,缺少組織的問題。過去,中國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現在是五分之一了,比例在降低。美國為什麼源源不斷從亞、非、拉、東歐引進人口呢?美國的企業發展非常快,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一個廠變成兩個廠,兩個廠變成四個廠,是以倍數形式發展。幾百家軍工廠不斷招人,從來不解僱的。中國呢?也同樣需要人。許多地方需要人去干。例如,造公路、鐵路需要人,造水庫、發電廠需要人,造地鐵、橋樑需要人,造居民房、農民房需要人,開墾荒地需要人,治理沙塵暴需要人,治理沙漠化需要人,興修水利需要人,綠化祖國需要人,防洪、防旱、防寒、抗災需要人。西部開發需要人,沿海開發需要人,海島建設需要人,南水北調需要人,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人,我們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不夠用的。我們需要國家去引導、去組織、去投資,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我們需要大量的鋼材,水泥,木材等等建築材料和機械,去改造我們的生活環境。許許多多非常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我們需要電氣化,機械化和提高勞動效率,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如果按美國三億多人口去組織,中國可以組成四個美國。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力量,振興中華勢不可擋。

 

                                第四個思維觀念是眼睛重點看腳下,把國內的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中國不可能老是幫別人打工,幫別人建設,現在開始要多為自己打工了。靠別人指揮,依附別人,就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當外國買家的倉庫滿了,那外向型企業就要歇業。再說國人不可能老是拿低工資,當收入要提高時,外資就會轉到其他窮國家去了。一個國家的經濟要穩定,一定是內向型經濟為主的良性循環體系,這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系統,除非你在世界上做老大,指揮別人干這干那,即使象美國那樣,也會失靈。中國不稱霸,永遠也不當世界的老大,中國永遠與鄰國平等友好相處。再說美國經常打壓他國,引來了「911」。古人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所以我們要善對一切。我們要善對美國,但不要被美國牽著走。對自己的國土更要多關心,多愛護,特別要善待自己人。眼睛多看看腳底下。多看腳下走路,步伐就能穩健,老是看著天,東張西望,頭會發昏,眼會發花,容易摔跤。我們不能為了賺錢破壞了自己的生存環境。污染了自己的環境,錢也會流走。我們應該吃點好的,用點好的,建點好的,提高國人的生活質量,為子孫後代多留點好東西。

 

                           第五,科學文化是一項很大的產業。中國人的素質有很大的提高。中國的中學教育水平超過了美國,大學也不差,許多大學的設備比美國大學的還好。許多年輕人有理想,有志氣。差的是科研投入太少,科研隊伍比例太小,生產實習太少,技術交流太少,鼓勵科學發展的政策不如美國。中國人的創造能力很強,每年申報的專利最多,設計的遊戲產品最多,但是投資者太少,轉化成產品的不多。科研缺少規劃,缺少長遠打算。說到底,還是領導落後了群眾,落後了生產,落後了世界。過去英國的發明家為什麼那麼多,因為他們搞家庭的實驗。愛迪生在火車上能做實驗,達爾文在家裡做化學實驗。美國的蘋果機,克雷斯汽車在自家汽車房裡產生,第一架飛機是兄弟倆製造的。古時候中國科學先進,是因為養了許多食客,能工巧匠。人人皆知科研應該是從最基本的開始,因此,中小學里要增加實驗課,和原理課。要提倡讀書,科研和想象。要多建圖書館,科學館,實驗室。 要發展國家隊,開發地方隊,企業隊,以及個人作業。鑽研技術革新,創造出更多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名牌佔領自己的市場也就夠大的了。中國頭腦那麼多,可是計算機操作系統還是靠用別人的,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我看到許多錯誤的觀念在誤導我們。什麼「和世界接軌」。到美國一看,計算機各式各樣,軟體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操作系統,不可能「接軌」。日本也搞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開發了自己的工具軟體。用別人的操作系統,不僅市場被別人佔領了,而且開發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就受到了限制。如果搞了自己的一套,可以防止國外病毒入侵,對系統會更加安全。提倡「和世界接軌」,原來是那些商人提出來的口號,把東西拿來就能賣錢了,結果損失的是我們的市場和我們的安全。另外,還有兩項很重要的文化基礎建設。我們知道,清朝時期彙編了四庫全書,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建設。我們是否應該把這些古書籍都翻譯成白話文,簡化字,讓後人都能容易地繼承五千年的文化,做到古為今用。外國的科學那麼多,我們是否都能及時翻譯給大眾閱讀,做到洋為中用呢。日本的這兩方面工作下了很大的工夫,這也是他們科學發展快的原因之一。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明建設,把人民組織起來,團結起來,人民的優秀素質才能張顯出來。優秀的人民是靠訓練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教育還是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第六,購買美國債卷的問題。美元的發行是根據美國的需要,決不會因為中國買了美國的國債就減少發行量,相反美國的外債越多,就要發行更多的美元,以減少外債所佔國民經濟的比例。中國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再說中國買美國的外債,使得美國可以順利發行更多的債卷。那麼中國就等於被套牢。中國賺了美元,又投給美國,等於在為美國白白做貢獻。不僅做了貢獻,還要被貶值,還要被人家指責,心裡難受。中國的做法是不是有點太儍了。美國一邊借錢,一邊罵你,一邊拿著錢去收買人心,一邊養著中國的對立面,組織顛覆中國的隊伍。美國是反共產黨的國家,中國是共產黨的國家,這樣兩個國家只能老百姓交流,無法國家合作。中國要向美國學習,用兩手對兩手,多買些美國的便宜貨,多收買人心;你要罵人,我就不要你的國債,少和你來往,出於正義和你對著干。美國改變了國策,中美才能平等友好相處,否則兩斗俱傷。可是某些美國人很僵化,不識好歹,霸氣十足,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過去我們都清楚一個道理,究竟是地主養活農民,還是農民養活地主,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我們怎麼就被忽悠了呢? 

 

 

                                第七,中國的集資要系統化合法化,這是搞活經濟的關鍵建設。國家集資,地方集資和個人集資要並舉。要章程化,科學化,要有寬鬆的政策鼓勵集體經濟。加強經營管理,防範經濟犯罪,保障經濟活動的公正,自由,合法,保障人民財產不受損失。美國這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光有國家集資是不夠的,個人集資是合作化的基本形式,它更靈活,更切合實際。福建人團結,自己集資發展經濟是一個很成功的經驗,應以合法化,加以推廣。華西村也有這方面成功的經驗。

 

                                第八,把人民引導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中國的證卷公司很多,有人說,比米店還多。中國的股民大概也發展到幾億了。在美國卻不是這樣,美國人說股票是賭博,是圈錢,很多人不買股票。養老金投資一般也是委託經濟人代理。美國沒有證卷所,只是有專業經濟人在華爾街那裡操作,個人也可以在網上操作。炒股票是製造泡沫,是賭博,許多老人都看得很清楚,是大魚吃小魚,是十有八輸的。人們應該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勞動當中去,去創造社會財富,去建設我們的家園。削尖腦袋搞金融產品,製造一個又一個泡沫經濟,結果帶來的是一場又一場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建立了兩百多年了,法律那麼多,管理那麼細緻,還是不斷出現經濟危機的真正根源。自由經濟,兩極分化,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走過頭了,難怪有不少美國人說,中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是一個需要嚴肅重視的問題。

 

                           第九,讓錢賺到老百姓的口袋裡。這是穩定市場繁榮經濟的最佳路徑。人民有了錢,內需才能擴大,市場才能繁榮,生產才能持續。而且,我們經濟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活增長的需要。外商,資本家已經很有錢了,不許要幫忙了。要幫忙的是創業者和貧困者。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銀行要給他們足夠的低息貸款。讓更多的人成為老闆,生產就得到了發展。要提高勞動人民的收入,各地根據各地的情況,出台最低工資制,保護工人的收益。工人是大多數,大多數人有錢了,市場才會繁榮。老闆要調動積極性,多發獎勵給職工。共同創造財富,理應共享成果。少數人發財,多數人受窮,這樣的經濟是不能長久的。2011年中國出現的高利貸現象,這不僅是非法的,危險的,而且說明銀行貸款系統運作有問題。為什麼錢很多,又貸不到款呢? 我們不禁要問,錢都到哪裡去了? 如果都到少數人手裡,那麼就是金錢良性循環的漏洞。美國也有同樣的問題,於是對富人要多徵稅,還要限制外流。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nakek 2012-3-16 09:57
我一向認為當今世界的各種問題,主要的根源來自美國。只有在美國放棄了稱霸,解散軍工企業,落實裁軍,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3 11: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