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三中全會的意識形態分析(四)

作者:雲起石  於 2013-11-28 11: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政治雜談|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責任倫理本位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至王陽明,形成心學思想,其核心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格物致知,更要落實到現實的實踐。如何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呢?就是要通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啟發儘可能多的人的良知良能,形成整個社會穩定和諧的正能量。立德,就是學習、感悟、親證良知良能;立功,就是在實踐中落實、增進良知良能;立言,就是對於良知良能的更全面的、更新的認識,形成著述,啟發儘可能多的人。心學第一次高潮是泰州學派,促成了明朝的一個中興氣象。但卻也沒能挽救明朝,明朝還是終結於中國社會的歷史周期律。

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受到湖湘學派的集中教育,在青年時又接觸了各種思潮。特別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很推崇曾國藩。但蔣介石沒有曾國藩的學問才具,只是笨拙地理解了曾國藩的思想。而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超越了曾國藩。

毛澤東積極投入各種政治嘗試,包括照搬美國的思路,也是落實孫中山最初構想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路線圖——由「湖南共和國」而啟動聯省自治,在一個地方摸索出成功的社會模式后,最終合眾為一,實現一個好的統一的國家體制。

如果一直這樣嘗試下去,毛澤東最終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歷史謎題。而歷史的事實是,一個接受了完整的湖湘學派的教育培養,傳統文化學養深厚,又對中國社會現實有著深刻理解的年輕知識分子,隨著自己的老師楊昌濟——也許還有楊開慧——來到了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中心北京。當時的政治,已無中樞可言。而思想、文化也是莫衷一是。在北京大學遊學期間,毛澤東與圖書館館長李大釗之間,建立起超越領導與臨時工,也超越師生的關係。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不是毛澤東的套話,而是那一代先進分子共同的思想歷程的總結。這是對中國歷史的轉折點的深刻把握。

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責任倫理本位,又有致良知的思想。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不同的人的地位、經歷、學養、認識水準等又是不同的。用什麼方式才能使大多數人的良知良能激發出來,就成為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的核心問題。

作為被先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進行了各種嘗試,卻都沒有成功。根本原因就在於,以後發展的處境,處於被侵略掠奪的境遇,外部環境根本不可能是友好的。而人均資源匱乏,人民如果不能被動員組織起來,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趕超,則龐大的人力資源,就不是優勢,而是基本無解的先在局限。如果一直不能完成這種組織動員,則中國將和其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一樣,只有幾個和西方比較接近的群體聚集的飛地。這些飛地與本國的大多數人民的經濟生活脫節,卻與本國的已經腐朽沒落的階級有著直接間接的聯繫,對外具有對先發展國家的依附性。如此,這些飛地,事實上就是先發展的西方世界,對該地區的財富汲取的吸管。至今仍有一些表面上獲得了政治獨立的國家和地區,還沒有擺脫這樣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文明自信的偉大民族,一旦一種思想理論,能夠使大多數中國人真正振奮精神,完成現代社會的組織建設和動員,使中國獲得真正的獨立自主,逐步實現對西方的趕超,則這種理論,雖然會觸及剝削階級的利益,甚至指向消滅這些階級,仍然會得到全國人民,包括出身剝削階級的先進分子的信從。俄國革命的成功,就讓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這樣的希望。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社會先進分子,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了勇敢而艱苦的探索。最終,是有著獨特的知識結構和閱歷見識的毛澤東,在百折不饒、愈挫愈奮的中國革命實踐中,一步步在理論上完成了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對接,實際是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基於中國自身傳統的,對西方資本主義工商業文明進行超越的探索。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個世紀的探索追尋的最後完成,是中國對西方實現趕超的思想基礎。此後的實踐,仍然會有挫折和失誤。但是,只要堅持這樣的思想基礎,這個進程就是磅礴向前,不可阻擋的。

 

(三)毛澤東思想的核心——群眾路線及其決定性意義

 

今天,就中國與蘇聯的改革的不同結局展開分析,從各種角度、各種立場,都會得出自己的結論。從文化傳統決定的黨的意識形態與黨建原則展開分析,也可以理出一個脈絡。面對幾千年的私有制的歷史積澱的軟硬實力的全面優勢,社會主義的事業雖具有進步性,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但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因此,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鍵在黨。不論蘇聯還是中國,如果沒有一個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保持著生機與活力的堅強領導核心,亡黨亡國,分裂解體,其實是最自然的結果。因此,可以說,分析中蘇兩黨的差異,是解釋中國和蘇聯改革不同結局的真正要害所在。

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中共與蘇共的理論基礎並無不同,且在一個時期內,其建立和鬥爭,都是在蘇共的指導幫助下進行的。但在延安時期后,中共在蘇共面前徹底獨立,兩黨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中蘇兩黨,都強調對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教育和組織。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建立和發展的根本意義所在。但中國有著自己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中最核心的是責任倫理和「致良知」的思想。這種思想,和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者的歷史創造的主體地位的論述結合,形成了群眾史觀之後,就會轉化為對人民群眾的信賴、依靠和啟發的意識。

這種意識的核心,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共產黨員好比種子」,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自己如何「建功立業」,而在於實踐中啟發儘可能多的群眾的儘可能強烈的歷史主體性的自覺。毛澤東在七大閉幕式上的講話,收入選集的題目就是《愚公移山》。在毛澤東的論述中,愚公的不懈鬥爭的價值,不在於自己創造奇迹,而在於以造福於民的誠意,直面「常理常情」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的勇氣和意志,最終感動了「上帝」。毛澤東強調,這個「上帝」,就是人民。共產黨員為人民的利益奮鬥犧牲,並不能包打天下,而是一定會面對「壓力山大」的近乎絕望的局面。但共產黨員以自己的奮鬥犧牲,真正感召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自覺,這種自覺發揮出來,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達成任何目標。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信念,這就是共產黨力量的源泉。這就是群眾路線的根本意義。

相比於中國共產黨經歷的艱難曲折,蘇聯共產黨的主客觀條件要更好一些。黨的奮鬥歷程也是可歌可泣的。但只要黨員幹部真正勇於犧牲,堅韌鬥爭,以蘇聯的資源,人民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蘇共曾經取得的成就,有些至今還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鬥的目標。但另一面是,正因為不需要做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而是可以沿著一個計劃,近乎筆直地建設成一個發達的社會主義,所以蘇共對群眾路線,可以說基本沒有認識。

列寧強調:路線確定后,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斯大林更進一步說:「技術決定一切,幹部決定一切!」「計劃就是法律。」

可以總結一下,蘇共和中共,在思想上的一個根本差異就是:一個是相信少數先進分子,可以替人民群眾做出決定,人民群眾只須被動接受領導;一個是相信少數先進分子的最大意義,就是啟發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激發出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不斷實現創造歷史的主體性地位。

就是這樣的差異,使得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建設、發展中,一個逐漸僵化,脫離群眾,一個始終以人民群眾「高興、滿意、答應」作為標準,不斷反思、調整。

在改革中,蘇聯則從僵化保守,使體制難以為繼,急速轉向自我否定,不相信人民,卻迷信西方兜售的制度和思想意識,最終放棄了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僅憑「善良願望」改旗易幟,其結局只能是亡黨亡國;

中國共產黨則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群眾路線,立足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以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改革的根本動力和目標。這裡需要說明,這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當前可以等一等的「歷史方向」,而是要實實在在改善公共服務,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對於在特定階段承受較多成本的群眾,也在其有生之年,實現了切實的補償。下一個階段,由於條件的變化,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儘力避免某一部分群眾,為改革承擔主要成本,且更要注意改革分配製度,縮小貧富差距。

只要堅持群眾史觀,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形式,實踐群眾路線,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凝聚起無窮的力量。

 

總結歷史,我們應該明確,所謂「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部分,是一個有機的內在聯繫的整體。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其核心就是,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要準確把握中國社會現階段的基本矛盾與主要矛盾,真正理解、提煉出現階段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最迫切的意願和要求,把實現這個意願和要求,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牢牢把握,毫不動搖,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大的公心和誠意,凝聚起各種力量,調動起各種資源,形成攻堅克難的正能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最廣大人民的最迫切的意願,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社會公正與秩序;在建立新中國之後,最廣大人民的最迫切的現實的意願,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時的現代化,就是工業化;在國民經濟體系建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並鞏固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迫切意願,就是發展經濟,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共同富裕,完成近代以來的民族復興的偉業。

黨就是在各個歷史時期,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準確提煉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迫切的意願,一次次確立、堅持、實現了正確的路線,才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小概率」事件,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這才是最大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最核心內容,就是肯定和實現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性地位,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民既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更是現實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組織、啟發、依靠的對象。如何實現對各個時期的人民群眾的組織、動員、啟發,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就是決定共產黨的命運的核心問題。

再有,中國的實際情況是錯綜複雜的,什麼才是共產黨在全局高度必須把握的最大的實際?什麼才是中國共產黨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必須提煉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迫切的意願和要求,只有把握住、實現好這個意願和要求,才是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核心價值觀,才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真正的統一的正確的著力點。

當然,強調這一點,並不是忽略大多數人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即將基本原理與現階段的、本地區的、本部門的、本單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而是提請注意,對人民群眾具有自然的血脈相連的淵源與情感的一代人,也是在殘酷的鬥爭中,淬鍊了理想信念,經受住了考驗的一代人,已經隨著自然規律的作用,逐漸淡出了一線,離開了人世。在新時期以來,一些黨員幹部,包括高級幹部,在基本立場上,出現了一些迷失,以種種「客觀實際,現實需要」的理由,實際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甚至迷信西方兜售的一些體制和價值觀念。因此,這裡有必要正本清源,強調對於共產黨人而言,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個基本原理,就是群眾史觀;這個具體實際,有著各種理解。共產黨人的具體實際,就是貫徹群眾路線,就是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與部分人民群眾的特殊利益有機結合起來。

這就是各個時期的共產黨的實事求是的正確內涵,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使命。

這才是真正的獨立自主的基礎。中國共產黨不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發展,確立的任務都很艱巨,面臨的環境都很嚴峻,需要戰勝的內外敵人都很強大。而不論階級基礎、理論準備,還是客觀物質條件,相比之下,都是薄弱的。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保持獨立自主,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階段性目標,而不至於被各種「盟友」裹挾而迷失方向。靠什麼保持這種獨立自主呢?就是要緊緊依靠自己的社會基礎,將其轉化為不竭的力量源泉。這就要求共產黨,必須最大程度地動員人民群眾,使自己能夠駕馭各種內外盟友提供的有利因素,而不會被對方裹挾。在革命過程中,要逐步實現對老大哥的獨立性,更要獨立自主地進行爭取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在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環境更複雜,黨的各級幹部受到的蠱惑更花哨,這就尤其需要保持真正的政治清醒。只有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斷地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從人民群眾中獲得保持清醒和獨立自主的動力、認識和無窮力量。

所以說,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樞紐,就是群眾路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世界很小,人民最大。

 

把握住了這個樞紐,我們就可以對一些問題,展開真正的歷史的、辯證的分析。實際上,還是解決基本理論對現實的直接的指導意義。這樣,才能真正深入認識,準確把握一些關乎改革開放基本方向的原則性問題。

關於改革開放的現實的必要性,以及正確方向,前邊已經有分析。後邊主要講一下兩個重要問題。其實,是一個重要問題,即在新的歷史階段,如何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7: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