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在日本(4)---擠牛奶
博士論文提交完了以後,閑暇時間有一些,在徵得導師同意的情況下,每周去一個奶牛廠三個半天打工擠牛奶。當然不是直接用手擠奶,而是要把牛趕進裝備有擠奶設備的房間內,然後給牛奶頭消毒,先用專門的消毒液清洗,用紙巾把牛奶頭檫乾淨,再把擠奶器套在牛奶頭上,接著開動機器,等奶擠完后再把牛奶頭用消毒液消毒。一般牛奶擠完后,擠奶器的套頭自動就脫掉。等到一排的牛都擠完並給牛奶頭用消毒液消毒后,就把牛放出去,再換下一批。平常一個人負責5頭牛。剛開始去不太熟練,先負責3頭,逐漸增加到4頭,最後達到5頭。和我同班的日本人還比較關照我。他們都會主動過來幫我忙。
最要小心和謹慎對待的是正在打抗生素的牛和剛產了牛犢的牛,按照規定,這些牛的牛奶是不能食用的,必須倒掉。因此每當遇到這些特殊情況的牛,就必須把牛奶擠倒小桶,然後倒掉。若自己負責的5頭牛中有頭問題牛的話,工作量就很大,要認真檢查,小桶擠完奶后要及時清洗,放回原位。這時就有點手忙腳亂。
由於節奏很快,有時容易錯誤的把擠奶器的套頭套到這些牛的奶頭上,而導致問題牛奶進入大奶罐。污染當天擠的上幾十噸奶。這時這百噸奶就得倒掉。損失非常大。因此,這些問題牛的奶和大腿內冊都被噴上紅顏色,以便區別。即便如此,有時也會出錯。
一天一個擠奶工由於太著急趕速度,過於慌亂把擠奶器的套頭套到一頭正在打抗生素的牛的奶頭上,而導致問題牛奶進入大奶罐。被旁邊一個同班發現了。這時擠奶就停下來,給奶牛廠老闆打電話告知該次事故。不一會兒,老闆過來查看了情況,他很痛苦地宣布倒掉了大奶罐的幾十噸奶。老闆沒有責備那個工人,周圍的同班工人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在老闆的指令下,繼續用沒有污染的另外一排擠奶器擠完剩餘的牛。污染奶排完后,再把奶罐清洗,消毒,第二天再使用。
此外,奶牛廠對牛奶的質量和衛生標準控制的特別嚴。每個奶牛廠都必須加入當地的奶牛協會,當天產的牛奶先集中交售到奶牛協會的大奶罐,然後由奶牛協會再銷售給奶製品企業。製品企業只是和奶牛協會交易,從不跟奶牛廠打交道。奶牛協會是當地奶牛廠主組成的民間聯盟,奶牛廠規模最大的奶牛廠主自然是會長,奶牛協會的經費和設施製備和運行費用全部來自該協會的奶牛廠主。每天各個奶牛廠產的奶都按照質量和衛生化驗指標排隊,儘管都達到了國家法定標準。但協會的各個奶牛廠的奶根據其質量和衛生指標分別定價,這樣排隊靠前的奶牛廠的牛奶的收購價就高一些,相反差一些的奶牛廠的牛奶的價位就低一些。但協會向奶製品企業出售的奶(各個奶牛廠的奶的混合)的價格是介於二者之間。
每天在擠奶工換衣服的房間的門口都張貼有前一天的奶的質量,衛生以及與次相應的價位的表格,以便提醒我們注意牛奶頭的消毒,特別是奶牛廠的牛奶的衛生標準落後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奶牛廠在郊區,離我家很遠,開車要走50分鐘。老闆給我付的交通費的錢摺合成我打工的時間高達一個半小時,每次我去擠奶的時間大約只有不到2個小時。日本法律規定,工人的交通費按照家到工作地點的距離的遠近來計算。距離近1公里的則沒有交通費。交通費的數目大概是該距離汽油費的3-4倍,因為車的損耗,駕駛車的時間也計算在內的。
日本的牛奶的質量和衛生標準的控制不在於政府三天兩頭的檢查,而是奶牛廠和奶牛協會的自律來實現。大家想,這樣一種機制下,那個奶牛廠也不敢牛奶的質量和衛生方面掉以輕心,或者矇混過關。否則,奶牛廠主除過破產跳樓外,別無選擇。
國內的牛奶讓三聚氰氨事件過後,該不會有人模仿《廢都》的主角莊子蝶教授,直接趴在奶牛肚子下咂摸牛奶頭吧?那樣可以杜絕造假,吃到放心奶,但是總不是回事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