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三中全會的意識形態分析(五)

作者:雲起石  於 2013-11-28 11: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政治雜談|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三中全會, 意識形態, 分析

第四,在新的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當前,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新階層,無疑也屬於人民這個範疇。但是,不必諱言,他們的思想意識,由其基本利益取向決定,與馬克思主義具有相當的對立性。也許他們在表面上還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但他們的擁護,是建立在逐步擴大自己的經濟基礎,逐漸掏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最終實現改旗易幟的預判和預期上的。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兩種改革觀的鬥爭。這裡分幾個環節分析一下。

 

(一)對新階層的基本判斷

 

這些新階層,其主流對激進的向西方接軌的主張,有本能的反感。但這不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基礎上的,而是因為那種激進接軌的主張,會造成社會動亂甚至國家解體,直接阻斷他們的經濟實力的發展,破壞他們期望的逐步向西方接軌的「大業」。同時,這些人也有基本的民族意識,願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擔心,某一天,共產黨會根據《共產黨宣言》昭示的原則,實現公有制。這樣,自己的人生價值,歸根結底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他們希望共產黨在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為他們的發展營造一個必需的內外部經濟社會環境,扶持他們的發展,淡化階級意識,最終實現改旗易幟,放棄《共產黨宣言》所規劃的目標。對這些新階層,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新階層,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更是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有活力的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調動這個群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活力;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這個新階層,還沒有在實際中形成一個穩定的階級。

第一,這個新階層的發展,不足四十年的時間,至多是兩代人。這還不足以形成一個有著明確意識的穩定的階級;

第二,這個階層要發展成一個階級,就必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封閉性。這是這個新階層所不具備的。

就封閉性而言,現階段的發展,私營經濟競爭激烈,國內外的宏觀、局部環境也並不很穩定,只是表現出某種趨勢,所以很容易發生階層流動。處在這個階層的,少數可以上升到當前必須提出改旗易幟的明確主張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意識的圈子,多數就是隨著整個國家的發展,把握各種機會,得到整個社會投資的平均利潤率,穩定在一個狀態下。還有一些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還面臨著破產的壓力。而且,這個階層的多數,其實本人就出身於勞動人民。他們與勞動人民有著深厚綿長的情感、利益關係;

就獨立性而言,這個階層的經營活動,還需要在國有經濟處於主導地位的前提下,發揮一些輔助、配套、補充、服務的功能,以求得自己的發展機會。有些還具有一定的買辦性。處在這樣的地位,他們本能地對體制內的僵化、腐敗,以及跨國資本的威勢,有一種反感。但這種反感,又往往在政治教科書中灌輸的「封建官僚和帝國主義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壓迫」的模式下展開論述。這種思想理論的貧乏,實際是其不具有現實獨立性的反映。

所以,這個新階層,有向一個階級發展的可能,但目前尚未成為一個穩定的、強大的階級。我們既要看到其「階級異己性」,也要看到其不穩定、可以爭取轉化的「可塑性」的一面。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其從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到逐步接受共產主義的理想。即便不能接受共產主義理想,在現階段,只要願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有時可能有過激的言論,但本質上和一些極端的自由派、「帶路黨」等,還是有原則性的分歧。

 

(二)與新階層進行積極的嚴肅的鬥爭

 

在前述的基本認識下,正確的做法,就是在經濟發展中,充分扶植,創造空間,激發活力,鼓勵創造,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同時,也要進行積極的、嚴肅的說理鬥爭,使其能夠真正全面、辯證、歷史地認識一些問題,逐步真正在思想上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這種鬥爭,我們要摒除你死我活的二元對立思維,確立超越包容的辯證思維。

 

一、正確、全面理解基本原理

 

就基本理論的層面,我們要深入理解我們都很熟悉的一條基本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這個「經濟基礎」,是指生產關係,上層建築,就是政治、法律、宗教、意識形態等主流觀念和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

我們一般的理解,可以說是「靜態」的。就是我們都清楚的: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並鞏固先進的制度,然後就是要堅持這個制度,對各種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嚴防死守,確保社會主義制度長期堅持,最終戰勝資本主義。而改革開放的實質,毋庸諱言,就是要重建和引進中國和外國資本,承受一定程度的剝削。這些資本力量,不可能滿足於只獲得經濟利益,必然會對制度提出自己的要求,必然會追求「以自己的面貌改變世界」,即以符合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利益偏好的制度模式,成為整個社會的基本制度。這就與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的理想信念和基本制度,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我們一直保持這個靜態的理解,面對改革開放的現實,自然會產生兩種思想傾向。一種就是停止改革開放,甚至扭轉一些政策乃至法律的成果,走回歸「純粹」的公有制的路,實際是回頭路;另一種就是「適應現實的趨勢」,把改革開放理解成前述的「向西方逐步接軌」。

和這種靜態的理解相對的,就是動態的、歷史的、辯證的理解。我們要看到,改革開放,固然是要重建、發展一個帶有剝削性的階層,也有可能發展到剝削階級。但是,改革開放不是向私有制回歸,不是向西方接軌,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發展和完善,是對黨的領導的堅持和改善。我們所要建立的,是一個公有製為主體,非公有制經濟也佔有重要地位的所有制結構。這種結構下,每一種所有製成分,都會推出自己的代表,表達自己的訴求,宣傳自己希望的制度模式。這就必然對現實的上層建築產生投射。經濟基礎的混合性和發展的不確定性,就會帶來上層建築的鬥爭。有些特定的情況下,這種鬥爭還會很激烈。也就是說,第一,經濟基礎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上層建築的鬥爭和「混亂」將是一個常態;第二,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展國家,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獨立自主,進行現代化趕超,就必須特別重視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我們必須明白,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制度基礎,是必須堅持並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是低水平的,不穩固的,是需要不斷改革發展,加以完善的,更是需要與中國、外國的資產階級和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互相合作,共謀發展的。我們不能在發展中放棄自己的基本制度,那是走上了邪路;也不能拒絕改革開放,那是走上了老路、回頭路。只有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擴展的過程中,勇敢直面現實的複雜性,對各種剝削積極的思想意識,進行各種形式的嚴肅的、積極的思想鬥爭,乃至必要時的政治鬥爭,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這就是對上述基本原理的動態的、歷史的、辯證的理解。這裡尤其要注意,我們要不斷進行嚴肅的思想理論鬥爭。但是,如前所述,我們鬥爭的對象,即這個新興階層,又是人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且與勞動人民、黨員幹部等,都有廣泛深刻的聯繫。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階層,是黨的政策的產物,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這就是新時期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其鮮明的特點。那麼,該怎樣理解,與這些階層進行思想理論上的嚴肅而積極的思想鬥爭呢?

 

二、正確的思想方法和鬥爭方式

 

首先在思想認識上,我們要堅信,引進了一些「雜質」甚至是「異己力量」,不但沒有葬送社會主義制度,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增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黨能夠駕馭的社會財富增加了,能夠調動的資源、手段豐富了,這使得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實踐中更好更快,在更高水平上發揮了作用,展示了令人信服的成就與活力,堅定了我們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這是歷史的主流。

我們要看到,社會主義公有制,要以更豐富的形式實現。當前最核心的,就是增進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增強活力,使國有企業更好承擔戰略使命,履行社會責任。落實這種影響力、控制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帶動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發揮其體制機制的活力,又在實踐中推動其完善進步。這樣,公有制經濟成分和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互相激蕩,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形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完善,實現民族復興的正向合力。這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過程。因為,那些帶有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不會自覺地接受其被主導的地位,而是一定會謀求借著公有制的主導,黨的一些政策的支持,先發展起經濟實力,進而培養自己的代言人,乃至於在黨的相當一級的領導集體中的代表,最終實現改旗易幟。必須認識到,他們的這種策略,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果。

因此,這個充滿張力的過程,能否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關鍵在黨員幹部的思想覺悟。黨員幹部要有堅定的信仰,當前特別要辯證、全面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基礎。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單純,更不是僵化。

這裡需要再次比較一下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

蘇聯的社會主義,可以說是「設計出來的社會主義」。少數先進分子組成一個領導集團,根據自己對理想社會的理解,憑著豐富的資源的支持,就建成了社會主義,且很快達到很高的水平。但隨之就進入了僵化狀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總結為「湊出來的社會主義」。中國無法單純地依靠自己的資源,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只能是獨立自主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基礎建設,建立起完備的但卻是低水平的國民經濟體系。之後,要達到高水平,就必須既要堅持基本制度,又要改進具體的體制機制,更要激活資本的力量,獲得相當的效率。既然要激活資本的力量,就要把資本當做合作夥伴,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其意識形態和制度訴求的傳播,就不必大驚小怪,也無法嚴防死守,只能有效駕馭這種意識,在動態的過程中,保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

要實現這種有效的駕馭,真正做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就要弘揚中國文化傳統,超越西方文化傳統,採取正確的思想方法。為了能夠更好理解這個問題,就要選取大家熟悉的角度來說明。這裡,就以中醫和西醫的差異展開,來分析一下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

中醫的核心邏輯,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超越包容,辯證轉化;西醫的核心邏輯,也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二元對立,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辯證轉化的基礎。沒有形而上學,則辯證轉化就是虛蹈的;沒有辯證轉化,則形而上學的結果,必然是僵化。中國和蘇聯的改革結局的不同,中國與美國之間運勢的對比,其思想文化基礎,就在於美蘇都缺乏辯證轉化的智慧,一個是從一種僵化急速進入另一種僵化,一個至今連改革的實際動力都沒有。而中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進入中國之前,幾乎走投無路的處境,其思想文化基礎,就在於在形而上學層面的科學、技術、制度等,中國實際上已經全面落後。而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情況,特別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結合后,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發展,雖有挫折和全局性的錯誤,卻能不斷取得成功,其思想文化基礎,就在於對西方文化實現了真正的超越包容。

中醫有一條基本原理: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裡的正和邪,是一個相輔相成相生相剋的生生不息的互動的過程。可以理解為矛盾的兩個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鬥爭、相互轉化。比如在嬰幼兒階段,以骨血生長為主,有性的慾望為邪;而到了青少年階段,春秋茂盛就是正,但慾望過度又成了邪。中醫講扶正祛邪。但邪完全祛除,又會有新的正邪關係,成為需要解決的矛盾。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生命的基本屬性,是有活力的表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0: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