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縱歌茶馬古道》
到了麗江才知道現在沒千把塊錢居然無法上玉龍雪山了。因為剛從貢嘎雪山上下來,心裡面也不是很急切的想上山,只是請的嚮導可能誤解了我的意思,於是很熱情地介紹了另一種上雪山的路徑,據說可以省掉很多錢,而且還可以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
從拉什海出發,騎馬穿過整個茶馬古道,繞到雪山的側面上山——這就是嚮導推薦的線路。對於能不能上雪山我到不是很在意,但是對於騎馬穿越那條傳說中的茶馬古道卻有著濃厚的興趣。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有很多條,但是現在還能完整的保存下來,並且還能維持當年原生態的卻不是很多了,有些已經被水泥路取代,有些已經消失在城鎮中,有些因為年代久遠慢慢的被荒草和風沙掩蓋了原有的痕迹。雖然早就在書上了解了很多關於茶馬古道的知識,但是未能自己真正去領略原汁原味的古道,始終是我心中的遺憾。如果這次能夠成功穿越這條當年雪區藏民和外界唯一溝通的渠道,對於我來說比上十次的雪山都有意義。
既然決定走這條路線,就要開始詳盡的準備。首先就是騎馬的問題,雖然我也粗略的學過騎馬,但是要我縱馬飛奔或者在崎嶇的山路上策馬自如的行走就變得有點難度。嚮導是納西族人,天生熱情好客,對於我的擔憂很不以為然,說他們納西族養的馬絕對不會欺侮客人,定然會把我安全的送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更何況我還可以早點去拉什海,在那裡的馬場先感受一下騎馬的樂趣,一些騎馬的小技巧自然會有人教我。猶豫向來不是我的性格,順從自己的心意才是我的本性,也不再去考慮其餘的細節問題,馬上著手準備出發了。
因為考慮到要整整騎一天的馬,我特意去買了一頂牛仔的皮帽來遮遮高原上的太陽。穿了一件紅色的T恤和一條綠色的登山褲,雖然知道這樣紅配綠的感覺有點刺眼,但是想著萬一在那些偏遠的山林里落馬了,也便於嚮導們找到我呀!臨出發的時候,嚮導還給了我一雙厚厚的棉手套,說我這樣細皮嫩肉雙手,要是一天的韁繩握下來,保證會滿手的血泡。
萬事俱備,就這樣騎著馬跟隨著兩個納西族的漢子出發去穿越傳說中的那條茶馬古道。
出發的時候天氣出奇的好,真正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騎在馬上看著空曠的草原,心裡面自然而然會升起一些叫豪邁的情緒,特別是看著納西族的漢子策馬飛奔的瀟灑姿態,真正的讓我有了一種全身心放鬆的感覺,忍不住輕輕地唱著歌兒,騎著馬兒,快樂的出發。
騎馬比開車有意思多了。開車只是用純熟的技術來掌握一種工具,而騎馬除了需要純熟的技術,更加需要一種情感上的溝通。剛上馬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渾身的肌肉控制不住的有些僵硬,以至於我跨下的馬也緊張兮兮的,不斷的打著噴嚏,馬緊張了,我也更緊張了,到最後我都感覺自己要從馬上倒栽蔥下來了。
後來嚮導讓我去撫摸那匹馬,並且和它說話,我還偷偷的喂馬吃了一些糖。重新上馬以後,我就感覺好多了,盡量的放鬆自己,順從馬的起伏來調整自己的坐姿,上坡的時候盡量壓低身子靠前,下坡的時候就稍微往後靠一些。至於後來縱馬賓士的快意,實在是妙不可言,如果沒有親身體會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駕馭速度的感覺,是無法體會我說的那種樂趣。
出發半個多小時以後我就提出休息,因為全身肌肉僵硬的騎在馬上,所以特別不適應馬上的顛簸。從馬上滾下來以後,走路都有些姿態不自然,想想嚮導說的,這還只是開始,還沒真正開始的進入茶馬古道呢,心裡面就有了一絲膽怯,我真的能在馬背上待一天嗎?
進入茶馬古道不久,就碰到了這處沼澤,遠看就好像一片稍微濕潤的草地或者說爛泥地,如果沒有嚮導的說明,還真得會直接策馬而過。但是嚮導說,當年古道上不知道多少不識路的商隊在這裡吃了大虧,只要踩上去,不管是多大的馬,很快就會沉陷下去。聽嚮導說了,再去看這片沼澤就多了很多神秘兮兮的味道,下來還特意拍了一張照片留念。
到這片松樹林的時候已經快要中午,嚮導說可以停下來休息時間久一些的時候。這時候我已經在馬上連續騎了三個多小時,大腿內側從開始的疼到現在已經有點麻木,步履蹣跚的走到那個只用三兩根木頭搭建的草亭,裡面橫了幾根厚木頭作為凳子,一塊大石頭就成了天然的桌子。中午就是幾個白饃饃,是納西族特有的饃饃,味道還挺香的,就是很淡,據說古時候茶馬古道上水源不多,所以吃的東西盡量清淡,這樣可以減少喝水的次數。
沿途看到一個很陡峭的小山坡,馬是上不去的。嚮導說上去看看風景還是不錯的,就是有點難爬,而且上面的風會很大,要注意安全。走進以後才發現這座山根本不是泥土堆積而成的,而是這種貌似菊花的不明事物堆積而成的,走在上面很是詭異,問嚮導,他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我感覺好像走在了一個巨大的花的墳墓,也許裡面還有一段凄涼的傳說也說不定,不過這些只是我一個無聊的小女子的小資想法罷了。
登高遠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如此讓我心曠神怡,雖然因為高原的反應,我感覺站在上面有些微的眩暈,但是極目而望的快意早就讓我忘記那些身體的不適感,遠處這一片城鎮就是麗江了,陽光透過雲層,給大地塗上了斑斕的光彩,美極了,任何的攝影技巧都拍不出現場看到的那種震撼,大自然是最偉大的畫家!
在這裡大家喜歡把大大小小的高原湖叫做海子。我們到了這處海子時,原先藍汪汪的天空上有些一些變化,一團團烏雲在天際快速的翻滾而來,風也逐漸的變得大起來。嚮導說找處地方先看看情況吧,如果要是下雨,今天就沒辦法上山了。
其實對於能不能上雪山我根本無所謂,而且我也很清楚的知道,照我這個速度,到了嚮導說的雪山估計天都黑透了,我可不想摸黑上山。所以我倒是很高興地和嚮導找了一處避風的地方安心的觀賞此刻千變萬化的海子上的風光。
在避風處,嚮導很麻利的在海子裡面撈了很多很小的小魚,在石頭壘的小灶上面烘烤起來,不一會兒就香飄四溢,灑點細鹽,那味道簡直不是一般的美味。我也拿出了包裡面預備的牛肉乾和他們分享。納西族的漢子基本上都喜歡喝酒,隨身都會帶著一種皮囊,裡面裝的都是他們自製的米酒,只要空閑下來就會拿出來喝口,據他們自己說,他們最喜歡做的兩件事就是喝酒和唱歌——朋友來了喝酒,朋友走了喝酒,高興的時候喝酒,不高興的時候也是喝酒。自己釀的酒,自己作的歌,自己的生活自己過!真好!自己的生活自己過!我也跟他們要了一點米酒,細細的品味著!
雨最終也沒有下下來,風呼呼的颳了一陣也慢慢的歇了。看著眼前這片海子,還是忍不住的想到了那個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男人,如果他有機會來這裡和這些粗狂豪邁的漢子住一段時間,會不會有更好的作品出來呢,會不會就不會以生命來成就自己的夢想了呢?不得而知呀!
嚮導說,繞過這片海子就離雪山不遠了,只是要抓緊時間才行。可是此刻我卻想回頭了,這條古道至此已經算是穿越了大半了,該看到的該領略的大致也差不離了,我已經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所以,我想在天完全黑之前,回到拉市海。
高原上的早晚溫差很大,幸好我還帶了一件外套,也不管好看不好看,直接套了起來。想想我這一天也算是在馬背上待了五個多小時,現在策馬飛奔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而且我現在還學會了如納西族人一樣,在馬背上激昂的大聲尖叫,這樣大聲喊出來的感覺,真的太好了,好像把自己體內鬱結的不快都喊出來了一般,身體變得特別的乾淨和輕鬆,好想回到了純凈的孩童時代。
回來的路上遠遠的就看到孤零零長在一片空曠上的樹,忍不住策馬而去,心裡面酸酸澀澀的想到了一首詩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後記:因為一直在馬背上顛簸,這一天拍的照片反而是最少的,而且出現了很多模糊不清的照片,估計是手抖得厲害的緣故。那天回來以後還興緻高昂的和幾個納西族的漢子拼酒,那時候還可以恣意的喝酒,真好!不過第二天,就很慘,渾身酸痛不說,感覺所有的骨頭都斷成了一小根一小根,大腿內側淤青一片,走路的姿勢要多難看就多難看~~~~~於是只得在麗江很小資的過了好幾天,等身體慢慢的恢復了,才再一次的出發,完成我穿越川西大地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