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周恩來評傳 第一章 畢汝諧(作家 紐約)

作者:biruxie  於 2021-3-18 23: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周恩來評傳 第一章 畢汝諧(作家   紐約)

按:1988年, 畢汝諧利用暑期完成了<<周恩來評傳>>(筆名方里,台灣水牛出版社,精裝本,列文史叢書第76 種)。

   第一章、童年、少年時代以及東渡日本
   和幾乎所有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一樣,周恩來生於一個非無產階級家庭.

   周恩來的出生地是淮安.淮安古稱射陽,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據史書記載,這裡曾經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因而」熱鬧非凡,儼然省會」.
   周恩來誕生於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他的出世使得長輩們大為歡喜,因為周恩來的叔父周貽淦二十歲時患了癆病,按照當時醫學條件,這是很麻煩的疾病.依迷信習慣,周恩來剛滿一歲便過繼給叔父,這叫」沖喜」.
   這一年,註定要與周恩來共負中國之命運的其他幾位巨人尚未長大成人:蔣介石還是十一歲的少年,毛澤東才是五歲的兒童,鄧小平和蔣經國尚未出生….
   另一位中共大人物劉少奇亦生於一八九八年.
   周恩來的叔父並未因小侄入門而霍然痊癒,相反,病況日益惡化,終致不起.
   周貽淦遺下一個年方二十的寡婦陳氏.陳氏沒有子女,視恩來為已出.於是,幼年的恩來便有了兩個母親.
   陳氏粗通文墨,略知古文、小說和唐詩,一心想把養子培養成支撐門庭的棟樑之材.
   這裡,有必要對周恩來的家世做一詳盡介紹.
   周恩來的祖籍是浙江省紹興縣.祖父兄弟五人,有四人做過知縣,並先後把家從紹興遷到了淮安.
   祖父周攀龍,原是一位紹興師爺,來到淮安后,先當師爺后升知縣,因染重病死於任上.
   周攀龍共有四子.第二個兒子周貽能(后改名為周劭綱),字懋臣.此人老實無能,在外省當一名小員司,除了年節,難得回家.
   這位終生一事無成的小人物,便是巨人周恩來之父.
   周貽能娶妻萬氏,是淮陰縣知事萬青選之女(這門婚事嚴格地遵循了」門當戶對」的原則).她眉清目秀,性格開朗,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精明能幹,在周家主持家務.
   周恩來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一筆以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俊秀的五官,出眾的相貌.這是毛澤東、鄧小平、蔣介石、蔣經國等人所不及的,也是他死後得以神格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貽能無力持家,致使家道中落,只得以典當、借債、親戚接濟勉強度日.
   周恩來的童年時代是艱苦的.
   然而,幸運之神有時也給予這個衰落的封建官吏家庭一點額外的惠寵.有一次,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在生活困難的境況下買了一張彩券,竟然奇迹般地中了頭彩!有了這筆意外的收入,她決定帶著孩子們到淮陰娘家去住;弟媳陳氏,作為她長子恩來的養母,以及恩來的乳母蔣氏,都隨同前往.
   周恩來到外祖父家那年,已經六歲.外祖父生前做過三十年清河縣知事,家中藏書很多.略識之無的周恩來在陳氏養母的指導下,閱讀了諸如<<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岳全傳>>一類的演義小說,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開始朦朧地嚮往大英雄的生活,幻想著將度過不平凡的一生.
   在這種封建官吏家庭中,各種姻親故舊關係頗為複雜.恩來常常隨萬氏參加親友的婚禮、喪事等應酬,學到了待人接物的初步禮節,粗知人情世故.
   彩票得來的錢並非經常性收入.萬氏一家不久便坐吃山空.那種曇花一現的興旺景象,很快便變為捉襟見肘的拮据狀態.但是為了維持面子,他們不得不四處舉債或典當衣物.
   家景的榮衰,對於幼年周恩來發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好學深思,總要在在內心對凡事究出所以然,雖然往往並不訴之於口.
   周恩來九歲那年,大禍臨頭.萬氏因患胃疾,無錢診治,拖了半年便與世長辭,終年僅三十歲.其時,周恩來之父周貽能(劭綱)還在湖北,遵岳母大人之命,借錢買了楠木棺材入斂,總算打發掉這場喪事.
   禍不單行.不久,陳氏又被肺癆奪去了生命.一年之內,周恩來失去了兩位母親,痛苦欲絕.他忽然成了實際上的一家之長,不但要分擔家務重擔,還得照料兩個弟弟.
   一九零七年冬秋之交,周恩來和兩個幼弟一起,扶著陳氏的靈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債薄葬了對他有養育之恩的養母.
   此後,幼小的周恩來為了生存,不得不經常出入當鋪,並啟齒向有錢的親屬借錢.他因而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昔日萬氏手上有一筆意外之財,門口賓客如雲,而今財盡人亡,則門前幾可羅雀.周恩來深切地感受到現實社會的虛偽和冷酷.歷朝歷代的造反者皆以不滿現實而邁出第一步.周恩來也不例外.
   ---半個世紀后,當朝宰相周恩來在同親屬談及童年時代的生活遭遇時說:封建家庭一無是處.有兩件事我最看不慣,一是破落下來還要裝門面,一是搞彩票.彩票就是壞事.我小時候就想為什麼中彩票前後變化如此巨大?我最反對彩票,所以現在我主張把彩票廢了,這是對舊社會的報復.
   經濟學家認為,設立彩票不失為匯聚社會上遊資的一條良策.而且,即使是在斯大林時代的蘇俄,各種名目的國家彩票亦比比皆是.一九六零年中國大陸陷入嚴重經濟危機時,劉少奇(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曾提倡設立彩票以促進鈔票回籠,結果因周恩來的堅決反對而未能實行.
   周恩來對其家族抱有強烈的反感.
   -----一九六三年夏,周恩來在接見北京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時說過:我經常講我的家族很複雜.好幾百位親戚,有革命隊伍的逃兵,洋反革命分子,有貪污分子,有抽鴉片死的;當然,也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他們的事情我管不了,我無法改造他們,要由社會來改造.
   一九零八年,十歲的周恩來到表舅龔蔭蓀家裡寄讀.這位表舅是個新潮人物,同情孫中山.從他那裡,周恩來學習了一些社會政治知識.他的思想言論,對周恩來有一定影響,並且在經濟上接濟過周恩來.
   ----一九五二年.周恩來曾以感激之情說:表舅是我政治上的啟蒙老師.
   這期間,周恩來還常常去乳母家;在那裡,他結識了一些掙扎在社會上最底層的窮苦孩子,從而對民瘼有了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憤恨與不滿.
   周恩來渴望離開淮安讀書謀生.他給還在遼寧的大伯父周貽庚的信中,多次談到這個想法.大伯父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一九一零年春天,十二歲的周恩來離開淮安去了遼東,從此,他再也沒有重返故鄉,甚至擔任總理要職后,也沒有」衣錦還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均在威勢赫赫之時有過故鄉行,享受過這般風光).這固然與周氏的謹小慎微的性格相吻合,同故鄉留給他的痛苦回憶也不無關係.
   周恩來有兩位伯父在遼東:大伯父周貽庚,任奉天(遼寧)度支司制用課主稿.另一位是遠支的三伯父周貽謙,在鐵嶺銀州鎮任稅員分省補用通判.
   瀋陽是中國有數的大城市之一.洋人在此辟有租借地.洋人欺壓華人的事情經常發生,周恩來目睹許多事例,更加痛恨當時的統治者腐敗無能.
   周恩來就讀於東關模範學校.這是於滿清末年」廢科舉,辦學校」的潮流中辦起來的一所新式小學.既教中國的經詩,也介紹一些西方的新學.周恩來的天資很高,尤其是作文、書法和英文,總是班級第一名.他的作文」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曾於一九一五年被上海某書局收入」學校國文成績」一書出版.
   然而,學校課程難以滿足周恩來的強烈求知慾望.他利用課餘時間,博覽群書,累積了多方面的豐富知識.
   此時的周恩來,是一位可塑性很高的優秀學生. 有可能成為良相,亦有可能成為名醫.他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九一一年十月,中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統治,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新篇章,建立了中華民國.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一代偉人孫中山---國民黨尊其為」國父」,共產黨人稱其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十七票中得到十六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翌年元旦,孫中山離開上海到達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他就任后定國號為」中華民國」,其奔走數十年的」建立民國」的志願終告完成.
   少年周恩來和全中國人民一樣,從此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他對祖國的前途十分關心.
   有這樣一則流傳四方的故事:一天,教師在課堂上問學生:」讀書是為了什麼?」有的同學回答:」為光耀門楣.」另一個孩子說:」為明理而讀書.」還有一位店主的兒子實實在在地說:」為家父而讀書.」他的回答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而少年周恩來則在笑聲停下后說:」為中華之崛起.」
   那時,周恩來已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卓見,可謂鶴立雞群.
   有一位名叫高亦吾的史地教員,對周恩來的幫助良多.他很喜歡這個來自淮安的少年,,把鄒容的」革命軍」等激進書籍借給周恩來,使之明白推翻王朝,建立共和國的革命道理.
   ----一九六三年,身為當朝宰相的周恩來在同親屬談話中,回憶說:」到東北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把身體鍛煉好了.在上小學時,無論冬天、夏天都要做室外體育鍛煉,把文弱的身體搞得強健了.再一個好處是吃高粱米,生活習慣改變了,鍛煉了腸胃,使身體能適應以後的戰爭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一九一三年春天,十五歲的周恩來結束了小學階段的初等教育,準備報考天津南開學校.由於南開學校非常重視英文課,於是他離沈赴津,在」天津大譯英文算學補習學校」補習三個月的英文,大有收穫.
   「南開中學畢業同學錄」中的」周恩來小傳」記載道:」初至英文非佳,嗣後發憤攻讀,始同趨進步.」
   ---周恩來無疑是中共高級領導人里英文程度最佳者.在國共內戰初期的記者招待會上,周恩來有時會撇開譯員章文晉(後為任第二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直接用英語向外國人抨擊國民政府;七十年代,周恩來有時也會指出女譯員唐聞生的紕漏之處.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一八七六----一九五一)創辦的南開學校是當時中國最好中學之一.這是一所按照歐美教育制度創辦的四年制中學.有不少課程如代數、幾何、三角、化學、物理、西方歷史和世界地理等,都採用英文編寫的教科書.校內的學術空氣比較濃厚,教育作風比較民主,但是學費昂貴.
   一九一三年秋天,周恩來考入南開學校.他住在天津市河北區元緯路元吉里大伯母周楊氏家.大伯母為人耿直勤勞,心地善良,然經濟困難,主要靠丈夫周貽庚寄錢來維持生活.
   周恩來是一位家境清寒、學業優異的模範學生.南開學校第十次畢業同學錄中記載:」周君家境,處境最難,學費時不濟,而獨能於萬千難之中,多才多藝,造就斯績.」
   周恩來在南開學校顯露了才華,於同窗之中脫穎而出.一九一四年二月,他聯絡了二十名同學創辦了一個名為」敬業樂群會」的學生團體,並起草了章程,規定其宗旨為」智育為主體,而歸宿於道德,聯同學之感情,補教科之不及」.消息傳出后,當即有二百多名同學報名入會.
   這個聯誼會性質的學生團體是周恩來最早的結社活動.他在」敬業樂群會」中任智育部長,後為副會長、會長,積累了組織、領導眾人的寶貴經驗,為日後結黨及從事黨爭活動積累了經驗.
   該會曾在南開學校禮堂舉行成立大會,並演出文明戲」五更鐘」;還創辦了會刊」敬業」,由周恩來擔任主編.
   他用」飛飛」的筆名寫了許多詩文,甚至在刊物上辟出」飛飛」專欄.
 這一時期,正是民國初年極其黑暗混亂的年代.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位,同時又推薦舊軍頭袁世凱為大總統.
   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后,猶存竊國之心.由於臨時參議院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規定國家的政權都掌握在內閣手裡,總統並無太大的實權.對於權力欲極大的袁世凱來說,這是不能忍受的.他在打敗革命軍后,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
   民國二年九月二十七日,避居日本的孫中山為重振革命力量,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
   凡此種種,都在周恩來心中激起了極大的波瀾.他在『敬業『創刊詞里寫道:」吾輩生於二十世紀競爭時代,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生於外侮日逼、自顧不暇之危急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
   ----歷史常常出現驚人的相似之處.周恩來於七十餘年前的這一呼籲,用於今日之中國大陸亦很合適.所不同者,僅在於外族禍亂中華的武器已由洋槍洋炮變為馬列主義而已.
   周恩來還發表一首小詩,名為」春日偶成」,表現出遠大志向:」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蹤.」
   在養母指導下, 周恩來自幼讀過許多史書演義,他敏感地發現自己遭逢亂世,而這正是群雄逐鹿的大好時機.
   他在積蓄力量,隨時聽從歷史母親的召喚走上政治舞台.他的興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於國事政治,而與自然科學再無緣分.
   一九一五年八月三十日,南開學校校刊更名為:」校風」周刊.周恩來擔任該刊總經理,一把抓地負責財政收入、印刷、校對、廣告、發行等事務,並撰寫評論文章.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周恩來在「校風」五十四期上發表「中國現時之危機」一文,他滿懷豪情地寫道:「嗚呼!危險之期,困難之境,孰有過於今日之中國耶?然而國誠危矣!吾黨青年際世時勢,知之可,預備起而救之則力有未足,恐謙讓未遑,故吾今日之言,願吾最可敬可愛之同學,有聞雞鳴起舞之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念。」
   進入青春期的周恩來,渾身血脈里流動著不安份的血液,已不滿足於坐而論道地評論國事,而是躍躍欲試,準備大幹一場了。
   此時,中國政治舞台上發生了許多大事:袁世凱得隴望蜀,欲問周鼎。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九月,他的美國顧問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鼓吹在中國恢復帝制。
   而後,又有六名無恥之徒——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胡瑛、李燮和——為袁世凱稱帝鳴鑼開道。
   ——若干年後,楊度從保皇黨人搖身變為共產黨人。周恩來於晚年還專門為楊度的中共黨籍書寫證明材料。此事看似怪異實則不然----毛家王朝對於封建王朝有著直接的繼承性。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元旦,袁世凱正式登基稱帝,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在「新華宮」里接受群臣的朝拜。
   朝野為之大嘩,各省紛紛舉兵討袁,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於三月二十二日宣布退位,結束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夢。不久,便在眾叛親離的境況中吐血而死。
   袁世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
   孫中山要求黎元洪恢復民國元年制定的約法。於是,黎元洪下令恢復約法,各省遂停止軍事行動。
   中國政局因而獲得了暫時的平靜。
   一九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周恩來以優異的學業成績畢業於南開學校。許多來賓出席了畢業典禮大會,其中包括後來成為中共創始人陳獨秀。
   中學畢業了,十九歲的周恩來向何處去?那時,先進的中國人都打算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尋找救國之道。而日本於明治維新之後的強盛勢頭,更是給中國人提供了一條救國救民的捷徑。
   於是,周恩來決定留學日本。
   由於他品學兼優,深受眾望,同學親友都樂於助他一臂之力。當時南開學校的董事長嚴范蓀和校長張伯苓都曾鼎力相助;周恩來因而得以東渡深造。
   出國前夕,周恩來心潮澎湃地揮筆題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技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來到達日本東京。十月,他進入日本龜次郎校長創辦的「東京神田區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日文。不到半年,他已能閱讀日文報刊。
   此後,他又去東京早稻田大學當旁聽生。
   當時的日本,是一個遠比中國開放的窗口。
   周恩來在此仰觀八面風雲,貪婪地吸收各種新知識、新觀念。
   由於掌握了日英兩種文字,周恩來經常到中國青年會館看日、英文書報,同時閱讀中國雜誌「新青年」、「南開思潮」等,以博採各種新思潮。
   同時,日本早期工人運動領袖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精髓」等著作也給了他較大的影響。
   正在這時,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列寧領導的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打下了冬宮,奪取了政權。
   於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許多著作傳到了日本。
   周恩來以極大的興趣研究這些將其導入不歸路的書籍。同時還閱讀了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主任河上肇教授的著作」貧乏物語」,以及此人創辦和主編的」社會問題研究」雜誌。
   對於日本報刊上出現的五花八門的新名詞,周恩來也予以關注。
   ——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九日晚,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乒乓球協會會長后藤鉀二時說:「我去日本不久,剛好十月革命就發生了。我回到中國不久,就爆發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的五四運動。正是從十月革命到五四運動這段時間,我在日本。關於十月革命的介紹,我在日本報紙上也看到一些。那時叫『過激黨『,把紅軍叫做』赤軍』。」
   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周恩來閱讀了所有能尋到的有關十月革命的報道,試圖了解它所依據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排他性和革命性最容易煽動年輕人的狂熱,周恩來亦不例外。
   一九一八年,日本全國範圍內發生了大規模的「搶米暴動」,參加者約有一千萬人。東京地區的暴動尤使日本政府震動。
   周恩來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的嗅覺作出判斷:「搶米暴動」是新思潮推動的結果。
   周氏在給國內出版的第一期」覺悟」寫道:「此刻島氏心理彷彿從情景中呼出:元老、軍閥、黨閥、資本家……從此後『將何所恃『?」
   一九一九年初,在巴黎和會上,列強決定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消息傳來,留日的中國學生群情激憤.他們在東京舉行集會和示威遊行,表達愛國之熱忱.
   周恩來積极參加這些活動,幾乎無暇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結果沒有被錄取.
   這時,北京的局勢有了令人憤怒的變化,段祺瑞為首的軍政府一意孤行,決心出賣主權.
   周恩來決定返回祖國.
   一九一九年四月,周恩來回國途中在京都停留時,寫了一些無甚詩意的白話詩篇。在《雨中嵐山 ——日本京都》一詩中,他寫道:
   雨中二次游嵐山,
   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處突見一山高,繞石照人。
   瀟瀟雨,霧朦朧;
   一線有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見姣妍。
   中共黨史作家據此穿墼附會地以為,此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周氏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后的喜悅心情。
   筆者以為這是一種近乎兒戲的論證方法,須知,馬克思列寧主義在當時的日本並非大逆不道的異端學說。周恩來若有此意,盡可以放聲謳歌,又何必故弄曲筆?
   ——一九七四年四月八日,日本駐中國大使小川平四郎轉達田中角榮首相邀請周恩來訪日的意願,曾引起他無限感觸。他回答說:「我自己是很想再去的,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騰出時間。我上次離開日本時,櫻花已經謝了。」
   此時,周恩來已患不治之癌症,故而對於櫻花之凋謝,別有一番感觸徘徊心頭。
   周恩來留日時間為十九個月。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內的各種新思潮。然而,尚無證據表明他因而在思想上轉變為馬列之信徒。
   在這裡,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做一簡單介紹:
   西方社會主義最早被介紹到中國是一九零二年,而列寧注意中國,還要早些。列寧的第一篇有關中國的文章是在一九零零年發表的,題為「中國的戰爭」。
   當時,中國經過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入侵,帝俄軍隊侵佔了滿洲。列寧站在反對帝俄政府的立場說:「現在歐洲資本家貪婪的巨爪伸向中國了。俄國政府幾乎是最先伸出的,但是它現在卻大吹特吹自己毫無私心……歐洲各國政府(俄國政府幾乎是第一個)已經開始瓜分中國了。不過他們不是公開地瓜分,而是像竊賊一樣鬼鬼祟祟地瓜分。」
   列寧還說:「目前報刊上掀起了對中國人的討伐,大聲疾呼野蠻的黃種人。可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壓迫過俄國人民。」
   可以想見,當中國的知識分子得知列寧的上述話語時,自然會產生好感。
   最早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或「社會主義研究會」.成立於一九一八年,具體月份則各方說法不一。
   五四前後,青年人的政治小組很多,除了極少數有點規模以外,其他多屬非正式的、不定型的」座談會」性質。
   「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亦屬於這種不定型的」座談會」。有關人員包括後來成為中共名人的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瞿秋白等。他們雖然研究馬克思主義,卻未成立正式組織。
   中共的創始人與奠基者陳獨秀對於馬克思主義發生興趣,則是一九一九年的事情,與上述座談會沒有關係。
   毛澤東說:「中國人找到馬克思主義,是經過俄國人介紹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不但不知道列寧、斯大林,也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論人民民主專政」)
   毛澤東此言差矣。事實上,早在一九零二年,中國便開始有了一些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的譯著。一九零六年和一九零八年,民黨的「民報」和無政府主義者的「天義報」,都介紹過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天義報」並譯載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及國家的起源」這部名著的片斷。這些知識都是經過日本的社會主義學者介紹的。
   中國最早報導和讚揚十月革命的是國民黨的上海「民國日報」。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民國日報」的大標題是:「美克齊美(俄文」過激黨」之譯音)佔據都城」。
    據孫中山說:十月革命時,他曾致電列寧祝賀。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三日,蘇俄政府發表「俄國與東方全體人民勞動者宣言」,其中說:「蘇維埃國家永遠拋棄沙皇政府壓迫東方人民的帝國主義政策,並且從今以後,將在平等相互尊重友好的基礎上,和各族人民建立自己的關係。」
    這個宣言對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人因此而倒向蘇俄以求民族解放。
    史料證明,在中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歡呼俄國十月革命的,都是國民黨。國民黨對十月革命的興趣是反帝和暴力奪取政權,以及誤信十月革命所宣傳的民族主義。
   早期國民黨在政治上的幼稚,由此可見。
   中國的左翼知識分子,對十月革命發生興趣反而是以後的事情。這些人有許多轉變為共產黨人。
     一九一八年十月,即十月革命成功之後整整一年,李大釗始有「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這兩篇長留史冊的著名文章,歡呼十月革命的勝利。
   孫中山曾經自稱是社會主義者,他常常把「禮記」裡面「禮運篇」的大同思想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聯繫起來,作為他的民生主義的根據。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特別是民生主義比較接近和平漸近的社會主義,與激進暴力的社會主義有著本質的不同.
   中共組黨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者發起過「少年中國學會」的組織.
   另外,與李大釗、陳獨秀同為當時思想先驅的還有大牌學者胡適.
   「胡適思想」代表西方民主主義的中國化.在中國, 「胡適思想」也是與馬克思主義在理論鬥爭中抗衡最持久、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保皇立憲派對清末民初的中國知識分子有著深遠的影響,故早期的社會主義知識分子,思想上也很混亂.
   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動蕩時刻,周恩來從日本神戶乘輪船,回到了多災多難的祖國.
   一九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出版的「南開校風」一百二十三期報道: 「畢業同學周恩來君,前由日本回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3: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