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村裡有人在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他跟莫言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敗北)。想到自己也有一篇舊日的讀書筆記,貼上來湊熱鬧。不喜歡搬磚照砸,欣然接收。~~~~~~~~~~~~~~~~~~~~~~~~~~~~~~~
讀過書後隨便記幾筆以免日後忘乾淨。---------
沒看過村上春樹的書,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人. 在圖書館查卡夫卡的書時, 偶然看到一本書叫《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著。記得在哪兒聽到什麼人提到過這本書,出於好奇,借來一閱。發現情節還是很能引人入勝的。一天一夜讀完。覺得還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到網上查查,原來還是在國內炙手可熱的一個日本作家。連譯者似乎都紅起來了。
作者是文學科班出身,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的。有一系列作品在國內發行。最著名的是《挪威的森林》》。小說《海邊的卡夫卡》於2002年在日本出版。是寫一個十五歲的孤獨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展和自我的追求。作者試圖通過這一個個體,暗示這一組的年輕人,隨著他們身體的迅猛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曠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情節離奇古怪,挑戰倫理關係。想象力豐富。難怪他的中國讀者群中,60%的是高中生。
作者在譯著的前言里說:「無論怎麼看-在日本也好,或許在中國也好-都很難說是平均線上的十五歲少年形象。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田中卡夫卡君的許多部分是我,又同時是你。年齡在十五歲,意味著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意味著世界在現實性與虛擬性之間游移,意味著身體在跳躍與沉實之間徘徊。我們既接受熱切的祝福,也接受兇狠的詛咒。 田村卡夫卡君不過是以極端的形式將我們十五歲的實際體驗和經歷過的事情作為故事承攬下來。」
這個故事我讀起來更像在讀一本偵探小說時的情緒,情節鋪展的很有序,雖由兩條線平行發展,這種時空跳躍對讀者來說增加了趣味性。人物的描寫,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弱智的老人田村君。因為他的語言非常有特色,翻譯處理的較統一。小說主人公的語言顯得老成了點。不知原文是何種樣子。另外,作者常插入大段對人文知識的普及性介紹,可能也很合年輕人的胃口。不管少年的人生有多少驚濤駭浪,最終,他還是要從困惑和痛苦中自己走出,來到人生的大海洋中勇敢搏擊。這就是作者給讀者的啟示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