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60歲開始寫小說 76歲獲諾貝爾獎 88歲告別一塌糊塗的世界

作者:有話好好說  於 2012-9-4 14: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2評論

2010年618日,薩拉馬戈走了。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依然風光明媚,蘭薩洛特(薩拉馬戈曾經安度晚年的小島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終於等去了一位現代騎士。然而,葡萄牙,乃至世界文壇失去了一個偉人。

若澤薩拉馬戈1922年生於里斯本北部一個名為阿齊尼亞加的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由於經濟原因,高中時他被迫放棄了學業,轉而學習為就業做準備的技術。之後他輾轉於國內的各個服務行業,最後的職業是焊機售貨員。

1947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出版,薩拉馬戈從焊工一躍成為文學雜誌。在接下去的18年中,他除了作為一記者出版零星的作品外,主要的精力花在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與當權41年的獨裁者的鬥爭上,後來他專心致力於小說和戲劇寫作。

 

  60歲開始寫小說

  若澤·薩拉馬戈19221116日生在葡萄牙中部的一個農民家庭,曾為葡萄牙共產黨黨員,當過工人、職員和記者。1993年因小說《耶穌基督福音》遭至羅馬天主教廷的譴責以及葡萄牙政府的刁難,從此憤然移居西班牙蘭薩洛特島,卻始終翹望葡萄牙、關心葡萄牙。同時,在這座以中世紀騎士命名的小島上,薩拉馬戈創作了一系列令世人矚目的偉大作品,如《所有名字》(1998)、《洞穴》(2000)、《雙重人》(2002)、《清醒漫記》(2004)、《死亡間隙》(2005)、《小記憶》(2006)、《象之旅》(2008)、《該因》(2009)等。它們同先前的《修道院紀事》、《耶穌基督福音》、《失明症漫記》和《石筏》(1986),構成他對葡萄牙、伊比利亞和世界的深刻感知與奇特想象。

  薩拉馬戈幾乎可以說是老夫聊發少輕狂,年過六旬才真真正正地寫起小說來的,卻應了大器晚成這樣一種說法,也為許許多多姜子牙式的守望者提供了等待和堅守的理由。

 

    76歲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8年,76歲的薩拉馬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葡萄牙語作家。他的獲獎可以說是理想主義的勝利。不是嗎?在這個愈來愈浮躁、愈來愈物慾橫流的世界里,像薩拉馬戈這樣躲在小島上自甘寂寞、年逾古稀仍孜孜不倦地守望文學理想這塊貧瘠土地的人,已經太少太少。而他在作品中反覆稱頌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理想主義者。

    當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並沒有大篇幅地談自己的文學作品和創作經驗,而是在致辭中這樣說:我們生活的世界上,「不公正在增加,不平等在惡化,無知在成長,悲慘在擴大。這個能夠把複雜工具送到另一個星球到研究那裡的岩石結構的神經分裂的人類,卻可以對數百萬人因飢餓而死亡無動於衷。去火星彷彿比拜訪自己的鄰居更容易。」去世前,他還在積極籌劃一項公益活動,將《石筏》一書再版的所有收益都捐給海地地震的難民。在他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民主與大學》里,他還在思考大學教育與公民社會的關係,為病入膏肓的民主和大學尋找藥方。

 

    88歲告別一塌糊塗的世界

    薩拉馬戈是一名共產黨人,是一個高中沒有畢業卻大器晚成的作家,是以葡萄牙語為母語進行創作的作家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是一個始終被良知拷問著心靈的作家。

    薩拉馬戈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畢生為「普通人的尊嚴而寫作」的文學追求。相對於對純文學技術的追求,他更關注人類的共同命運。「我講故事就如同做椅子。椅子應該做結實,你如果願意,還可以把它做得藝術一些,甚至漂亮一些。」他曾這樣說。

    《失明者漫記》酣暢淋漓地表現了薩拉馬戈對世界的看法:這個世界已經一塌糊塗。然而,類似的罪惡(黑暗與暴力)我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見多不怪,但以這樣的一種形式藝術地表現出來卻是何等的振聾發聵!

  為使作品具有世界意義,小說地點含混,人物大都沒有姓名,僅以性別、年齡、職業或穿戴進行指代。唯一有名有姓的是醫生的妻子:混在盲人堆里的唯一明眼人。這個唯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題詞的「箴言」寫道:「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布里蒙達正是這樣一個視而見之,見而察之的明眼人。循著她的視線,讀者不僅看到了,而且體察了一個別人因為熟視無睹而置若罔聞的世界。

  「既然別人看不見,那麼我們看得見的就多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薩拉馬戈如是說。他還說,「我們歷來生活在暴力世界里。生活充滿了暴力,甚至可以說暴力是生活的條件」。而藝術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重複(模仿)這個世界,它更需要創造一個世界。當然,創造一個世界又不僅僅是藝術家的職責。藝術家提出問題,全人類創造世界。

  總之,薩拉馬戈雖然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悲觀情緒,卻並不放棄呼喚正義、表現理想以及對祖國的赤子之忱。

    去火星彷彿比拜訪自己的鄰居更容易!他這句對當下世界的無情斷語,相信會讓任何一個讀者和當權者深思警醒。

    去火星彷彿比拜訪自己的鄰居更容易!寓意深刻,形象、誇張、準確地描繪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那麼的遙遠,難以接近。

    去火星彷彿比拜訪自己的鄰居更容易!這是薩拉馬戈對這個一塌糊塗的世界的定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有話好好說 2012-9-4 15:43
因為「去火星彷彿比拜訪自己的鄰居更容易!」所以薩拉馬戈願意「告別一塌糊塗的世界」。他是一個始終被良知拷問著心靈的作家。
回復 tsueict 2012-9-5 01:45
' ...... 卻可以對數百萬人因飢餓而死亡無動於衷。' The call from a real humanitarian and humanist.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4: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