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優秀伊朗電影中,《巴倫》不算最有名,卻堪稱佳作。
號稱「伊朗斯皮爾伯格」的導演馬基迪,,將目光投向逃亡到伊朗的阿富汗難民,寫出了一個質樸而感人的愛情故事。
建
築工地上,一位難民老工人摔斷了腿,年少的兒子頂替他上班。因為身材矮小、體力單薄,工頭讓他接手伊朗籍青工拉提夫的活,負責工地膳食。拉提夫失去輕鬆的
美差,一開始對他懷有敵意;後來無意中發現少年是女扮男裝,便默默地在暗中關心、保護她。一次,名叫巴倫的這位姑娘被移民局檢查員發現,拉提夫掩護她逃
走。姑娘從此消失,拉提夫苦苦尋找,並全力資助她的父親。最後,巴倫和父親因親人在阿富汗死亡而回國。臨別前兩人相遇,拉提夫目送姑娘乘坐的客車消失在蒙
蒙細雨中……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被拍得極其細膩,樸實自然。粉塵蒙蒙、煙霧瀰漫的工地,激流滾滾、亂石盤繞的河灘,窮街陋巷、土牆茅舍的貧民窟……組成了一幅在絕境中掙扎的難民生活圖。而灰黃背景上偶爾出現的姑娘身上的一襲紅裳、一片綠紗,乃至於一塊
印滿鮮花的門帘、一枝吸吮著清水的翠葉……無不讓人眼前一亮,感受到苦難中愛情的凄美和珍貴。
全片台詞極少。一對戀人之間幾乎沒有語言,也極少在一起,只有偶爾的眼神默默交流。影片最後,拉提夫送巴倫上車,突然發現她的一隻鞋陷入泥濘,急忙拉住她,為她穿上鞋子。當卡車漸行漸遠消失在遠方,拉提夫凝望著泥濘,點點雨珠瀉落在鞋印上……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給觀眾無窮回味。
伊朗電影的崛起是一個奇迹。出色的《巴倫》,使我對另一部伊朗電影《分離》今年奧斯卡折桂充滿期望。
(圖為影片男主人公拉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