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魂斷藍橋》軼事4 女主角費雯麗輝煌凄慘的一生

作者:Duffy  於 2023-4-24 00: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外國電影譯名|通用分類:大話影視|已有4評論

關鍵詞:費雯麗, 好萊塢


《魂斷藍橋》軼事4  女主角費雯麗輝煌凄慘的一生

  (作者   Duffy Jing)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4   《魂斷藍橋》女主角費雯麗輝煌凄慘的一生

 

      費雯麗是英國國家級功勛演員。她於1938年赴美國好萊塢, 主演過30多部著名電影,其中,因主演《亂世佳人》榮獲194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也因此成為英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電影演員。1952年因主演《慾望號街車》,再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此外,她還主演了《魂斷藍橋》這部傳世之作,而紅遍美英,享譽全球。並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從而實現了她「幼時的夢想」。,她是當之無愧的「戲劇之王」,她使得《亂世佳人》里那個美艷動人,性格執拗的郝思嘉(斯嘉麗)能夠深入億萬觀眾之心,同時,這個角色也是她本人一生的真實寫照。

      費雯麗的父親是個英國軍官,早年被派駐英國當時的殖民地印度,原名薇薇安哈特萊的費雯麗於1913年出生在英屬印度西孟加拉總督區的大吉嶺。她出生的第二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這無疑對她的一生都影響頗深。

      費雯麗自幼聰明美麗,3歲起,就跟著母親登台表演兒歌,深受舞台文化的影響。6歲半,父母把她送進倫敦聖心女修道院寄宿學校,使她從小就接觸了音樂喜劇芭蕾,學習了鋼琴小提琴還學習英語法語德語。受到良好而全面的藝術教育的費雯麗,由此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員」。但是由於她是寄宿學校年齡最小的,顯得十分孤獨,自幼就被不斷地不安和孤獨壓抑著,很可能就是她成年後,因為強烈的為愛一生和婚姻的不幸,導致患精神失常的誘因。後來,她考入了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1935年,費雯麗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欣欣向榮》,儘管在電影中她扮演的女學生在劇中只有一句台詞。其實,這原本只是一個跑跑龍套的小角色,根本沒有台詞。但即便如此,她卻是每天早早到達片場,一有空就向別人請教電影創作特點。無論有沒有她的戲份,她都會認真觀察揣摩每個細節。她的認真敬業的態度和顯而易見的演出天賦,引起了導演的注意,並特意為她設計了一句台詞,費雯麗就是這樣,從一個默默的群眾演員,邁進一小步,成為一個只有一句台詞的小配角。同年,她第二次走上銀幕,扮演的也是個配角,但是已經有一些表演和台詞了。

  除了電影之外,費雯麗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白馬王子和理想中的美好婚姻。可是卻屢遭不性。她 18歲時,不顧一切,嫁給了比她大十三歲的英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的律師霍爾曼,但是他們確實兩股道上泡得車,婚後毫無共同語言。後來,她又遇到了同是演員,同樣年輕有為,英俊瀟灑的奧利弗,婚後卻屢次流產,使她心灰意冷,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最後再次離婚。

      1937年時,費雯麗在主演戲劇《哈姆雷特》時,她的精神失常就已經明顯地顯露出來了。1945年的流產事件更加重了病情。後來在拍攝電影《埃及艷后》時,角色的悲劇深入她的內心,至使她傷心過度,竟無法控制地打罵她深愛的丈夫,自己又氣急暈倒在地,醒來后竟全然不知自己做過什麼。就這樣一次一次反覆地生病,治療,再發作,致使她們的婚姻崩潰。離婚後,費雯麗一直孤身一人,也一直保持著端莊美麗,雍容華貴。費雯麗在拍攝她的最後一部電影《黑人船》時,為表演真實,50多歲的她還跳入冰冷的水中,因而患上肺結核,於1967年辭世。

      世人稱頌道:

              她是《亂世佳人》里熱情洋溢的郝思嘉

              她是《魂斷藍橋》里忠貞美麗的的瑪拉

                             也是《漢密爾頓夫人》里及其聰慧的艾瑪

              她是《安娜卡列尼娜》里命運多蹇的安娜

              費雯麗是人們心中超越時空的經典

      丘吉爾稱讚說:

              費雯麗是「上帝的傑作」

      《紐約時報》稱頌費雯麗:

              她是如此美麗,以至於無須有如此的才華

             她又有如許的才華,以至於無須如此的美麗

       而費雯麗則自己認為:

             她的美貌

             有時會妨礙了人們

             把她當作一個演員去看待

       良好的英國式教養賦予了她

             善解人意,殷勤好客的性格

             她終其一生

             都保持廣交朋友

             關心他人的,善意的生活習慣

              無數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

                 都曾在失落的時候,收到過他的問候電話,信件或者禮物

       《亂世佳人》製片人大衛說:

             費雯麗那雙灰藍色的眼睛

             既溫情

             又流露著像貓一樣的狡狤

             高貴的外表下壓抑著的是

             瞬間即可爆發的力量

             她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

             柔媚可人中混雜著桀驁不馴

             這種非凡的個性

             可以讓一個女人

             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

      曾三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編劇獎的加森卡寧說:

                她是位非常迷人的女士

             她使人傾倒的美貌

             經常會使人忽略了

   她做為一個演員的驚人成就

   大美人很少能成為偉大的演員

   只是因為她們不必要這麼做

   費雯麗不一樣

   她有抱負,有恆心又認真、又有靈感。

 

美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好萊塢女明星雲集,個個都是美貌絕頂,演技超群,從格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簡•方達,奧黛麗•赫本,凱瑟琳•赫本,到瑪麗蓮•夢露,英格麗•鮑曼,到後來的妮可•基曼等等,但是在世界大多數人的眼中,無疑費雯麗是最突出的一個,也是電影成就最大的一個。

      (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23-4-24 11:07
Vivian  Leigh..曾看該兩部電影
回復 七把叉Archie 2023-4-24 11:08
謝謝景博的分享。費雯麗的確是空前絕後的一代坤伶。比較好奇的是,亂世佳人的民國版譯作者是誰?郝思嘉,白瑞德,魏西里,他給每個美國人物,都配上文縐縐的中國名字。特別有趣。
回復 Duffy 2023-4-24 14:59
七把叉Archie: 謝謝景博的分享。費雯麗的確是空前絕後的一代坤伶。比較好奇的是,亂世佳人的民國版譯作者是誰?郝思嘉,白瑞德,魏西里,他給每個美國人物,都配上文縐縐的中國
叉兄,您好:

我花費了大量時間,查閱了浩繁資料,絞盡腦汁,用盡心機,拼湊出此長文,只是想集成一個文章,介紹許多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以求更全面地展現《魂斷藍橋》這部在中國影響最大的美國電影,並試圖從中,美之間歷史,文化,民情上的差異加以分析。對於我們這些小輩來說,的確是不自量力。而叉兄是唯一一個每篇跟讀,並給出留言的網友,不勝感謝。

我於1980年初次來美,第一個訪問的城市就是亞特蘭大,並且一呆就是3個月。它是美國南方喬治亞州首府,一座終年被樹木覆蓋著的美麗城市,一年四季樹葉都在跟隨著季節變換顏色。因為之前曾經看過著名小說《飄》(美國小說原名<Gone With The Wind>),所以對亞特蘭大市情有獨鍾。
《飄》,以一個亞特蘭大農奴主家庭為主線,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描述一個南方莊園主,一個南方女子(斯嘉麗,或譯成郝思嘉)和三對情侶之間的蕩氣迴腸的愛情遭遇以及全員皆兵,抵抗北方軍,保衛家園為主線,描述了美國南北戰爭中最重要,最殘酷的一場戰爭——」亞特蘭大戰役「,以及戰後重建的艱難困苦。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864年5-7月,最後以北方軍謝爾曼將軍大勝南方主帥General Lee,一把大火燒毀亞特蘭大城作為結束。這座具有美國早期南方建築藝術風格的名城被毀於一旦。
《飄》的作者,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亞特蘭大的一個名門,她的祖父就參加過這場戰爭,她的父親是律師,曾經擔任亞特蘭大歷史學會的主席。瑪格麗特從小就喜歡聽大人和老兵們講南北戰爭的故事,而且經常騎著馬,同老兵們去憑弔這場戰爭的遺跡。
儘管美國從古至今,從上到下,對」南北戰爭」一律是站在北方軍維護統一的立場,來評價這場美國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內戰,而瑪格麗特卻是站在同情南方農奴主的立場上,歌頌南方全民皆兵,保家衛國。至今,在亞特蘭大還矗立著南方軍領袖General Lee揮刀縱馬的雕像。足見美利堅民族偉大的包容性。(如今又卻又有人提案拆除此雕像,也足見當代美國白左政客們已經墮落到何種地步。)

瑪格麗特從1926年起,花了十年時間,一生就僅僅寫了這麼一本書——《飄》,然而卻一鳴驚人地被稱為美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最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也證明了,一個人一生如果能做成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就足矣。

<Gone With The Wind>這部名著,很快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僅從1940傅東華第一次譯成中文,並起名為《飄》,女主人譯為郝思嘉。隨後又有6,7個中文譯本,而陳延良小說譯本開始把<Gone With The Wind>譯名定為《亂世佳人》,女主人譯為斯嘉麗。隨後的同名電影也以《亂世佳人》冠名。令人稱奇的的是,小說中描寫的郝思嘉,並不是那麼驚為天人的漂亮,但是導演卻偏偏選中絕頂聰慧,演技超群的費雯麗扮演郝思嘉,一舉把該電影,連同費雯麗一起推上奧斯卡金像獎。

上世紀4,5十年代,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普及,流行用帶中國姓氏的三個字,但姓氏在前來音譯外國人名,這種譯法的缺點是,當只能看到中文譯名時,很難拼回原來的外文發音,即使對著名人物,也無從知道指的是誰。後來,又流行按西方人名字在前,姓氏在後的習俗,仍按中國人的姓氏,或就按音譯的一個隨意的中文字,但放在後面來譯名。其實中文採用音譯或者意譯,各有所長,人們也是各有所好,能夠把兩者不拘一格地,創造性結合,構成不同凡響的譯名,才是絕唱,卻並非易事。一定要有橫跨兩種文化領域的,深厚的文學功底。
回復 七把叉Archie 2023-4-24 15:26
多謝景博。家母是教授外國文學的,所以家裡早就有飄的藏書。我初中的時候喜歡讀外國文學,其實真實的目的是風花雪月,男女性愛最感興趣(讓您見笑了)。所以當時看飄都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看的。聽了您介紹,才意識到背景是亞特蘭大。青年時代,90年左右看的費雯麗的電影,只是覺得好看,理解也不是特別深刻。如同人們說的,一部湯姆叔的小屋,誘發南北戰爭。我覺得湯姆叔小屋,其實作者也是在緬懷南方農村生活方式,並非一味批評奴隸制。或許是個性原因,我的閱讀經常是浮皮潦草,蜻蜓點水式的膚淺。謝謝你的回復。   同時感謝你的辛苦付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0: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