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貼 陳俊傑:從1234年宋金蒙博弈到2022年中俄美博弈

作者:biruxie  於 2022-10-10 20: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陳俊傑:從1234年宋金蒙博弈到2022年中俄美博弈
作者:陳俊傑 發布時間:2022-10-10 10:22:13 來源:民族復興網 字體:   |    |  

  2022年中俄美博弈像不像1234年宋金蒙博弈?參見1232年三峰山之戰。南宋對蒙滅金見死不救之殷鑒不遠,但對杜金式狼子野心也有必要警惕。

  1232年1月12日,蒙古軍隊圍困金朝都城開封,金軍十五萬大軍回援,行至河南黃榆店時遭到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麾下三萬軍隊的阻攔,雙方對峙於三峰山。為了繼續北上支援國都,金軍必須先吃掉眼前的拖雷部隊、解決後顧之憂,拖雷也必須阻止金軍主力馳援開封。於是雙方在此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拉鋸戰,史稱三峰山之戰。戰鬥初期,蒙軍因為人數上的劣勢節節敗退,幾乎全軍覆沒。但突然天降大雪,沒有攜帶禦寒衣物的金軍被凍得失去戰鬥力,拖雷絕地反擊,殲滅了這支金軍最後的精銳。戰爭影響著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個體與國家,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難以預料的:如淝水之戰,大敗的苻堅固然永遠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身死國滅;而立下大功的謝安卻不僅沒能平步青雲,還因為遭受猜忌被迫隱於幕後;反倒是安居朝堂的孝武帝成了最大的贏家,借著謝安的激流勇退,他成功從世家大族手中收回了軍權;再比如普法戰爭中,拿破崙三世被俘,波拿巴家族的皇帝夢徹底破碎;威廉一世完成了德意志統一,戴上皇冠,卻沒有得到自己預想中的無上權力;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精心設計下,帝國的權力被集中到宰相手中。三峰山之戰後在中原對峙多年的宋、金、蒙三國各自的命運逐漸清晰起來:對金朝來說,三峰山的戰敗使金哀宗式「中興」慘遭腰斬,金朝滅亡進入倒計時。在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中,成吉思汗殲滅了二十萬金軍精銳,蒙金的實力對比從此逆轉。更要命的是,金宣宗畏蒙如虎,為了避開成吉思汗的鋒芒,他執意遷都開封,將河北土地拱手送給了蒙古人;迷信「北失南償」而要拿南宋這個軟柿子出氣,結果不幸碰上了名將孟珙,又被打掉了十萬人。在如此糜爛的局勢下,金哀宗繼位了。他立即中止對宋作戰,並接受了南宋不再繳納歲幣的要求;對蒙古,他啟用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契丹人移剌蒲阿、漢人郭仲元等名將,以河南彈丸之地與蒙古拉鋸十年,多次挫敗蒙古的攻勢,金朝內部都將其視為中興之主。但三峰山的這場大雪徹底撲滅了金朝中興的希望,失去了最後主力的金朝只能在蒙古與南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金哀宗也成了史家公認最冤枉的亡國之君。對南宋來說,三峰山之戰成了聯蒙滅金、光復舊都的契機,但結果卻是引火燒身。北宋曾與金簽訂海上之盟聯合滅遼,但又遭到金人反噬。有此前車之鑒,南宋開始在蒙金衝突中保持中立,不再插手。所以在三峰山之戰前,當拖雷提出借道宋境,從背後包抄金軍時,南宋君臣斷然拒絕了這一提案。不想拖雷竟悍然出兵,連續攻破了宋金邊境的十一座城池,強行借道攻擊金國。此事本該引起南宋的警覺,但見到金軍一朝傾覆,似乎不與蒙古聯合也難以挽回金朝的覆亡,宋朝便起了能撈一把是一把的心思。金哀宗向宋求援,指出宋金唇亡齒寒,只有聯合才能兩全,遭到拒絕。南宋反而接受了蒙古聯合出兵的的邀請,命孟珙協助蒙軍包圍蔡州。孟珙祖輩曾隨岳飛參軍,對金人恨入骨髓,在攻破蔡州后,竟將自盡的金哀宗分屍報復,使金人寧願降蒙也不肯降宋,斷送了宋金最後一絲合作的可能。金朝滅亡后,宋理宗又為了光復舊都的虛名「端平入洛」,給了蒙古入侵的借口。儘管南宋軍民浴血奮戰,宋朝還是在抵抗蒙古四十四年後宣告滅亡。而蒙古方面也沒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拖雷在此戰中立下大功,此後與兄長窩闊台的汗位爭奪愈演愈烈,也為後來忽必烈(的上位埋下了伏筆。與奉行嫡長子繼承製的中原王朝不同,蒙古各部的長子很快就會脫離家族自建產業,所以家產往往歸於幼子。這種繼承傳統在成吉思汗發跡后便成了蒙古內部最大的不安定要素。成吉思汗臨終時,將汗位交付給了最得各部人心的三子窩闊台,卻把起家的十萬精銳元從的指揮權都留給了幼子拖雷,這根本就是逼迫兄弟二人為爭奪最高權力自相殘殺。最後,隨著大哥朮赤與二哥察合台都向窩闊台宣誓效忠,沒有大義名分的拖雷只能忍辱交出軍隊。但歷史上的拖雷可不是《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那位溫良恭儉讓的好安達,他在跟隨父親西征花剌子模時立下頭功,個性兇悍暴虐,所破必屠,哪怕此刻成了沒牙的老虎,也讓窩闊台頗為忌憚。窩闊台籌劃滅金,自己率大軍攻開封,卻讓拖雷用小股部隊借道包抄,其意便是要借刀殺人。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不堪一擊的宋軍與三峰山大雪反倒成就了拖雷的蓋世奇功。騎虎難下的窩闊台召回拖雷,並趁機用毒酒將其殺害,對外則謊稱自己病重,拖雷主動提出行使巫術,由他來給兄長分擔病痛,因此喪命。這種騙小孩的把戲當然無法安撫拖雷舊部。為了平息眾怒,窩闊台被迫讓拖雷四子忽必烈接手軍隊,又讓自己的養子、同時也是拖雷長子的蒙哥繼承其封地,拖雷家族的勢力與拖雷在世時相比有增無減。在窩闊台死後,拖雷所部更是肆無忌憚,最終蒙哥憑藉強橫的實力在忽里勒台大會上被推舉為大汗,蒙哥死後忽必烈又繼承了權位。窩闊台千般算計,汗位還是陰差陽錯地回到了拖雷一脈。縱觀三峰山之戰,宋、金、蒙為了爭奪天下連年鏖戰,拖雷與窩闊台家族也為了汗位刀兵相見。人類歷史上的種種紛爭無一不是資源、權力有限,只有勝者能通吃,這是零和博弈的鐵律。柯劭忞《新元史》曰:「周公金縢之事,三代以後能繼之者,惟拖雷一人。太宗愈,而拖雷竟卒,或為事之適然,然孝弟之至,可感動鬼神無疑也。世俗淺薄者,乃疑其誣妄,過矣!」一旦北約聯軍與俄軍直接打到三峰山之戰那個地步,我軍就有必要及時出手了,否則南宋對金滅於蒙而見死不救的後果就有可能重演。

  當然,我軍出手的目標不應是「東郭先生」那種養虎為患。誠如「知乎」用戶「劉海元」的《美俄二虎相爭,兩敗俱傷,對中國最有利》一貼的分析: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得不防。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尼克松一反常態,突然訪華,拉中國為朋友。可蘇聯一垮台,美國馬上調轉槍口對付中國;而如今,美俄再次較量,普京在冬奧會時訪華,拉中國為朋友。同理可證,一旦俄羅斯擺平了美國,建立了所謂歐洲新秩序,你以為他不會調轉槍口對付中國嗎?尼克松的訪華與普京的訪華,只是角色有了變化,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在利用中國。如果你傻乎乎的認為他們是真的跟你好,那就太天真了。中美俄三國演義,利害關係錯綜複雜。美俄二虎相爭,誰勝對中國都不利。坐高山觀虎鬥,讓他們兩敗俱傷,也許是最好的選擇。知友「常識」跟帖:有一酒鬼,四鄰關係惡劣,家中常揭不開鍋,大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餓殍遍野。衣食盡酒鬼先享用,他稱自己全鄉第一。一日,一大戶邀其上山打獵野豬。此後,酒鬼與大戶交往,既得資助,也開始為生計謀划,一家大小總算有點填肚。只是酒鬼依然酒鬼一個,到處吹大戶是靠他才富裕的,他家早晚要超過大戶。知友「歲月如梭」跟帖:這酒鬼是真「土」!知友「源碼e站」跟帖:張士誠也是這麼想的!知友「綠洲」跟帖:就怕美俄和親!因為鵝已沒有選擇了,鵝骨子裡依然是歐美,這個歐美瞭然於胸。

  國內右派與美國政客一唱一和,鼓吹中國借俄烏戰爭之機「北伐」,但我軍有這方面的充分準備嗎?南宋自毀長城冤殺岳飛后,宋金之間維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金國在金章宗統治期間實力出現了大幅度下降,黃河出現了大規模決堤,蒙古則日益強大。金國的內憂外患被南宋清清楚楚地看在眼裡,矢志收復北方故土的愛國志士們重新燃燒起了熱血,抗擊金國洗雪國恥的願望一次被提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執掌南宋朝政的韓侂胄決定北伐。韓侂胄本人是北宋名將韓琦的曾孫,他執政后禁絕朱熹理學,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任命辛棄疾為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並重新啟用了一批主張抗金的大臣,在各地練兵,準備北伐。這次北伐聲勢浩大,金朝上下震動,以為這是一場「趁你病,要你命」的惡戰。於是金國從各個地區往南宋邊境調集軍隊,為了預防淮河一線失守,金朝還在開封組織防守,並決定以黃河為依託布置最後一道防線。可一打起來,金國發現完全是自己想多了,宋軍別說北伐到舊都開封了甚至黃河了,中路剛打到蔡州就被擊潰,西路連秦嶺都沒過。回過味來的金朝,馬上組織軍隊反攻。堂堂南宋開啟戰端的開禧北伐,宋軍的戰鬥力過於低下而生生被打成了金軍南侵,從進攻方變成了防守方。而且宋軍非但進攻不行,就是守城也同樣不行,一時之間棗陽、光化、隨州、德安、安陸、應城等一系列江北城市全部失守,金軍馬上又要飲馬長江了。南宋沒有辦法,只好把主戰派領袖韓侂胄殺了,把頭送往江北向金軍求和。金國也順利地接受了南宋議和請求,這是因為金國這邊已死了三個統帥了!最開始韓侂胄北伐時,金國以仆散揆任左副元帥率軍反擊,他統兵九路南下攻宋,連下多城,結果在淮南病死了。仆散揆死後,名將完顏宗浩繼續統兵,結果沒到半年,完顏宗浩也死在揚州了。於是,金章宗派帝師心腹完顏匡兼任左副元帥,繼續對宋軍作戰。完顏匡明顯不想久居淮南,在接受了韓侂胄的首級后就返回了北方,後來就是蒙滅金了。精通戰爭的蒙古人發現這份記載后不禁感慨:金章宗時南下伐宋,一場戰場居然連換三個主帥,臨戰換將向來是兵家大忌,這是要慘敗的節奏啊!等到看了南宋的表現,直接無語了:這都是什麼菜雞互啄啊!元朝修《金史》時對此戰如是評價:「章宗伐宋之役,三易主帥,兵家所忌也。宋不知乘此以為功,猶曰有人焉?」滅掉金朝後,宋蒙將金朝的地盤瓜分了。這時候南宋內部的趙范與趙葵提出趁蒙古主力撤退之機收復三京,這個提議也得到了宰相的支持,宋理宗下令全子才等人發兵行動,毫無準備的蒙古很快就失掉了汴京與洛陽,但南宋軍隊之前並沒有認真準備,進入洛陽后糧草就已空竭,後續部隊又遭到了蒙古的襲擊,結果宋兵大敗,蒙古軍佔據洛水北岸后,更是讓黃河決堤,淹死宋軍無數。「端平入洛」給了蒙古一個借口向宋朝開戰,北宋時期聯金抗遼,勝利后卻被金朝壓迫而不得不稱臣納貢。南宋聯蒙滅金,結果還是要與蒙古對戰。歷史驚人地相似,但南宋面對強大起來的蒙古還能抵擋得住嗎?毋庸諱言,如果我軍至今還處在勾踐卧薪嘗膽的水平,鍵盤俠式「北伐」之議還是省省吧!

  俄軍一旦對北約聯軍打出博羅季諾之戰那種轉折點,我軍再出手就晚了。前蘇聯軍歌《我們是人民的軍隊》里有這麼一句話:「那神聖的話語,『莫斯科就在身後!』我們自博羅季諾時就銘記在心。」博羅季諾,莫斯科以西一百二十四公里的一座村莊,毗鄰莫斯科河的支流科洛恰河。在博羅季諾,拿破崙的高盧雄兵、希特勒的閃電鐵騎均敗走於此。在博羅季諾,俄國人用近乎自殘的方式守住了領土與尊嚴,在對自身造成極大傷害的同時拖垮了兩代梟雄。1807年《俄法同盟條約》簽訂后「聯法」取代「反法」成為俄羅斯國家戰略的主旋律,俄國人拒不執行法國對英國的「大陸封鎖令」,俄國豐富的資源是法蘭西霸業所需,俄國參與了六次反法同盟的歷史尚未過去……1812年拿破崙率領六十萬大軍入侵俄國,不到三個月便攻陷了馬斯克西側的軍事重鎮斯摩棱斯克。新晉西線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在組織俄軍有序後撤的同時精心謀划狙擊地點,準備遲滯法軍凌厲的攻勢。他選擇了博羅季諾,在這裡築壘可切斷法軍通往莫斯科的兩條主要通道。俄軍陣地的右翼緊靠莫斯科河,左翼與難以通行的烏季察森林相連,中路以庫爾干納亞高地為依託,後方則有森林便於隱蔽戰場預備隊與防禦機動。這個選址對俄軍防禦極為有利,戰場兩翼難以通行,拿破崙被迫選擇從正面突破俄軍防線,試圖一舉沖入俄軍防線縱深再向兩翼包抄摧毀俄軍的防守。但這一策略卻正中庫圖佐夫下懷,俄軍頑強抵抗,法軍進展緩慢。兩天後俄軍主動後撤,損失高於法軍,但其預備隊力量尚保存完好;法軍取得了戰術勝利,卻也因此而元氣大傷,付出了三萬五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一周后拿破崙的軍隊抵達莫斯科,卻發現這只是一座斷壁殘垣的空城。法軍的補給線越拉越長,而莫斯科周邊早已堅壁清野,拿破崙指望通過佔領莫斯科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計劃落空了。庫圖佐夫的部隊撤回內陸縱深不斷積聚力量,還不時派小股部隊迂迴騷擾法軍的後方補給線,這為俄軍轉入反攻創造了條件。一個月後法軍退出莫斯科,三個月後法軍完全退出俄羅斯,先前進入俄國的六十萬大軍僅有不到十萬人隨拿破崙回國。拿破崙試圖通過佔領莫斯科來解決軍隊的口糧問題,同時以此為籌碼逼迫亞歷山大一世向自己妥協。但他忘了用理智是不能理解俄羅斯的,俄羅斯為了尊嚴而寧可燒掉帝都。拿破崙的對俄作戰思路可用「畢其功於一役」來概括,這一作戰構想面對俄羅斯幅員遼闊的土地難免失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百三十年後希特勒沿襲拿破崙的思路侵略蘇聯。第二次博羅季諾保衛戰的規模小於第一次,只是在莫斯科保衛戰大戰役背景下的戰鬥。在希特勒看來,經歷「大清洗」的蘇聯就像一座「破房子」一推就倒。德軍入侵蘇聯之初南北向長達一千二百公里的「斯大林防線」在德軍裝甲集群的衝擊下顯得毫無還手之力,德軍打了三個月就兵臨莫斯科了。朱可夫像庫圖佐夫一樣在莫斯科西側阻擊德軍,而此時的博羅季諾靠近戰鬥最激烈的諾沃扎維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拉-謝爾普霍夫-阿列克辛防區一線,所以是防區的一個重要支點。堅守博羅季諾陣地的是由波洛蘇欣上校指揮的遠東紅旗步兵第32師,通過步坦協同、以坦克部隊為主對德軍反突擊,打得德軍措手不及。在博羅季諾,庫圖佐夫的後代證明了自己比前輩更優秀,波洛蘇欣指揮的第32師把力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擋住了五天。離莫斯科越近,蘇軍抵抗越頑強,德軍每前進一公里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博羅季諾又一次失守,但莫斯科保住了,德軍從此再未向莫斯科前進一步。但這支「雇傭軍」的戰鬥力與他們的前輩相去甚遠,幾天內就被徹底擊潰了。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結束,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博羅季諾重回俄國人的懷抱,從此再也沒丟失。俄羅斯通過兩次博羅季諾之戰完美地闡釋了自我:一個在外部壓力越大時卻越有鬥志、越能凝神聚力的民族。普京最愛的俄羅斯軍歌是以博羅季諾戰役為題材寫作的《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但在北約聯軍的圍堵下,現在俄羅斯的外部環境似緊非緊似松非松。博羅季諾的教訓讓西方人研究出了新的對策,即遇到俄國人要避其鋒芒,要把戰場轉移到屬於自己的「自留地」上並在若干關鍵節點上「撩」俄國人一把,讓他們像小孩子一樣暴跳如雷然後什麼也得不到。從結果來看,只要出現了可發力的支點,俄羅斯就能反守為攻。克里米亞「一不小心」被俄羅斯吞併后打擊IS的「反恐先鋒」旗幟也被俄國人搶走了,同時還「順走」了一批原來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小夥伴」。普京在小地方獲取利益后卻無力破解西方在經濟、政治上對俄施加的「緊箍咒」,在兩次博羅季諾之戰中嘗到甜頭的俄羅斯人只能眼看著先輩的成功歷史變得難以複製。成功防守反擊的前提是要有人主動進攻,俄羅斯式忍耐要奏效離不開想「一擊致命」的對手。但吃過虧的西方人就是不給他提供這個戰場,而是寧可與暴怒的北極熊打太極。俄羅斯空有一身力氣卻無處可施,只能慢慢耗盡氣力。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喊出的「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實際上只是投機、冒險戰略思想的延伸。博羅季諾對俄羅斯既是激勵又是警醒,在長期與西方的對峙中仍然寄希望於利用對手頭腦發熱的良機製造全面勝局,其難度已超出了他們自己所能掌控的範圍。這個試圖再現輝煌的大國真正能做的其實遠非戰術上的守株待兔,而是以博羅季諾之戰式隱忍精神長期積極備戰。

  如果俄羅斯能在中國的支援下對北約反敗為勝則有否可能變成又一個把中國視為「東郭先生」的蒙古?就像南金聯盟維持不了多久,因為國恨家仇尚在,靖康之恥未雪,金國在燕雲十六州殺害我國那麼多族類佔領我國那麼多領土,是可忍孰不可忍,這種敵人變盟友維持不了多久的、大金與南宋分庭抗禮近百年,雙方軍隊國力消耗殆盡並沒有強大的戰鬥力,對於南宋而言長途跋涉攻打蒙古本身糧草國力就吃不消。1211年蒙古成吉思汗侵金,1234年為滅金。假設1211年蒙古攻打大金,這時南宋放棄與蒙古聯合,反而金、夏、宋聯合共同抵禦蒙古。1211年,宋、金、夏聯盟正式成立。成吉思汗揮軍南下,正面戰場大金名將金兀朮精銳與蒙古精銳鐵蹄決戰,西夏精銳軍隊隨後趕到,南宋軍隊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加上國力微弱只有少量部隊參戰,在很大程度上擔任了後援補給,運輸,糧草,兵器等運輸工作,在三方協同作戰情況下。蒙古元氣大傷,久攻不下,戰爭進入膠著狀態。蒙古鐵蹄久攻不下,且大傷元氣,只好暫時撤軍整頓。蒙古聯合好鄰居大遼聯合作戰,吐番出賣西夏。大遼名將耶律休哥率領精銳,借道吐蕃攻打大金,與蒙古聯軍共同擊敗大金與西夏聯軍,南宋軍隊只好撤退回收大本營,西夏軍隊潰敗被鄰國偷襲,大金被滅國。三國局面出現,吐蕃、大遼、大金紛紛大發戰爭財。南宋瀕臨滅亡,西夏被吐蕃與蒙古聯合攻打大遼。此時南宋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吐蕃與蒙古聯合滅掉大金與南宋,三國局面正式確立,一群野蠻人統治著中原與草原,民不聊生。三國內部出現問題,吐蕃背後插刀,民不聊生起義不斷。三國因為益出現矛盾,吐蕃與蒙古聯合對大遼發動戰爭,大遼只好匆忙備戰。此時民不聊生,南方紛紛出現義軍,以漢人為首領帶領其他民族反抗蒙古。漢人崛起,吐蕃與蒙古漢人對峙,三國時代來臨,同時夏金聯盟不復存在;漢人重掌握政權;蒙古滅掉吐蕃,最後再次南下,滅掉漢人,從而一統天下。歷史是不可能假如的,即使重來一次也阻擋不了蒙古崛起與成吉思汗與忽必烈的才能。歷史就像一個大姑娘認人打扮,但最終這位姑娘還是要嫁人。普京上台後一直在忠實地執行杜金設定的地緣戰略劇本,這個充滿狂野想法的劇本把歐洲、美國,甚至中國拖到了另一場世界大戰的邊緣。杜金的《地緣政治的基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未來》一書認為,中國是俄羅斯建立「大陸帝國」的絆腳石,必須崩潰與解體,俄羅斯在亞洲的光榮與野心要在「中國領土的解體、分裂以及中國國家體系的政治與行政分裂」的基礎上實現。奧勒留有句名言:「腦中要時刻牢記,你要面對的整體本質是什麼,而你自己的本質又是什麼?二者之間是怎麼發生聯繫的?凡遇事要跳過表象的迷局去理解其根本,同時也要探究自己與事之間的本質聯繫。」波波-羅著作的《孤獨的帝國俄羅斯與新世界無序》一書強調,「俄羅斯的官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重建大國控制下的秩序以及俄羅斯的復興,核心的理念是伴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戰略中心東移,俄羅斯將迎來廣豪的舞台,重新奪回地緣地位。」北約第二次東擴期間,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距離聖彼得堡的直線距離不到320公里,基輔距離莫斯科的直線距離大約750公里。如果說烏克蘭「可能」加入北約是對俄羅斯背後插一刀,愛沙尼亞這操作直接是把刀插入俄羅斯的心臟。杜金對普京這位俄羅斯領導人的智力影響為後蘇聯時期的學生所熟知,俄羅斯報紙甚至稱之為「普京的大腦」。杜金認為,俄羅斯人民有義務將歐洲與亞洲統一為一個由俄羅斯人適當統治的「偉大帝國」。《地緣政治的基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未來》一書詳細制定了遊戲計劃:俄羅斯特工在美國內部煽動種族、宗教與部門分裂,同時宣傳美國的孤立主義派別。在英國發動心理戰,把努力集中在加劇與歐洲大陸的歷史裂痕與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的分離主義運動上。西歐被俄羅斯的自然資源誘惑,北約將從內部崩潰。歐洲的敵人崩潰后,俄羅斯將在亞洲贏得更具主導性的地位。中國將在俄羅斯政治領袖的領導下為俄羅斯提供產品,進而充當俄國下一步在太平洋軍事行動的輔助力量。普京在杜金大作上走到了關於烏克蘭的文字頁面宣稱:「烏克蘭作為一個對俄國領土抱有野心的國家,對整個歐亞大陸構成了巨大的危險」,而「如果沒有解決烏克蘭問題,繼續談論歐亞的大陸政治通常是毫無意義的。」杜金設想將歐洲逐漸劃分為德國與俄羅斯影響的區域,俄羅斯控制德國的資源需求后將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英國瓦解后俄羅斯在歐洲收拾殘局,用杜金的話來說就是「從都柏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到上海」的升級版「大陸帝國」。中俄兩國宣布建立夥伴關係以縮小美國對世界的影響,但杜金認為俄羅斯應按自己的規則重組「亞洲不成熟的民族國家」。杜金認為美國會留陷入孤立主義與分裂,日本統治中國后就是俄羅斯的小夥伴。中俄兩國有可能結盟,但現實中的中國並不是俄羅斯最理想的盟友,至少不會真正的平等。現在的中俄關係其實更像當年的宋金蒙關係,俄羅斯侵佔了大量的我們的土地,中美結盟才拖垮了蘇聯。截止目前中俄兩國還沒到唇亡齒寒的地步,因為俄羅斯國很有韌性,這個國家先被法國人放過血,後來也被英國人放過血,甚至連日本人也放過血,但這個國家一直沒倒下。俄羅斯這個「歐亞帝國」的腦死亡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人的盟友只能是解放軍海陸空火箭軍等部隊,詳情可參考2010年至2020年中俄兩國之間的摩擦。俄烏戰爭令整個歐洲惶恐不安,原本醉生夢死歌舞昇平、迷戀中國糖衣炮彈而與美國離心離德、試圖打自己小算盤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的歐盟各國紛紛重新向美國靠攏,這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極其惡劣。中國由此左右為難:譴責俄羅斯不會引發俄的報復但會讓兩國之間產生間隙,支持俄羅斯則會破壞中國與歐盟的經貿關係與廣大亞非拉國家對中國的信任。所以中國最好的作法是表面上中立,暗地裡最大化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形象與政治經濟利益。從政治的角度上看,如果俄羅斯周邊全部變成北約的地盤,中國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包圍圈;從人民的角度上看,這場戰爭是烏克蘭政府先前不斷觸犯俄羅斯底線而導致的,無辜的人民卻要為政府的盲目自信買單。同情烏克蘭人民是情有可原的,但也不宜完全否認俄羅斯這場戰爭的自衛性質。「黃俄子孫」之類的辭彙少用為妙,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曾國藩、左宗棠等告誡我們要更小心俄羅斯,只有它有這個體量讓我們亡國滅種。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精神俄國的因更多的考慮中國這一邊,畢竟也是中國人。俄烏戰爭期間中國可暫時在主權問題上支持烏克蘭,不斷流血與虛弱的俄羅斯對中國最有利。

  俄烏戰爭期間中國到底該不該與俄羅斯結盟?草原民族自古彪悍,但蒙古崛起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中原無帝國。靖康之變要溯源到宋金海上之盟,即北宋試圖聯金滅遼以收復幽雲十六州。如果僅從結果看,那海上之盟簡直糟透了。但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從結果反推都是事後諸葛亮。不是說海上之盟的決策方向糟透了,而是說海上之盟的具體內容與操作過程愚蠢透頂。就聯金滅遼這個決策方向來說,我們只能懸置道德評價。北宋背信棄義,但遼朝也不清白。只要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宋遼之間便必生齟齬。宋朝弱了,遼朝就要欺負一下;遼朝弱了,宋朝也要欺負一下。澶淵之盟的基礎是力量均衡,在觸及具體內容與操作過程之前也要先看海上之盟的決策方向。即使沒有昏君宋徽宗,北宋的大概率決策也會是聯金滅遼。至於滅不滅得成則無所謂,關鍵是澶淵之盟與幽雲十六州決定了北宋一朝的「政治正確」。契丹與北宋都想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即獨佔幽雲十六州,而結果卻對雙方都沒好處。北宋王朝的集體記憶決定了海上之盟的決策方向,只要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幽雲十六州戰火隨時可能被點燃。1040年三川口之戰,宋師敗績;1041年好水川之戰,宋師再敗;1042年定川寨之戰,宋師再再敗。對陣西夏,北宋三戰三敗。大遼則背信棄義乘人之危,要求北宋割讓幽雲南部。國要富,先要強。於是,內政王安石變法,外交元豐五路伐夏。宋神宗與王安石這對君臣都想收回幽雲十六州,大宋一定要成就秦漢隋唐一樣的武功。之後的北宋,黨爭不斷。新黨上台整舊黨、舊黨上台整新黨。拋開道德立場不論,新黨的態度是進取,新黨最願迎合趙家官人的個人理想;舊黨的態度是保守,舊黨最不願看見趙家官人成就秦皇漢武的偉業。1101年北宋改元建中靖國,意思是既不新也不舊、大家不要搞黨爭。但建中靖國只有元年。1102年,宋改元崇寧,這就意味著徽宗朝的政治方向正式轉向新黨。於是,以後的一系列政治決策,其立足點就是新黨立場。關於西夏,徽宗朝的政治正確是必須打殘、打服乃至打沒。對於大遼,徽宗沒說。但可想見的政治正確就是收復幽雲十六州。1125年徽宗以神宗遺訓「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封童貫為廣陽郡王。大宋皇帝與新黨一定要貫徹太祖、太宗之遺志,一定要遵循神宗皇帝之詔令收回幽雲十六州!所以,宋金海上之盟既不是趙家官人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奸臣小人的無知禍國。收復幽雲十六州早已在潛移默化中上升為北宋王朝的國家意志與大宋官家的政治正確,既然如此宋金海上之盟為何非議滿滿?貫、攸何人哉,敢以蚊負山耶?然致靖康之禍,不在於取燕,而在於不能取燕。「不在於取燕,而在於不能取燕」。北宋僅拿下幽州河北段也足以憑此山河之險抗衡一下女真了,這時誰還再去非議海上之盟?沒有海上之盟則沒有幽雲十六州,沒有幽雲十六州才會有「靖康之恥」。問題的癥結不是海上之盟的決策方向錯誤,這個決策方向早已成了一種「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系統默認值。大宋官家一定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從太祖到徽宗的基調貫徹始終。新黨士大夫的態度就是進取。自建中靖國之後,新黨態度就是北宋的國家意志。這時候,還有什麼比收復幽雲十六州更為進取的?北宋沒能通過海上之盟拿下幽雲十六州才是癥結,但這不是決策方向出了問題,而是決策的具體內容與操作過程出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南宋的歷史對我軍拿捏中國、美國、俄羅斯的三角關係應有醍醐灌頂之效,到底是什麼樣的中美俄關係最有利於中國?「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有必然性嗎?基於這種邏輯,蒙古人興起時南宋似乎應聯盟抗金。金人入主中原近百年後在很大程度上習慣了中原地區的生活方式而尚武精神迅速流失,彼時的金朝政治也越來越黑暗。金世宗曾被稱為「小堯舜」,但後來的金朝皇帝一個比一個無能,官員貪腐,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而且,在金朝統治之下的中原百姓,日子也越來越艱苦。金朝後期曾經發生過紅襖軍的反抗。也在很大程度上給金朝以沉重的打擊。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之下,草原上的蒙古人崛起了。成吉思汗本人,原來曾經接受過金朝人的冊封。後來,他看到了金朝的衰弱以後,決定起兵與金朝決裂。蒙古人起兵之初,並沒有消滅金朝奪取天下的野心,充其量只是對金朝搶劫。即便如此,腐敗無能的金朝政府也無力組織起對蒙古人的有效抵抗。不得已南遷中原,將首都從金中都(北京)遷往汴京。宋金之間是世仇的關係,畢竟靖康之恥,宋人是不會忘記的。只不過是由於種種原因打不過金朝,不得不向金朝稱臣納貢。一百多年間,雙方發生過多次的戰爭,南宋曾經組織過多次北伐。從骨子裡,宋朝人對金朝是敵視的。當宋朝人發現金朝的頹勢以後,就停止了向金朝的進貢。但依然沒有與金朝撕破臉面,還會有使者前往金朝。而南遷到中原的金朝人,對自己的局勢並沒有清醒地認識。他們不僅沒有主動改善與宋朝的關係,反而主動向南宋發動進攻以彌補北方失去的領土。結果導致金朝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到了金哀宗即位后,金朝已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金朝也試圖緩和與南宋的關係,以爭取全力抵抗蒙古人。可惜,這時候的宋朝已確定了與蒙古聯手消滅金朝的策略。金哀宗派人對宋朝方面講和,大講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宋人根本聽不進去,1234年宋蒙聯軍攻陷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朝正式滅亡。牢記歷史,是為了現在與將來,是為了現在與將來過得更好。曾經發生的恥辱,是不管怎樣都抹殺不了的。不管你怎麼報仇血恨,那個恥辱都在。比如,死去的人不可能復生。曾經受過的「牽羊禮」,不可能被抹去。我們今天牢記被日本侵略的歷史是為了防止日本再次出現當年那種軍國主義傾向,讓悲劇再一次重演。所以,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倘若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而讓自己現在與將來蒙受更大的恥辱,那這個報仇雪恨又有多大的意義呢?比如,南宋與蒙古國聯手滅掉了金國,把金哀帝沒燒乾凈的屍體殘骸一分為二,各自拿回各自國家祭祖,以示報仇雪恨,但隨後,因為這一重大的戰略失誤,讓南宋很快被蒙古國滅國。這樣的報仇血恨,意義何在?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如此遼遠的視野。退一步講,即便南宋執意要報仇雪恨也至少要在保證自己能活下去的前提下積蓄力量,直至等到自己有能力獨自抵擋蒙古國侵略那一天。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美學定理簡言之就是1:0.618的比例最完美,而亞歐大陸的戰略力量自古以來一直存在類似的天然比例,即亞歐大陸的地緣政治力量分佈呈現「2.5規律」。歷史經驗表明,在亞歐大陸的北緯50度與北緯30度之間只能存在2.5個戰略力量。假設歐洲是一個合力板塊且其戰略力量之合是1而亞洲也是1,中亞則一定是0.5。如果中國或歐洲任何一個板塊破碎,其戰略力量之合就會降低0.5,中亞則會上升為1。不管怎麼變,亞歐大陸的戰略力量之合永遠是1+1+0.5=2.5,其中的0.5在其他兩個戰略力量的極限之外,誰也無法填補,更不要說控制了,因為各自的「皮筋」都拉不到而力不能及。歐洲在古羅馬時期很強大,當時是秦、漢兩朝也很強大,這時的中亞就只能是破碎的。羅馬之後歐洲大陸破碎,中國基本維持了統一,這時歐洲的戰略合力下降了0.5,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崛起后中亞戰略合力就上升為1。清末中國衰落,中亞伊斯蘭勢力向中國大幅深入,西域「回變」頻頻。歷史上的中亞類似於一個「地緣政治堰塞湖」,西面的歐洲與東面的中國無論哪個板塊破碎或力量衰落都會招來中亞游牧民族的洪流,蘇聯解體導致今天中亞伊斯蘭力量崛起、歐洲破碎又導致阿拉伯人大量湧入都是這個亞歐大陸戰略力量分佈的「2.5規律」使然。毋庸諱言,現在的俄羅斯越來越有可能變成其中的0.5,前提之一是中國對內戰略力量整合為1。歸根結底,中國能否「辦好自己的事」才應是中國立場之關鍵。

  毋庸置疑,截止2022年10月份,北約聯軍直接圍攻俄軍的可能性是零。但只要俄烏戰爭還沒結束,北約聯軍像蒙軍在三峰山圍攻金軍那樣圍攻俄軍的可能性就不宜完全排除,哪怕概率低到接近於零。2022年不可能,2022年之後呢?普京增兵三十萬到位后吞併烏克蘭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至少能延長俄軍籌劃博羅季諾之戰那種轉折點的備戰期限。從長遠來看,我軍出手的可能性則可參考張學良治下的奉軍在「十月革命」后挑釁常駐滿洲的沙俄舊軍隊的「中東路事件」,相應的充要條件則是俄軍慘敗於烏克蘭戰場而誘發俄羅斯的政變與內戰後大批俄羅斯難民甚至化兵為匪的俄軍湧入中國。如果我軍一直像張學良治下的奉軍那樣苟延殘喘,一旦遇到這種局面則即便敢於出手也會自取其辱。一言以蔽之:中國能否「辦好自己的事」才是當今中國真正的愛國志士最該操心與垂範的。

  大爭之世學不得拒絕「半渡而擊之」的宋襄公式仁義誤國,「該出手時就出手」,關鍵是如何預判出手的最佳時機。兩虎相鬥一死一傷或兩敗俱傷都算得上最佳時機,但對導致兩虎兩死的核戰前景要防微杜漸。中國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底線在國際關係實踐中爭議不斷,在法治無死角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確立之前一定要慎言,除非中國能在搞定國際社會的一切牛鬼蛇神之後「內聖外王」。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ryu 2022-10-10 22:23
好像應該據你的看點作個節選 更加有讀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1: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