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安的入口處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座西蜀望月樓。看設計很有漢代建築的特色,仔細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是2005年才修建起來的一個仿古建築,但是我還是頗為喜歡。其實國內好的建築設計師非常的多,如果給他們足夠大的舞台,給予他們充分的設計自由,我想肯定會出來很多很多優秀的建築作品。我們現在的城市太需要一些具備中國特色的優秀建築了,不至於每個城市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高樓,一樣的方塊建築,沒有特色。
2.在雅安我們停留的時間很短,馬上就去了距離雅安近三十公里的上里古鎮。上里古鎮初名「羅繩」,是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邊茶關隘和茶馬司所在地。上里古鎮,東接名山、邛崍,西接蘆山、雅安,坐落於四縣交接之處,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所謂的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出現。它以四川為起點,經雲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騰衝,從德宏出境,進入緬甸、泰國,最後到達印度和中東。也稱「蜀身毒道 」,總長200公里,與西北「絲綢之路」一樣,」南方絲路」對世界文明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3.在古鎮入口處給兒子拍了一張照片。古鎮的街道均為石板鋪成,建築群的房屋為木製樓閣,錯落有致,青瓦飛檐流光益彩,木製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鏤空雕、鑲嵌雕刻組合而成,畫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藝術雖然被歲月侵蝕已殘舊失去了光鮮色澤,然而其工藝的精湛、構圖的精巧卻無法掩飾,凸顯著民族文化的深厚。
4.上里古鎮的建築格局具有以民居為主的空間特色,建築風格仍以明清時期的為主。古鎮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寬,兩邊全是老式的鋪面。古鎮以木結構為主要建築,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願小鎮平安。
一路走進去發現原住民不算多了,但是每一處地方都可以看到悠閑的人在打麻將。
5.在小飯店的店堂裡面看到這個當年的招牌。據飯店老闆說起那個特殊年代,這個偏遠古鎮也未能倖免於難,在1967年的武鬥中鎮裡面死了不少人呢!
6.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古鎮實在太偏遠了,來這裡的遊客非常少,看到最多的還是這些各個地方藝術院校的學生了,他們在這裡一住多天,每天就在街角巷尾寫生,我想收穫一定不少,因為這裡的格局還是保持的很完整。
7.古鎮民居保存得比較完好,多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寬展的戲壩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頂戲樓,是川中場鎮不多見的巧妙設計。就在這條街上,我走累了,於是找了一家茶館,搬了一張椅子坐在街邊,一邊喝茶一邊看看遠處開始綻放新綠的樹,突然想到那句話——現實安穩,歲月靜好!
8.好動的兒子可沒有我這樣發獃的愛好,不用多久就和茶館里的人熟悉起來,纏著人家教他斟茶,只是可惜小傢伙人比茶壺也高不了多少,這個斟茶的動作實在完成的很勉強,也許是因為這裡的遊客實在太少了,茶館內外也就我和兒子兩個客人,於是小兒子玩得不亦樂乎,還強迫我給他拍照,留下他斟茶的高難度動作^_^
9.有兒子在的地方絕對不會感到寂寞,總是會發生很多好笑的事情,他才在這條街上轉了一圈,就引誘了一條小狗回來,兒子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小黑」,一叫它的名字小黑,就喂它吃牛肉乾,幾塊牛肉乾下去,小狗聽話的一塌糊塗,跟著兒子腳前腳后的跑著,只是很可惜,我和兒子接下來還要去很多很多地方,不可能一路上帶著這樣一條小狗,所以走的時候給兒子和這條小狗拍了一張照片留念,兒子還為此掉了幾滴眼淚呢!
10.古鎮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館,只是來得人實在太少,但是就是因為少了人群洶湧,卻多了難得的幽靜。這個就是兩難的事情,人多了,古鎮少了韻味,人少了,古鎮里依賴遊客的店就難以維持下去~~~~
11.這座高橋建於清乾十四年。為三卷供橋,橋下東西兩端各有一人行道,橋上、橋下東西兩端各有一人行道,橋上、橋下皆可通行,又稱清代立交橋。
12.這座橋建於清乾隆41年,稱為「二仙橋」 (單孔大跨度石拱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當年的董永和織女就是用這條橋每年相會的,所以現在還會有一些想要相依相守的有情人到這個橋上拍照留念的。
13.太喜歡這裡的風景了,和兒子在這裡待得時間最久,兒子玩水玩得身上濕透,好在溫度高太陽炙熱,也不怕他受涼,只是怕太陽曬壞兩個人的皮膚,還是在街邊小店買了兩頂據說是手工編織的草帽戴起來。
14.戴著草帽的兒子居然特別的像女孩子,被我取笑了半天,直到兒子嘟著嘴不高興的說自己是小男子漢要保護媽媽的,我才大笑著才罷^_^
15.走在古鎮裡面難免會看到這樣人工痕迹明顯的擺設,紅燈籠幾乎是所有古鎮必不可少的元素,想來因為紅燈籠成本低、營造效果好等因素,才會讓所有的古鎮都千篇一律的模仿吧!
16.這就是近處的二仙橋,上面正好有情侶在拍照,我就不走上去打攪了,委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才好呢!
17.在橋下兒子自己發明了這個動作,說是送顆心給我,讓我大笑中忍不住感動^_^
18.古鎮大院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院內雕刻歷經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內容以川戲摺子戲和歷史典故為題材,其獨特的鑲嵌式雕刻工藝,實為地方一絕。 我痴迷於大院裡面的細微之處,兒子就安靜的坐在外面等著我。
19.這是古鎮上的磨坊,現在雖然棄之不用,但是保留的還很完整,只是裡面的好多用具我也說不清楚是什麼,雖然邊上有個古鎮老人很好心的給我們解釋,但是老人帶著濃厚地方方言的普通話,實在讓我們母子猜起來很費勁,不過大致還是明白了七七八八。
20.這裡是這個古鎮裡面官做到最大的一個人的府第,據說以前是武狀元,裡面還有很多很大的石砣,據說這些石拓以前都是那個武狀元鍛煉用的,我和兒子試了試,一個也拿不動,呵呵。這裡的門上都雕刻了很精細的花紋,每一扇門上的圖案都是不一樣的,我一頓狂拍,兒子就在園子裡面跑來跑去的玩。
21.到了這裡就是古鎮已經開發部分的盡頭,再走下去就看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農田,更遠處有一些真正的老房子,只是小路泥濘,帶著孩子過去頗是不便,雖然知道走下去也許可以真正的體會到古鎮的古老,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把腳步停留在這裡。
22.順著古鎮後面的小路回來,發現這裡的規劃還是很有意思的,不管那條街道總是會有一條或大或小的水道伴隨著,水聲潺潺,確實讓這個古鎮有了別於其他古鎮的特色。上里古鎮作為四川的十大古鎮之一,我想之所以能以水墨丹青的特質獨領風騷,正是因為以水為魂打造的這樣一個最具自然神韻而乏人工斧鑿的格局。
23.居有竹,是我喜歡的感覺,只是這房子看上去明顯空置很久了。一個失去生活狀態的古鎮其生命力必定是不會長久的,這是我淺顯的感覺,不知道開發這裡的人是如何想的。希望引以為戒呀,不要一味的考慮到旅遊帶來的利益,還要考慮到長遠的保護才是,這樣才不會讓這樣一個美好的古鎮淹沒在利益驅動之下的過度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