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台灣的來龍去脈

作者:為力  於 2012-2-12 08: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評論

台灣的來龍去脈

美麗的台灣島上本沒有人,前前後後避難逃荒尋找希望而來的人們,應該知道這裡本是一座感恩的島嶼,一塊屬於大家的地方。台灣既小又弱還孤獨,但她可以用博大包容精神,以柔克剛。

(一)台灣島上的遠古先人

地球上的陸地,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大陸分解,形成多個板塊。菲律賓板塊在遠離亞洲的過程中,與其長期衝撞擠壓,1百萬年前,終以火山爆發的形式,在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和最大的海洋之間,造就了美麗的島嶼台灣。

台灣島上,人類的足跡大約始於5萬年前。古人們,從遙遠的不同地方,凝望到這個高山聳立的海上孤島時,肯定欣喜萬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避難安生。冰河時代自大陸走來的人們,在這裡尋到溫暖。狂風暴雨中從海上漂流來的移民們,在這裡登陸上岸。經歷了寒冷,最怕獨居。戰勝了狂濤,更懼海洋。人們紛紛組成部落,安下家來,感謝寶島無邊無際的高山原野中,有野豬麋鹿遍地,果樹野菜叢生。




清凈農場

不斷有新人上岸。而後來的人,事先並沒有徵求過先到者的意見,於是搶奪地盤,進而屠殺格鬥,海外桃園中不幸充滿了血腥。為了保全寶島不被人類過度侵蝕,大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進行調停。瘧疾瘴蔓等百病自發橫生,結果是外來人口十病九死。周圍眾生,除非被異族驅除,或者自己的居住地遭火山地震毀滅,不敢再輕易問津,這座被黑水溝封鎖的蔥茂孤島。台灣被隔絕在汪洋大海中,得以將樸素的原始社會,延續了成千上萬年。至此,大漢文人將此地,描述為海上仙山般的虛無飄渺之境。直到歐洲人開始了環球大航海運動。

(二)台灣淪為競爭獵場

葡萄牙是個小國,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戰中,學到了雙方的天文航海技術,並與西班牙競爭,在環球旅行中佔據優先。葡萄牙人最初的目的,只是來東方尋找香料。1542年,一夥心直口快、熱情洋溢的葡萄牙水手,在一次航往日本的途中,經過了一座地圖上並不存在的蒼鬱大島,眾人忍不住驚呼FORMOSA(美麗之島),正是這句福爾摩沙,把台灣拉入了近代文明。

西方列強們,看到地球上有如此多豐美但不開化的國域,弱肉強食之心大發。租得明帝國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以及盤踞瓜哇的荷蘭,逐漸在遠東海面上,三位鼎足而立,展開了商業和殖民等競爭。此時的台灣淪為帝國主義的獵場,勢所必然。

荷蘭人在遠東地區,本來以明帝國為主要商業對象,當他們受制於葡人的競爭和明朝當局的抵制后,便相中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澎湖,並派遣軍、商結合的隊伍,於1604、1622年兩度進佔澎湖。可事實上,澎湖自十四世紀中葉起,便有元政府設官治理,被納入中國版圖。明朝政府馬上派兵,與荷蘭人在澎湖交戰。雙方歷經八個月,不分勝負,被迫議和。荷蘭人退求其次,在1624年,轉入當時為「化外之島」的台灣。


熱蘭遮城復原圖

當荷蘭那三層樓高的揚帆大船,開進台灣時,原住民們哪裡知道,這些掌舵人在侵佔了印尼諸島后,早已積累了豐富的海外殖民經驗。紅夷們忙著繪製地圖、設計城堡、調動人員,先匆匆建起了「熱蘭遮城」(Zeelandia),即今天的「安平古堡」。然後又以十五匹棉布之價,向新港社(今新市)族人,買下了「普羅文西亞」(Provintia)這片土地,興建起了第二座城樓,赤嵌樓(Saccam)。


安平古堡

荷蘭人把投降的原住民,稱為順民,並將他們轉化為基督徒。為了更好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傳教士們還發明創造了字母式的土著台灣文字。但是,荷蘭統治者所帶來的商業資本主義體制,不論從勞力或技術上,台灣原住民都無法適應其需要,於是,殖民者不得不鼓勵大陸人移民台灣做苦力。自1637到1652年之間,大約有二萬名閩南人,身帶犁耙斧鋤,手趕豬馬牛羊,乘舢板跨海峽來到台灣,受雇於荷蘭人,從事荒地的開墾,和米糖等作物的種植。在當時的西洋風俗皮革畫上,描繪了荷蘭人,居住在赤嵌樓內,或騎馬或坐轎,享受文明生活;而城鎮外的平埔族人,則是在荒郊野嶺中,從事打獵、採集、台棚……


19世紀末日風俗畫報台灣原住民貿易圖

荷蘭人佔據台灣38年,在經貿上,把台灣提升為明王朝、日本、南洋、歐洲等地的貨物集散中心。那時從台灣出發的船舶,北通日本,西到福建,南經越南、泰國和印尼,再到印度、伊朗或歐洲。台灣島嶼有別於當時自給自足的中國大陸封建小農經濟,已躍入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體系。

雖說天高皇帝遠,但荷蘭來的牧師們,有全能的上帝做主。台灣水土惡毒,卻難擋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四噸黃金的高額獲利。但是,原住民受欺壓,漢人稅賦繁重,是台灣島上不能掩蓋的事實。在荷人統治的最後十年,爆發了漢人郭懷一領導的抗荷事件,雖然起義失敗,但此後荷蘭在台的統治,已逐漸不穩。

自1647年起,標舉「反清復明」的國姓爺鄭成功,據守閩南沿海及金、廈等島,立志恢復明朝,苦掙十幾年不得結果,被迫於1661年攻佔台灣,為他的軍隊尋找到了供應糧食的來源。鄭軍各營各鎮部隊,分批在嘉南、高屏兩個平原上屯田開墾,他們當年所留下的帶有「營、鎮、勁、協」等稱號的地名,延用至今。


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取台五個月後,便不幸去世,他的長子鄭經在與胞弟的殘酷權力鬥爭后即位。1663年,鄭軍全面轍出閩南沿海,進入台灣,鄭經自稱「東寧建國」,國際上稱他為「The King of Tyawan」,這是台灣史上,首次出現的漢人建立的獨立政權。

「東寧建國」一方面引進中原政權的文教制度,比如設科舉,建孔廟,另一方面避開清廷對台封鎖,繼續維持由荷蘭建立起來的國際貿易體系。可鄭經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獨立建國的十年後,參加了「三番之役」反攻大陸。失敗后他一蹶不振,憂鬱而終。他的兩個兒子因為奪權,又再度傾扎。鄭克爽繼位后,人心渙散,政權腐敗,終究敵不過降清后率兵攻台的施琅。最後他不得不率領東寧亡國百官,投降大清,結束了鄭氏政權在台灣22年的統治,時為1683年。

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倒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后因施琅力爭,雖勉強留下台灣為大清領地,但對其採取消極管理態度。清廷派自大陸的官吏三年一調,來自大陸的駐兵也三年輪班,總政策是嚴格限制大陸人移民台灣。在清朝統領台灣的212年中,真正用心於台灣之建設,僅在最後的20年。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清廷應英、美等得勝西方列強們的要求,在淡水正式開港通商。台灣與西方諸國的貿易,由於島內盛產蔗糖、樟腦、茶、煤、硫磺等,而得以迅速擴張。1884年清法戰爭后,清廷有感於台灣地位不容再忽視,遂將台灣首次脫離福建而獨立設省。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積極推動洋務運動,不遺餘力,貢獻極大,使得台灣一躍而成為當時大清帝國最進步的一省。

1894年,清國為了朝鮮的主權問題,與日本開打甲午戰爭。清廷戰敗,「馬關條約」出賣的,卻是2千公里之外,與此事毫不相干的台灣!雖然台灣官紳成立「台灣民主國」(1895年5月),以獨立之名行抗日之實,但面對日軍強大兵力,終究不敵。以後日本將台灣正式置於殖民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建設台灣水庫的日本水利天才八田與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日軍節節敗退、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擲兩顆原子彈,以及蘇聯參戰等重重挫敗之下,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波茨坦宣言以及開羅宣言,日本放棄對台灣的統治權,並將其歸還於中華民國。

1945年10月17日,首批國軍自基隆抵台。台灣人以熱烈心情歡迎新政府。不料國民政府以征服者心態臨駕台灣,而且貪污腐敗透頂,導致台灣社會蕭條倒退,終而在1947年爆發了228事件。

1949年,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因內戰失敗而流亡台灣,在台灣建立了所謂的「遷占者政權」(Settler State)。中華民國在台灣實施了長達38年的戒嚴,厲行「白色恐怖」統治。但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在經貿等方面積極開拓,使台灣在原有海洋文化的歷史背景下,穩步發展建設,成就了其「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經濟奇迹。經濟帶動政治,其後台灣和平地完成了全民民主,以及朝野政黨的首度輪替......


台灣總統府

(三)繼續台灣的故事

台灣的故事還在繼續。在台灣人民終於能夠暢所欲言的今天,如果人們不能面對第一個教他們種田的漢人、第一個幫他們創造文字的荷蘭人、第一個為他們興建水庫的日本人……為台灣今天的現代文明所做出的貢獻,他們便沒有理解台灣存在的特殊意義。

美麗的台灣島上本沒有人,前前後後避難逃荒尋找希望而來的人們,應該知道這裡本是一座感恩的島嶼,一塊屬於大家的地方。台灣既小又弱還孤獨,但她可以用博大包容精神,以柔克剛。相反地,如果台灣人在好不容易爭得民主自由后,以先驅后、以多欺少、以強壓弱,以至內部紛爭持續不斷,那麼,當年原住民出草(取漢人頭祭神),閩人客家相殘,漳州泉州移民互殺的野蠻歷史,就會再一次重演。台灣再度被強權外力吞併的命運,也將不可避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kissmyass 2012-2-12 11:46
講講台灣的溫泉把, 這個是大有興趣的話題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