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大學生手舉饅頭宣誓"忠於饅頭,愛惜糧食"(圖)
http://news.163.com/08/1118/07/4R128NQE00011229.html
2008-11-18 07:52:01 來源: 人民網(北京) 網友評論 2541 條 點擊查看
核心提示:17日中午,300名河南大學學生手舉饅頭,在該校大禮堂廣場對著饅頭莊嚴宣誓,「忠於饅頭,愛惜糧食」。宣誓完后,大家都將「道具」饅頭吃掉。300名大學生高舉饅頭宣誓:忠於饅頭愛惜糧食
今報開封訊 「我們向饅頭起誓:忠於饅頭,愛惜糧食……」昨天中午,300名河大學子手舉饅頭,在該校大禮堂廣場對著饅頭莊嚴宣誓,大家喊起口號來有板有眼,宣誓完並沒有扔掉「道具」饅頭,而是一口一口吃掉了。
昨天是第63屆國際大學生節,河大學生別出心裁的「饅頭宣誓」,既讓不少學生飽餐了一頓,又向同學們發出了「愛惜糧食」的號召。
++++++++++++++++++++++++++++++++++
看完這則新聞,覺得相當的搞笑。大學生的絕大多數已經經歷過舉起拳頭向少先隊的隊旗,慷慨激昂地宣誓,有些也許已經面向黨旗舉起過自己的拳頭了。當然那些誓詞都是為了什麼什麼而奮鬥終生,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都是比較抽象的,也許舉拳頭時情緒激動,戴上紅領巾時也是覺得趾高氣揚的,但是都可能僅僅是一種榮譽上的一種享受,而缺乏實際的感受,和從此區別於非少先隊員或者群眾的標榜的先進階層。
從來沒有一種具體的真真正正的先進帶頭作用。總的來說,從育兒院到大學的教育,都是一些政治傾向性比較濃的所謂的抽象的道德教育和要求,缺乏一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必須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或者有些也許教導過,但是由於其第一任和終生的老師-父母的行為的失范,導致學校教育的歸零,前工盡棄。
我從小到大,沒有扔過饅頭,因為饅頭對我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一種追求。直到我考上大學后,才能全年吃上白饅頭了。過去的缺少食物,食不飽腹的艱難歲月時刻提醒我,珍惜糧食。我記得小時候跟父母也學會了吃完飯後舔碗的動作要領(不理解的看官,可以回想《老井》電影上張藝謀的經典動作,舔大海碗,非常生活化,傳神)。
我也始終堅持培養我孩子的節約習慣。我給她講過去我餓肚子的悲慘光景,她也許根本理解不了(見本博得難忘的玉米面苜蓿糊糊一文),但是,我卻試圖用她可以理解的話語來教導,我經常告誡孩子,一粒米,從播種,管理,收割,直到盛到你的飯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付出了勞動,農民,搬運工,商店的營業員,廚房忙碌的父母等等。再說了,水稻長出這粒米,也是不容易的,一個一個細胞分裂,成千上萬個細胞累加起來的。。。。
孩子在日本上了三年小學,吃了三年免費的午餐(留學生被劃歸入日本的低收入階層,孩子可以免費享受和高收入的階層孩子家長繳費買單的一樣的午餐),對於孩子的正確的吃飯和節約習慣的養成也是有很大的幫助。那時,老師和同學一起吃午餐,指導,示範吃飯的具體要求,那時正是孩子關鍵的成長期。
此外,我們在餐館吃飯的時候,一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的量來點的,有時吃不了的,也是盡量打包帶回家。記得有次晚飯在外面的餐館吃飯,孩子飯量小,沒有吃完,就給打包提著,正好路過一個在建的小區,跟一位守門的老人攀談了幾句,看到老人自己用蜂窩煤爐子做飯吃,然後就把我們打包的飯送給了那位老人,我們告訴他是我家孩子吃了幾口,就不吃了,剩下的。老人沒有推辭就接受了。因為當時的飯還是溫溫的。後來有次散步又從那個工地路過,老人就主動跟我們打招呼。
當然,在日本,以色列,美國,一般在餐館吃飯(中國餐館除外),你也是沒有機會剩的,都是定額的份飯,給你的量你絕對剩不下來。有時即使自己吃不完或者味道不是十分理想,但還是說服自己把盤子吃個凈光的,否則你就是這個餐館的食客中的特例,也許會成為餐館開業以來唯一的浪費糧食的人。
即使海外的中國餐館,也基本上入鄉隨俗,絕大多數推行份飯,點菜嗎,菜的量也很適中,基本剩的可能性比較少。
我不知道這300位宣誓效忠饅頭的大學生的父母,甚至所有中國大學生的父母看到這個新聞時做何感想,不知他們/她們的父母有沒有慚愧過,或者反思自己的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引導的盲區和失誤,反思和檢點自己的用餐習慣,是否失范,而導致了這個新聞的產生。
看官各位,特別是正在為人父母的你,看罷大學生宣誓效忠饅頭的新聞后,你該如何做,才不至於讓這樣的鬧劇再度重演?
###題外,新聞的作者的用詞,「沒有扔掉」道具「饅頭」,而是一口一口地吃掉。」讀後我真不敢恭維這個記者的道德素養。竟然能寫出這樣的話語,想必他/她的子女一定是不會珍惜糧食的,和他。她一樣。
2008-11-22 20: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