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法國三次恐襲——殖民歷史的報應! 畢汝諧(紐約 作家)

作者:biruxie  於 2023-7-5 19: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按: 2016/07/25 ,本文發表於世界日報。

   法國三次恐襲——殖民歷史的報應! 畢汝諧(紐約 作家)
   

   法國的穆斯林問題,是一筆追尋久遠的歷史陳賬。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建立,基於1830年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侵略;在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殖民地的一覽表中,穆斯林勢力強大的地區頗多;例如: 非洲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貝南、茅利塔尼亞、尼日等;亞洲的葉門、黎巴嫩、敘利亞、土耳其等;長期的殖民統治,為穆斯林日後移民法國埋下了伏筆。特別是來自馬格裡布(馬格裡布是歷史上對北非地區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的統稱)的穆斯林,構成法國穆斯林的主流。這些穆斯林早已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在法國已經繁衍到第三代;法國是整個歐洲中,穆斯林人口增加最快的之一。目前穆斯林已佔法國6400萬人口的11%;他們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致使基督教徒的墳墓被焚毀、工廠企業里因宗教信仰興起衝突、穆斯林要求加倍新建清真寺……法國多年來一直努力平衡世俗傳統和穆斯林群體的各類訴求,但隨著來自北非、中東穆斯林移民的大量湧入,因之而來的宗教衝突、犯罪率和失業率上升的現實壓力讓法國社會難於應付。
   
   同為殖民大國,英國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遠遠強過法國;英國對殖民地建設比較重視;其殖民地比較富裕,如南非、肯亞、香港等;而且,這些國家很多直到現在還是英聯邦成員。民眾對英國很有好感,並不怨恨英國的殖民統治。
   
   反觀法國殖民地,大多破敗不堪,城市沒有像樣的建築,人民窮苦。法國對殖民地基本沒搞過什麼大型建設,就算是吉布地這樣的戰略要衝,也是一片破敗。因而,殖民地人民對法國普遍不滿;並將這種怨意帶進法國,且代代相傳。法國長期實行社會主義政策,大鍋飯導致經濟發展滯緩,失業率居高不下,而穆斯林和阿拉伯青年首當其衝,難以找到工作。法國又實行高福利,政府救濟金養懶漢,遊手好閒的阿拉伯青年不斷鬧事。
   
   法國穆斯林的失業率,三倍於平均水平,則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社會邊緣地位和文化上的自我隔離。孤立和貧困所催生出來的憤怒,使得穆斯林聚居的法國城郊變成一個個潛在的火藥桶,那裡的年輕人很容易被宗教激進思潮帶動——《可蘭經》明白地寫著,要用武力把所有不信伊斯蘭的人,變成穆斯林。
   
   一年又半,法國發生三次恐襲事件;究其深因,乃是其殖民歷史的報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goofegg 2023-7-6 00:06
哎,以前殖民的報應是一方面,還有就是美國看著法國靠向中國,他作惡在法搞事也是一個原因。
這樣的後果要麼是總統下台,要麼是法國人認清美國的嘴臉,美國做的惡最後也會反噬到美國自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7: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