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小姐妹(10歲,9歲)住在雲南威信縣。她們的父母,遠在兩千公里開外的廣東省中山市打工。正月初十這天,是學校開學的日子。早上七點,小姐妹就離開家前往學校報名,晚上7點左右,只拎著一個塑料袋(「裡面裝了兩套毛衣褲,兩雙涼拖鞋和一瓶礦泉水,食物一點都沒有。)」,在雨中徒步去廣東找父母,一整天走了30公里后,渾身濕透的小姐妹被好心人發現獲救,被爺爺接回雲南老家。
孩子的父母在廣東打工10餘年,兩個孩子都在外地出生,到了上學年齡不得不送回老家雲南由爺爺奶奶看管上學。
看罷這則新聞,不禁感慨萬千,據全國婦聯數據,像這對小姐妹一樣的留守兒童超過6000萬。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留守兒童在老家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看管上學。親情的缺失,給留守兒童身心發育造成不可彌補的缺憾。為何如此大量的留守兒童存在呢?原因無非是:1)父母的經濟和居住條件無法保障孩子們的生活空間(很多即使夫妻還租住的是上下鋪或者拉個布簾的集體宿舍;2)父母打工地方學校不接收非本地戶口居民孩子(打工者的孩子們)入學,或者需要交納的贊助費無法承受,即使號稱的全國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普及。
看了國內網友的跟帖,覺得留守兒童問題似乎無解:1)打工者工資未來上漲空間不大;2)外來工聚集地政府無意承擔和解決外來務工者的子女教育設施投入費用。
寫到這裡,不由得想起筆者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孩子是上小學的年齡,僅僅憑藉留學生的居留身份材料不到一個時辰就在市教育局辦妥了孩子的入學手續,孩子就近在我們居住的學區小學上學,費用全免,還外加免費午餐(因為留學生的獎學金是屬於於日本低收入範圍的),學校無論老師還是校長都很熱情,對待孩子跟當地日本居民孩子並無二致。日本也是實行的全民12年義務制(直到初中畢業,比國內多3年)。
那麼,同在一個國家,出生戶口地雲南的父母在廣東省中山市務工,為何其孩子還不能隨父母就地在入學,享受跟中山市居民孩子同等條件的9年義務教育呢?
GDP已經超過日本成了世界老二了,孩子的義務教育還捨不得投入,錢都去哪兒了?
有送紅三代--瓜瓜去英國上貴族學校的錢(不厚書記的白手套-徐明的賄金),難道就缺留守兒童隨在外地打工父母就地求學的教育投入嗎?
日本小學生正在教室吃午餐
最近的日本小學生的午餐構成(地方政府專門有非盈利的政府全資機構 學生給食中心,到了午飯時間,準時發送到各個學校,餐后回收餐具,很多家庭主婦義務在該中心做義工)。
以上照片都來自網路。
延伸閱讀:
留守小姐妹為見父母 揣40元從雲南徒步去廣東
http://news.163.com/15/0307/04/AK2VHR0I00014Q4P.html
全國婦聯:超6000萬
2013年,全國婦聯發布《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佔全國兒童21.88%%。
調查顯示,6-11歲和12-14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分別為96.49%和96.07%,表明他們絕大部分正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農村留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總體狀況良好。調查顯示,46.74%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在這些孩子中,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佔32.67%;有10.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報告指出,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據新華社
圍觀日本小學生的免費午餐(組圖)http://edu.163.com/11/0711/18/78MVN62M00294IIK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