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時效性和時段性影響德國軟體業的發展

作者:釣魚城  於 2020-4-4 0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德國在工程方面很強,但是為什麼沒有在軟體操作系統和IT領域稱雄系列(三)-----
軟體的市場需求,要求軟體有強烈的時效性和時段性。說起這時效性,請允許我講講自己的體會。記得剛來美國時,買了泰國香米來做飯,覺得好香,簡直可以稱得上粒粒都白白胖胖的。可多吃一段時間,你還能吃出香味?真就沒了,怎麼回事?難道它不香了嗎,泰國香米的香是客觀存在,不會因為多吃幾頓就變了的!可自己的味覺怎麼就體會不出來了呢?顯然味覺, 就是我們的感覺欺騙了我們。但是自己確確實實感覺不到那撲鼻的香味了。沒有辦法,待去吃了韓國石鍋飯,又喚起了對米粒焦香味道的迷戀。多去幾次,又體會不到了,你說這事唯心不唯心?這感覺不對的, 它模糊顛倒了我們對事物的判斷。然後,買了日本的象印牌電飯鍋,據說這鍋能夠讓每一粒米均勻地吸水,受熱,和蒸煮,能充分地釋放出米的香味。就是質量差一點的米用這鍋煮出來,也是可口的。買來試了一下,還真不錯。除了需時較長,哪怕是煮半斤米,也要四五十分鐘,這叫做充分烹煮!可是久而久之,又沒有什麼感覺了。這事你不覺得有點蹊蹺,莫名其妙嗎?錯覺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其實這就是我們在這兒所說的時效性,對同一樣事物在不同時間產生不同的認識,就是時間產生效果。萬物都講求一個變字。變不一定就是一個好,但一個變能使人認識到事物的本質。這是人性使然!
泰國香米吃多了,感覺不出來味道了,怎麼辦?去吃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糧店售出的那種陳倉老米,保證很快就能恢復你的味覺判斷能力。同樣的,民主自由的權力享受多了,像空氣一樣可以自由地呼吸,不再金貴它們了,那就到獨裁專制國家去體會一下,人自然就會珍惜捍衛這據說是與生俱來的,上天賦予的,不可剝奪的(?)權力!人這動物,萬靈之長,可勁地愛折騰了!
德國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高度發展和人文高度發達的社會。加之是一個單一民族為主的國家,社會裡的階層已經相對固化。德國有良好的社會保障系統,福利設施,和醫療報險。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大家坐享其成就夠了。我在前面一個公司工作時,公司里的德國員工與苦哈哈的美國員工相比,每年享受超長的帶薪假期和超短的每周工作時間。不是聽到德國同事已經在非洲旅遊,就是說有人正在去非洲旅遊的路上(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個人那麼喜歡去非洲遊玩?)。在這樣的情形下,少有人去求一個變字。即便是要做點帶刺激的工作,在現在工作的公司里努力一下不就行了?很少聽說生活在其中的德國僱員像美國人那麼熱衷於開小公司,自己創業的了。
而軟體的發端,往往是從個人的興之所至,單打獨鬥,產生出來的,因為它的早期開發並不要求很多硬體設備的投入。本人年底前去了趟紐約,專門去了唐人街的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說來有點慚愧,不是自己想到要去的, 是生長於美國的女兒提議的,因為紐約有太多看的東西了。去舊金山,她也建議去看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在這點上,我不如她。很高興也懷著朝聖的敬畏之情去了這博物館,博物館很小很簡陋。聽說不久以後這博物館就發生火災燒了很多書籍文物。很遺憾的。這個紐約的華人博物館裡面記錄了華人在美的歷史, 列出了一些傑出人士的名字照片。其中就有陳士駿(Steve Chen)的大名。Steve Chen 何許人?名氣不是很大,做的東西可是大家都喜歡的。據說他在丟掉前一份工作之後,正處於空窗期,他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做出了油管(YouTube)。倘若你在像SAP和西門子這樣的大公司里工作,如果這種初始的軟體開發不是公司要求你完成的項目,那麼十有八九主管不會讓你做下去。你的聰明才智不要說會像春天的花骨朵一樣綻放, 而是會跟雜草一樣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我一直都在想,當時Steve Chen這位UIUC的輟學生一天混在那些看起來高大上,動輒就要風投IPO的學友校友中間,為什麼他花這麼一點時間做的東西能夠為他的校友所欣賞並成功推出,可見美國科技創新文化真的不是哪個地方都能複製的!這一點上講,美國的年輕人和獨特的企業家文化表現可愛。想象一下,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當你周圍環繞著一群把勝負成敗全都當作智力PK的學術苦逼們,他們時時刻刻以人種的高貴和擅長數理科學的腦袋而自視甚高,其陰鬱沉悶的性格和不可一世的驕傲, 能夠容得下一個小不點的出手不凡的成就嗎?不太可能。你看看, 除了美國,在世界其它地方,有沒有或者有多少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行了。可以說,即便就是在西歐,在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或者你們可以列出的其它發達的地方,有多少華人在那裡聞名遐邇,稱得上跟在美國發生的情況相比? 所以說,當前德國的社會形態也不利於軟體行業的全面發展, 形成像矽谷那樣遍地開花的情景。
至於事物發展的時段性,講的是在不同的時段,追求不同的目標, 所產生的不同後果和感覺。還是允許我用簡單甚或有點不恰當的生活中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上海有了哈力克奶油曝玉米花,讓孩子產生一種此物只能天上有的感覺,才一歲多的孩子,吃起來不歇氣。當時給他喝雪碧汽水,五塊錢去沖裝一塑料瓶, 在那時候不算便宜了,一杯接一杯,比喝牛奶還上勁。可風水流轉,同樣是這一代人,這些年返璞歸真,只吃寡淡無味的恰恰葵瓜子和白爆出來的韓國玉米花。這就像人們經常自嘲的那樣 ---- 自己瘦骨膦眴的時候,羨慕別人往下看一眼,都看不見肚腩以下部位,那是因為肚子里有油水;等自己好不容易胖起來的時侯,風向又以八塊腹肌代表健康;自己吞糠咽菜的時候,眼饞別人的大魚大肉;等自己大快朵頤的時候,別人又以吃青蔬野菜為時髦。這所謂的變化,沒有對錯,只有潮流。就是說,人和他周圍的環境失配,主要來自於時間的階段性。
軟體行業這些年的發展,用一日千里這樣的語詞來形容都不為過。各種各樣的設計思想和風潮一浪接一浪地湧來,聲勢浩大,又悄無聲息地退去,了無蹤影。IT領域的大發展滿打滿算也不過二三十年的光景,記不記得我們已經經歷了多少個激動人心的年代?九十年代中期,上網用的是電話線傳輸的dial up, 速度慢得驚人;可第一次在VAX 機上讀Bulletin 里的電子新聞的欣喜萬分;第一次用Yahoo!收索引擎查閱資料所體會到的快㨗方便;第一次用Netscape 上網衝浪的奇妙體驗;第一次打開電子信箱送出去不貼郵票的電子信,萬里郵傳只在轉瞬之間,至今回憶起來愰如昨天。我們已經見證和親身經歷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作為過來人,我們有沒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慨嘆? 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送出一個消息,說兩口子第一次在床上用DVD player看了電影,那在當時確實是一種超級享受, 畢竟把主動性影視觀賞革命性地帶進了睡房。可是現在我們有Netflix,有Amazon Prime Video,上萬的電影電視劇供你選擇,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比看DVD不知強多少? 在這裡我要特別提到,Netflix在2000年代初,就已經做出了比較先進的寬頻網傳影視的軟體。由於當時帶寬的限制,傳輸一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需要花上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這種純軟體的付費服務可以當作DVR一樣來使用,但是離實時觀看還有差劇。高層討論時,founder Reed Hastings一票否決了馬上推出去佔領市場,再等其他條件成熟,來逐漸改善觀眾的感覺體驗的提議。就這樣一直等到2007年,帶寬已經可以在幾分鐘內把整部電影接收下來,才正式推出付費服務。這樣的話,儘管這是streaming data 傳輸,為了避免斷斷續續的情況發生, 讓觀眾體會到不間斷的「binge watching」 的經歷,保證盡量大的帶寬,是必要的。這個決定是值得稱道的。當然,這樣的影視傳輸據說已經佔到網路帶寬使用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ISP和電話公司對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呆在家裡盡情看Netflix和Hulu造成帶寬吃緊的現況已經表示擔憂,而又無可奈何。
二十年前,你不能想象,你能夠長期在家裡工作, 孩子長期在家裡上課,那樣的話,這社會肯定會癱瘓。但現在病毒橫行,每個學生不得不從家裡上網上課,每個僱員不得不從家裡連到公司上班。哪裡鑽出來這麼多優良的Collaboration 程序,把一組人實時地連在一起, 好像大家都坐在一間屋子裡一樣? 天涯咫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這確實給人和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這一切到底是怎樣發生的,是在哪裡發生的?這些年美國的IT業,其實早就在做這樣有意思的事情。早在1997年,一個startup,叫做Groove Networks, 就開始了這個全新的探索。它的奠基者就是IBM著名的collaboration軟體,Lotus Notes 的撰寫人, Ray Ozzie。還是這位UIUC畢業生看到他的孩子在打Internet遊戲時,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能做一個跟這種連網遊戲一樣的企業型的collaboration軟體, 讓公司的員工,不管他們身在何處,都能實時通訊,交換信息。他的這種想法得到了風險投資人的追捧。據說在飛機上,遇到銀行家,後者馬上掏支票本,說要多少,給多少。比爾。蓋茨稱他為二十世紀十大程序員(programmer)之一, 當然比爾也把自己算在裡面的。2002年為此專門請Ozzie去西雅圖給他和鮑爾默閉門幾個小時,講了這個全新的collaboration的思路。最後微軟於2005年花了僅僅1億五千萬美元買下了這個偉大的創新公司,並聘請Ozzie接替比爾蓋茨成為微軟的首席軟體構架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和 CTO。 考慮到現在的Collaboration軟體的流行,這個公司如果不賣,那一定所值不菲。微軟做了一筆好生意。Ray Ozzie虧大了。
當然在當時,他們並沒有預料到今天會有這麼極端的情況會發生。所以說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這些大顯身手的Collaboration軟體,如果不是全部,也是絕大多數來自美國的公司。其中有大名的,而且是華人做技術做出來的,就有Webex和Zoom兩家。我聽國內的人說,甚至中國的中小學,這段時間都在用Zoom的產品進行網上教學!可是,德國的相同相似的軟體在哪裡?我沒有聽聞,如果有人知道,也請一正視聽。顯然,德國軟體緩慢的發展周期跟不上迅速發展的市場要求。他們總是跟時代的節奏慢了半拍或一拍。他們沒有表現出像比爾蓋茨和Ozzie這樣的前瞻性,預見軟體發展的潮流。這確實是令人匪疑所思的一件事。
你覺得這一切都是偶然? 只是歷史的誤會和稍縱即逝的錯失?其實要說必然,也確實是必然。有時自大自傲的心理害死人, 垂死僵硬的等級制度絕對阻礙事物本質的發現。一個例子:二次大戰結束以前,德國可能有世界上最強的研究核裂變的理論和實驗人才。他們也沒有少花時間和金錢去做像曼哈頓工程一樣的事情。可為什麼沒有搞成呢?原因說是德國人以尊卑秩序為重,以絕對服從為準繩, 後進一般不能挑戰先進。作為站在智力金字塔頂尖的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海森伯格鐵嘴鋼牙,一口咬定,要多少量的原材料才能發生裂變反應。而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技術生產這麼多的核材料。因此當時發展核武器的可能性是微小的。其實以後人的眼光來看,德國的科學家們跟他們東歐的同類有相似的等級森嚴的觀念。大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哪怕是在科學技術這樣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事情上面。等到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那時已經被美軍俘虜並關押在監的那群德國科學家包括海森伯格被驚得目瞪口呆,直呼不可能。他們根本就瞧不起曼哈頓項目里的那群烏合之眾。美軍在告訴這群人這個消息之前,事先悄悄地用竊聽器錄下了這整個過程中德國人的驚愕和失態, 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打擊, 因為這證明他們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有些事是他們做不出來,而別的人卻能做出來的。這是他們內心裡最受不了的。智力靠天生,知識靠勤奮嘛。海森伯格後來有一個版本,說他是出於好心,故意誤導了希特勒,使德國不能如期製造出這種大規模殺人武器,避免了邪惡戰勝正義的情況發生。哈哈,版本從來都是多樣的, 絕不會是孤本。
所有這些不是我的想象和編篡, 這都是在西方一部有名的話劇里演出的。由此可見,德國人自大自傲的心理強烈。這確實是他們的性格缺陷。
上天造人,不能太偏心的。這就是我要說的結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