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透視令胡錦濤煩惱和擔憂的薄熙來

作者:雲起石  於 2012-4-6 05: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重慶模式和薄熙來|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薄熙來, 胡錦濤

作者:安瑪 2012/3/21 & 2012/3/26
                                  

1)獨缺起碼的民調 胡錦濤慎重考慮后倒薄餡困境
自從中央在15日倒薄以來,薄熙來迅速成為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新聞明星,國內輿論被嚴格管制,烏有之鄉在被關閉了五天之後重新開放,但是發帖的權利被沒收了,所有關於薄熙來的文章全部嚴禁。

國外卻相反,星期天在家看電視,看到加拿大電視台上一幫現任和退休的高官正舉行薄熙來研討會,回憶各自在加或在中國與薄熙來直接接觸的往事,眾人一詞認同薄熙來是一個具有開放眼光的官員,不會是文革餘孽;在美國一個幾乎從不播放中國新聞的電視台,居然看到了一個薄熙來專題節目,轉換另一個頻道又看到國務卿希拉里正在口沫橫飛的講述什麼依據中國的文化背景,薄熙來的未來將如何這般看來薄熙來在西方媒體的風頭已經蓋過了習近平訪美了。

早在倒薄的第二天,安瑪在《就撤職薄,十問胡溫》一文里就表示,胡錦濤如果把倒陳良宇的手法簡單移植到薄熙來的身上,是一種政治幼稚,因為薄熙來的民意基礎遠遠超越陳良宇,是否會引發社會或政治危機有待觀察。倒薄以來的局勢發展,印證了這一點。證明了胡錦濤以為僅僅是得到了政治局常委的投票通過,不需要最起碼的民間民調背書就能到博,而事實上這幾年來政治局集體領導的決策運作,在不少的問題上已經遠離群眾了。

如何探討眼前全球蔓延的這股薄熙來熱背後的深層原因?顯然,國際媒體聚焦薄熙來是因為當局倒薄所面臨的巨大民意的反彈,想通過研討薄熙來了解和把握中國社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安瑪認為,薄熙來現象背後折射的是民眾對於社會矛盾急增和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越來越不耐煩的廣泛不滿,其中政治局核心沒有跟隨社會的變化掌握民意民怨,與人民漸走漸遠是這次倒薄受挫的主要原因。

2)集體領導模式缺乏及時與時俱進
文革后,在鄧小平的強力主導下,中央政治局的集體領導核心格局逐步確立,到了30多年後的今天,已經基本健全了。無可置疑,正是這個集體領導制度帶著國家一步步地朝著復興的方向前進是不可質疑的,屬於是目前在政治領域比較拿出手的中國特色。

可是,隨著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社會矛盾激增,政治局核心的各常委們卻始終還陶醉於既有的成就,比如重大事情常委會討論表決,平時多到地方調研展現親民等等。在胡錦濤看來,多到地方走走就是聯繫群眾,大事情集體討論票決就是程序民主,因此,這種情況的政治局集體決議就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當代聖旨了。

此時,黨內出現了一位薄熙來,他是政治局的委員但不屬於9人核心常委之內。薄的所作所為給政治局常委們正在自我陶醉的領導模式帶來的警鐘。

3)薄熙來何許人也?
薄熙來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兒子,屬於正宗的紅色太子黨出身。在胡溫政府上台時,薄熙來從東北遼寧調到了北京擔任商務部長,外界經常看到薄在記者招待會上與外國官員和記者唇槍舌戰不時妙語連珠,被外國傳媒稱之為是在中國唯一可以使用類似搖滾歌星節拍來主導一場記者新聞會的中國高官。可是,正當外界曾紛紛看好這位擁有搖滾歌星魅力的部長官員在京城的仕途之路之時,在政府換屆的2007年薄熙來出人意料的被調到了遠離北京核心中心的重慶出任當地的第一把手。

何故?具街坊傳聞說,薄得不到上司溫家寶的賞識,傳聞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從商務部與法改委是國務院的對外和主內的兩大支柱部門來分析,如果薄熙來和直接的上司溫家寶的關係融洽,是不會在換屆的時候突然被遠調到的重慶山城的。

然而,遠離北京任職重慶,卻讓薄熙來的政治生涯攀升一個新的高度。幾年的時間,薄熙來把原來毫無名氣的重慶建成了中國最受矚目的地方之一,政治上薄熙來主張唱紅,經濟上大力引入外資和設立重慶自己的主導產業並舉發展經濟,關注民心建設諸多的民心工程,並探索農民工入城的新政策等普遍的社會瓶頸問題,開創了一條有別於沿海的內陸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迅速的就在中國的政壇上發出了特殊的亮光。

4)關於重慶紅歌的爭議
在重慶模式中,最引人爭議的莫過於唱紅歌了。由於民眾普遍對文革極端的忠字舞的厭惡的記憶猶新,一聽到唱紅就搖頭的民眾不在少數,反對重慶模式的極右派們就抓住這個特點反覆宣揚重慶模式就是唱紅等同復辟文革。

其實,薄熙來的唱紅計劃是依據當前的社會道德的大落失,圖謀探討重建社會道德的一種嘗試。文革的極端固然不妥,但是中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建立起的不少成功的文化道德觀曾經結果不少的果實,不該因為文革的失敗就全盤否定。

去年中共建黨90周年,新加坡的聯合早報就撰文說,今天的中國經常強調向新加坡學習,可是在新加坡建國的初始階段,新加坡是向中國學習的。新建國初期的人民行動黨中的親共派,受到中共成功的革命鼓舞,從中移植了不少的經驗,包括清廉與獻身精神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風等等。李光耀在對親共派領袖的悼念文承認,親共派的這些良好的作風對人民行動黨是一種歷史性的貢獻,至今還是行動黨保持與國民良好溝通的一種寶貴的政治資產。

因此可見,源自中共的一些好傳統,由於計劃經濟特別是文革的失敗,在改革開放全面擁抱資本主義后就在源生地慢慢消失了,而在異國他鄉的新加坡卻生根發芽發揚光大。因此適當的恢復過去一些有用的價值對於整個社會的道德重建,是有著正面的意義的,這就是重慶唱紅的初衷。何況,中共的傳統文化不過是重慶紅歌的其中的一部分,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一些世界的名著等構成了重慶紅歌的另外的部分。

如果硬說,唱紅歌就是不妥,請問李源潮這幾年一直都在宣示的要保護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現在大力提倡的學雷鋒,還有習近平最近高調的保持共產黨的純潔性等等,與重慶恢復部分中共傳統的紅歌到底有何不同?安瑪認為,唯一的不同,就是重慶紅歌成了一種風氣,其它的至今還處於還不成氣候的階段罷了,胡書記,我說得對嗎?

5)胡錦濤的煩惱
隨著重慶邁向步步成功,在總書記胡錦濤的眼裡卻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煩惱。何故?中央下屬的一個直轄市的不斷成功,中央領導人本該興高采烈才對。可事實並不如此,原因要從中國歷史和中共體制,與胡錦濤本人的工作作風兩方面談起。

第一,中共體質和中國歷史的關係。任何一個了解中共體質的人都知道,今天中國中央集權是最徹底的,比歷史上的強漢盛唐時期的中國都更為徹底。中央集權的強大當然利弊 各具,但是古代的中國是一個無須擔憂他國的強大的帝國,今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卻把分裂中國作為了對華戰略的一個長期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是必要的。

中共的每一代領導人,都把捍衛國家的統一視為了悠悠萬事 唯此唯大,特別是當中國逐步邁入經濟自由化以後,再加上原來的強勢領導人退出了歷史舞台,新生代的集體對中央集權如何保持,一直是中央政府最關心的新課題之一。其中對地方諸侯的權威管理,被認為是保護中央集權制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現在,來自重慶模式的薄熙來卻總愛自行其事,善於打擦邊球使用與中央不同自選動作推動工作,令胡錦濤有中央權威受威脅之感。如果薄只是在做自我自選動作也罷,但卻偏偏越來越成功,吸引了很多媒體和其它的地方幹部的眼球,如此下去,薄熙來一人威脅中央權威的做法就可能會蔓延到其它的諸侯,現有的黨紀法規將被削弱,中央權威就真的面臨危險了。

第二,胡錦濤的個人風格。胡錦濤是鄧小平隔代欽點的第四代領導人,政治上黨性強,領導作風的長處是善於把持全局的平衡,這對於中國這麼一個大國是相當重要的;胡的個人作風的特點是偏向謹小慎微,習慣於在事前布局周密安排周到,傾向最好是能爭取在萬無一失的條件開展工作。胡的這個特點對於個人也許有好有壞,但是作為舉國之君就肯定是壞多於好了。

比如胡錦濤的智囊就公開宣布,政改和經改不同,不能搞政改的特區而要全國一盤棋的來考量,可能是胡錦濤擔憂政改下放地方會削弱中央權威非常害怕會失控吧。然而,像中國這麼一個巨型的國度,從青藏高原的牧區的各種管理制度到上海北京繁華都市管理制度就有著巨大的差異,東北的林海雪原和海南雲南的熱帶雨林的天壤之別,使得中國政改中的必需的制度創新不下百萬、千萬、億萬吧,若都由中央來統一考量,現實嗎可能嗎?不敢想象。

胡溫政府上台後,確實沒有把政改任務下發到地方政府的計劃與實例,看報道中央針對時弊是做了一些制度的修建,比如清理各省市的駐京辦,制定了消除公費旅遊的方案,消除全國的小金庫,清理公車和公費飲吃等等。安瑪認為,第一,中央政府不該包辦修建這些制度而應發放到地方,然後地方的成果要經過中央的驗收。第二,現在中央所作的都沒有抓到關鍵的七寸,七寸就是公開三公,以上的所有不同名堂的公款浪費就迎刃而解。否則就是花再大的力氣解決以上的問題,各級官員侵吃公款也會以別方式重新滋生新的溫床。

正因為胡錦濤在下放政改到地方問題上的謹小慎微,導致了中央把持著大權忙不過來,地方面臨問題一大堆卻無權更改創新制度的困境,中國社會在胡錦濤主政的十年裡解決問題的速度遠低於新問題產生的速度,社會問題的急劇大量滋生和積累,民怨也不斷的在積累,民意對於這屆政府的滿意度在不斷的下降之中也就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了,遊覽大陸的網站,諸如胡錦濤光說不做,溫家寶騙術高明極不誠實,薄熙來才是實幹家的流言比比皆是。

被社會各界廣泛稱頌的來自廣東和重慶兩地的不同試驗,其實是並不在胡錦濤計劃之內的,胡只能是勉強認同。實際上以今天中國社會各方面制度創新的嚴重滯后,一個地方領導如果真想干點實事就一定要面對現有制度改革的。汪洋薄熙來這樣的主動要求制度創新嘗試的幹部在中國大約只佔地方幹部的1%,其餘多達90%的幹部都是把精力用於討好奉承上級就能保官陞官,上面下達的任務就行禮如雲的走過場,剩餘的精力大概就用於動腦筋鑽一些法規的灰色地帶侵吞三公經費的便宜,還有的小部分比例的幹部大概就是成心敲詐貪污的影響極壞的蛀蟲了。

在這次兩會上,汪洋就公開講,廣東想改革相關制度中央不同意,烏坎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制度創新,朱小丹在一旁插嘴說,沒有創新的解決辦法,以解決的問題就會可能還會重來。薄熙來在此類的問題上從來都是完全不吭聲的,薄與汪洋不同不願意請示中央,喜歡打擦邊球,這是讓胡錦濤感受中央權威受到威脅的一大原因。也許作為太子黨的薄熙來比其平民出身的汪洋和朱小丹的膽子更大吧。

一言而蔽之,一方面中央政府基於對國家統一的責任感要求始終保持強勢的中央權威,特別是在失去了政治強人色彩的新生代如胡錦濤尤其看重中央權威對管理國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貫謹小慎微的胡錦濤規定政改需要中央統一部署造成了地方無權自行創新制度而面臨著大量的社會問題堆積如山。

汪洋薄熙來等人主動開展地方的整改,特別是薄熙來最愛做自選動作的做法更加大了胡錦濤擔憂中央權威的流失,還有重慶模式的不斷成功也有引發其它地方幹部效仿薄熙來的趨勢,胡錦濤能不煩惱?

6)薄熙來的立場
薄熙來從政后,一直就是一個思維獨立作風強勢的官員,隨著閱歷的增加薄越發感受到中共目前的體制官僚弊病叢生阿諛奉承風氣蔓延,並不能很好的體現大多數人民的訴求有脫離群眾越走越遠的趨勢。薄本人沒有權力從大的層次改變政府整體的權力生態,又不願意隨波逐流,所以他選擇了與現行的官場保持一定得距離走自己的路的方法。

薄熙來還最反感中共官場固有的很多不成文的潛規則,薄認為如果做足這些潛規則再加上全套遵守那些一套套陳規舊習,一個人的精力已經被消磨大半了。於是薄採取了不理睬流行的潛規則,在不違反現行黨紀國法的前提下,也儘可能避免與那些整套套的陳規舊習打交道,結果薄熙來的作風與一個膨大的官僚機構產生碰撞就是鐵板錚錚的事了。

倒薄后,許多人都說事前無法想象薄熙來能有如此強大的民望,深究薄能夠得民心的一個突出的關鍵,就是薄做事的出發點和實施過程都是把為民謀利放在首位,做到了絞盡腦汁協盡全力討好民眾,這與當今中共官場泛濫的協盡全力討好上司,絞盡腦汁鑽營灰色地帶官商勾結魚肉百姓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這也解釋了為何在倒薄引發的全國性民意的反彈中,在薄熙來工作過的重慶大連瀋陽北京等地的反彈最為厲害的原因。

倒薄后,安瑪請遠在東北的親戚郵來了一些當地微博的評論,其中有:

薄熙來始終把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真正體現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錚錚傲骨

薄書記的工作作風是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永遠的牽掛的一個典範

7)胡錦濤的擔憂
在胡錦濤的眼裡,薄熙來目無上級的強勢但有效的工作作風雖然會帶來一些煩惱,但是對於經歷了儲君十年有著小媳婦終於熬成婆磨練的胡錦濤,世人早就習慣了胡在無論外交還是內政上的有具備的百忍成金的忍功了。因此如果僅有煩惱,胡錦濤是會繼續忍耐保持彼此和諧不會與薄翻臉的。

但是,隨著近年重慶成功的聲望越來越響,同時絲毫都不改變其高調強勢勇往直前作風的薄熙來,加上十八大的臨近,不禁讓胡錦濤在煩惱之時又新增加擔憂:目前的胡溫體制可以勉強和薄熙來合作,十八大后將進入的習李體制,能駕馭人氣不斷抬升的薄熙來?

站在胡錦濤的立場,政治局集體決策機制是保證黨的集體領導,保證國家能安穩的邁步前進的主要基石,一個目中無人但卻又是民望高企的新政治強人,對於黨的集體領導體制無疑是有害無益的。因此,在十八大即將召開的當前形勢下,為了黨的事業和國家穩定的大局,胡錦濤經過了慎重考慮,不得不使用破釜沉舟的勇氣,在卸任前作出最後的大動作倒薄,目的就是捍衛政治局集體領導體制平穩交接和交接后的順利運作,使用中共的政治術語就是倒薄是胡錦濤為習近平順利接班作出扶上馬送一程的一個具體安排。

胡錦濤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人,謀划政治大動作的出發點和著眼點全站在黨的立場和國家利益的大局來考慮的。然而,這一次胡錦濤卻踢到了鐵板,錯在哪裡?錯就錯在胡的思維與中國的社會實際和廣大人民的意願脫節了,以為政治局集體投票通過的決議就一定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了,胡錦濤這次還錯在了他布局的有關具體維護政治局集體領導的作法顯示了胡的格局和視野太狹小了首先需要改革式的與時俱進了。

8)胡錦濤的失誤
胡的第一個失誤
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的奧胡會,奧巴馬開場白的禮節性的問候語"家裡的事還號碼",胡笑答"很好",被大陸網站廣泛解讀為這是奧巴馬犀利的雙關語,奧巴馬這一純屬禮貌性的善意問候在大陸網友間掀起熱議潮,尤其是其中的薄熙來事件聯繫,頗具娛樂性。

比如,奧巴馬此言意有所指、一語雙關啊,你懂的很有深意和政治內涵意味深長典型的深話題,瞬間亮了等,直指國內薄熙來事件。有的網友笑稱:奧巴馬太不厚道了奧巴馬堪稱幽默帝,開始走拉家常這一中國路線了,有的甚至稱:奧巴馬錦里藏針,話裡有話,高手也。北京的學者吳偉也調侃表示,國外敵對勢力如此發問,肯定是別有用心!他明明知道咱最近家裡不太好,一片亂糟糟,都焦頭爛額了。

這次倒薄遭遇了嚴重的阻力,胡錦濤本人的失誤無法否認。從官方至今還嚴格禁止網民對倒薄事件發言,就知道民意高度挺薄的程度了。先不提民意的判斷是否正確,就算民意全部錯了,胡錦濤如果事前能把握準確的民意,就不該在此時倒薄,而是起碼在與民意作了廣泛的溝通並得到了相當的認同后才動手,因此倒薄一事與人民的感受和意願脫節,是胡錦濤的第一個失誤。

胡的第二個失誤
胡在把中央權威的責任和義務當成了沉重的包袱,因此在面對薄熙來不斷的挑戰中央權威的作風上缺乏自動正確的對應之道。想想看,如果薄熙來對中央權威的挑戰的目的是要在重慶建立一個獨立王國分裂國家的話,胡錦濤倒薄將不費吹灰之力;但是薄熙來的對中央權威的挑戰僅僅是對於現存的官僚體制的不滿,通過自己的行動為解決中國社會的普遍矛盾做些探索的話,在群眾眼中的胡薄矛盾,道理就在薄熙來的一邊了,這就是網民普遍挺薄的一個原因。

其實,胡錦濤對來自薄熙來對中央權威的挑戰無須忍讓,更無須因為受到挑戰就過度聯想到其它諸侯效仿而威脅到國家的統一了。胡錦濤該做的就是把中央權威的功能作出具體的分界,一方面,在國防軍事領土完整和黨組織政府部門的調動等問題上,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另一方面在處理當地發展和解決本地區沉痾陋習的問題上,中央政府要對地方放權並加以適當的制度監管。這樣一來,總書記擔憂中央權威受損的合理部分得到了保障,中央權威過度集中帶來的地方難以治理的老大難問題也會慢慢的逐步解決了。

胡的第三個失誤
胡錦濤至今還認為政改不能效仿經改,必須由中央政府統一部署的作法是違反中國的實際的,直接激化了薄熙來在地方的積極改革,與胡錦濤擔憂的中央權威不保的彼此矛盾。

以中國之龐大,人口之眾多,地域差別之巨大,地方產生的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問題,不是身在高位的中央官員可以明了的,就拿產業的自主創新為例,人人都認識了唯有身在市場前沿的企業才是產業自主創新的主體。社會管理制度的自主創新也同樣,處於問題產生第一線的地方政府才是各種制度改革創新的主體,胡錦濤的指導思想繃住了地方的手腳,中央政府包攬權利,卻沒有精力對地方大概有上千上萬上億之多的地方問題,提出逐一的具體改革方案。

正是由於胡錦濤指導思想的保守和錯誤,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的產生的新問題遠遠多於中央政府能夠著手解決的舊問題,結果就是今天的社會問題越積越多,網友對胡施政十年的評價是光說不練」「口號治國,期待胡錦濤能夠作出反思。

網上有觀點提出胡錦濤面對重慶的步步成功,有功高蓋主會影響中央權威的擔憂,這樣的觀點如果不是屬實的,如何解釋胡錦濤在長達五年的時間一直拒絕踏入重慶一步?如果是屬實的話,胡錦濤的小格局到了庸人自憂的地步了。

首先,總書記 比起省委書記和市委書記等,並不存在著必然的高智商優勢,職位的高低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時也運業命也,這幾種因素合力的結果,能力的高低往往與職位不對稱,因此總書記絲毫不需要為下級的取得優異成績煩惱。

其次,身在中央高位的總書記,今天是朝核明天是伊核,後天就是南海東海的緊張了,這與專心致志的解決地方問題的汪洋薄熙來,在精力的配置上是不可比擬的。因此地方官員解決當地事務的成效好於中央官員才是正常的,除非地方諸侯心不在焉不務正業,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專營灰色地帶貪污后受賄了。現在中央官到地方調研,動輒給地方發指示是一種居高臨下的作秀心態,久而久之,高官們就自然地對地方在沒有接受中央聖旨之下作出的成績,有一種難以接受的高官情節了。

最後,一個總書記的責任,不是期待自己比每個下級都高明能幹都有指導下級的能力,而是能夠準確地了解每一位官員的長處短處,揚長避短的把恰當的官員配置到合適的位置,越多的下級官員的實際成績超越總書記本人,總書記就越成功,這才是一個總書記應有的視野和高度。

胡的第四個失誤
胡的第四個失誤,安瑪以為大概就是用人的愛好和偏差了。記得08年胡錦濤主導的中日東海協議一公布,國內慣例封網噤聲,海外網站的質疑卻鋪天蓋地,而該協議經不起最起碼的推敲,自然也就無法避免被當方面擱置的命運了。

無人相信胡書記會有意對日出賣中國領海主權,胡原來的想法是想通過在東海油田對日本作出一些經濟讓步,緩和中日關係營造周邊的和諧。但是這個協議最後因為在主權論述的嚴重漏洞,被貪婪的日本所利用成為了圖謀侵持中國的東海主權的工具,最後由中國政府單方面擱置了。

日理萬機的胡書記,並不詳細的了解中日過去十幾年劃線談判的來龍去脈,也不是國際海洋法專家,胡的提議本該由外交部的官員和還是專家專門來把關主權不會因此受損才對。可是這麼一個涉及主權弱化淡化的低級大錯,能夠出台完全是外交部的官員把落實領導人的提議當成頭等大事,把在堅持國際法條文基礎上捍衛國家民族利益,這些屬於一個外交官員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拋之腦外的結果。

在海外的網友的頻頻質問下,外交部的楊潔篪武大偉等人使用不惜歪曲鄧小平的原話,篡改事實來為出賣主權的協議詭辯,這麼一個低級大錯誤,普通的網民都看清楚了,資深的外交官不懂?非要到被日本官員當場扇耳光才住嘴。

安瑪是當時參加那場辯論的海外網友之一,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我們的外交官員媚上舔上,到了可以把國際法常識和國家民族利益全部歪曲來忽悠網友的地步,當時安瑪就撰文(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查閱安瑪的博格),胡錦濤在東海協議的犯錯是被這幫阿諛奉承的官員拖累的,如何不進行必要的反思,身邊依然圍繞著大批專門牟取私利而拍馬吹牛的小人,實在令人擔憂。

事後,從不見胡錦濤對此有過任何反省。現在看來,胡之所以在倒薄問題上表現出和真正的國情民意差距太大,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著必然的聯繫。作為一國之君,擦鞋抬轎者太多了,不能想象,胡書記英明」「胡總雄韜大略」「胡書記出手不凡等等的媚言非常可能是經常的如雷貫耳。而一味追求政令出中南海的伏貼式的部下就很難把握真實的國情,胡應當考慮多僱用幾個象薄熙來似的擅長忠言逆耳的部下才對。不知道胡書記是否還記得08年中日東海協議的風波,也不知道胡書記是否認同手下的官員太過阿諛奉承,是導致胡書記在把脈國家和人民訴求方面出現大偏差的一個根源?

胡的第五個錯誤
第五個錯誤,安瑪認為是胡書記未能處理好倡導公平競爭和黨的制度建設的相互關係,身為總書記的視野和格局都太小了,急需做與時俱進的改革,否則不但會誤己還會誤國,何以見得?

世人已經看到了,胡書記以自己慣有的謹小慎微處事方式,喜歡布局完好政令暢通,對於思維獨立作風強勢還常常語言帶刺的薄熙來之流當然是不大感冒的。這種不感冒隨著重慶模式的步步成功轉變成了一種擔憂,胡擔憂換屆后的新班子無法駕馭薄熙來,於是在十八大提前出手倒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確保十八大交接的順利進行,也是為了捍衛中央政治局的集體決策制度不會受到來自帶有政治強人味道的薄熙來可能的衝擊,安瑪相信,倒薄的確是胡本人出於當前的形勢和大局,經過慎重考慮的決策,是胡錦濤從捍衛集體領導體制的黨性原則出發在卸任前作出的最後的政治大動作,

安瑪舉雙手擁護胡錦濤從大局出發捍衛政治局集體領導制度,因為集體領導制度不但是中國人民在經歷了毛澤東獨斷專橫造成的慘痛教訓的寶貴遺產,也是成就了過去三十年的國家不斷發展和壯大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因素。

然而,胡錦濤應當銘記,人類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任何的政治制度的改革都是永無止境。今天的中國能否成功重新崛起的一個關鍵,就在於是中國人能否建立一套有別於西方模式的,擁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民主政治的制度。而中央政治局的集體領導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不斷創新,就這個中國特色民主政治模式在頂層設計的一個關鍵。

環顧全球,今天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當中,一個國家國內的體制是競優還是競庸,或者是競劣決定了該國屬於優等國,還是庸俗國,或者是劣等國。
今天的中共總書記,在思考捍衛和建設政治局集體領導制度的時候,安穩運作是必須的前提,但僅僅是安穩是遠遠不夠,能否做到任人唯賢選賢興能同樣是考驗集體領導制度能否成功的一個主要的標誌之一。

通過倒薄后輿論大討論,人們了解到了在薄熙來身上有著一些被群眾廣為讚揚的為官之道,理應成為中共的固有資產。比如,薄批判時弊的犀利把握民情的準確,並能提出一套能引發民眾廣泛的共鳴的實際方案,這就解讀了為何倒薄后,挺薄的民意遠遠超出了重慶輻射到了全國。毫無疑問在薄熙來身上所體現的能夠審時度勢提出贏得民心的政治嗅覺和具體的領導能力,相信在全球所有的政黨不論在朝在野都會是一份難得的財富,中共不能也不改是一個例外。

還比如,由於缺乏必要選舉的長期上級委任制,今天的中共官場一片維上欺下,只要拚命討好上級就能保官陞官的官本位惡習早已根深蒂固了,而薄熙來的工作作風卻反其道而行之,施政的出發點和宗旨始終把為民謀利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協盡全力討好群眾,頗有出於污泥而不染的味道,導致了薄熙來工作過的重慶大連瀋陽和北京等城市在這次全國性的挺薄反彈中表現最強烈,這不正是今後中共官場改革一個方向?

真正的捍衛集體領導制度,該制度就不僅只有制衡最高領導人權力的功能,同時也該必備包括薄熙來在內的可以容納黨內各種各樣的賢能,在集體領導制度內都擁有各自才幹發展的空間,從把集體領導制建立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選賢興能制度的高度來思考,這才總書記本該具備的大視野和大格局。只有國家各級權力的仕途競爭先競優了,中國方可順利邁向國家的現代化成為優等國。

薄熙來的優點鮮明不假,但缺點同樣突出(在胡錦濤和很多人的眼裡是如此),胡錦濤應當通過制定相應的黨紀黨規使得有才華的人在集體領導的制度下優點得到發揮,缺點受到抑制,而非動用手中的權力採取文革的黑暗手段,把薄熙來撤職趕出官場。

胡書記應當牢記唯有堅持和捍衛任人唯賢的制度建設,政治局集體領導制度方可保持生命力和先進性。否則,若總書記自己都無法處理好倡導公平競爭與制度建設的相互關係,動用粗暴專制的權謀手段大打出手,撤職一個薄熙來事小因此引發官場的人人明哲保身的寒蟬效應事大;胡書記同樣應當牢記一個背負忌才興庸的集體領導制度,一個被官員集體一味討好上級阿諛奉承的官本位風氣的沉痾惡習纏身而得不到應有的治理的政黨,是擔負不起帶領中國成功地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重任的。

因而,任人唯賢應當是一個不可動搖的集體領導制度的設計方向,缺乏了選賢興能,政治局集體決策機制就非常可能陷入了一班庸官組成的董事會,集體決策變成了董事分贓的遊戲。台灣著名的統派網友YST把薄熙來比作台灣的宋楚瑜,才華出眾的宋楚瑜在台灣政壇受到了劣幣驅良幣的遭遇,結果就是自蔣經國時期的台灣從四小龍之首掉到了今天的四小龍之末,大陸政治制度的建設有必要參考台灣政壇的教訓。

從任人唯賢的立場,薄熙來入常當之無愧,但安瑪堅持習近平當總書記,原因有二,第一,一個執政團隊需要不同的角色集體搭配運作,薄熙來那種叱吒風雲一往無前的工作作風對於設立目標感動人民一起來參與是會有感染力的,但安瑪認為眼前看到的習近平沉穩平實內劍的作風對於一個全盤局勢操作者具備了獨特的優勢; 第二,中國今後要排除極左極和右的干擾走中間道路,左右兩派勢力的相互平衡是一個國家走中間道路的基礎,如今在薄熙來已成為了左派代表人物的情況下就不再宜當總書記了。總書記的位置是一個調和兩派相互競爭平衡兩派和諧共處的角色,故安瑪始終堅持習近平更合適當執政黨的一把手。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2-4-6 09:50
calm reasoning.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