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美國養育華裔小孩,我和虎媽也算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雖然我遠沒有她嚴厲,按她的標準大概也不夠格當一個Chinese
mother。和她書中回憶的一樣,我每天也過著和孩子磨,和外界(不良影響)斗的日子。虎媽的書看得我一邊搖頭一邊笑。有好些地方和虎媽同仇敵愾:
美國流行文化里過度強調小孩的自主,電影還稍好一點,電視劇尤其誇張,小孩子都是機靈、自我、雖然冒失但最終都是正確的、成功的,父母或是忽略孩子、或是過度保護,自以為是,最後總是被他們的孩子征服,從孩子那裡學到人生的教訓。「In
American Culture, kids in books, TV shows, and movies constantly score points
with their snappy backtalk and independent streaks. Typically, it』s the parents who need to be
taught a life lesson – by their children.」
被孩子征服、向孩子學習沒什麼,但美國流行文化里對孩子的讚美、崇拜加上對父母的調侃、嘲弄和不著痕迹的貶低,潛移默化地蠶食著父母的威信。只要在黃金時間段看看迪斯尼頻道的連續劇,就知道我是不是危言聳聽了。我曾想為這些電視劇辯解,小觀眾們知道電視要誇張一些,現實生活里不應該這樣,丫頭也說「我知道這是表演」,但如果每天的觀看對觀眾真的沒有任何影響的話,各大公司為什麼還每年花十幾億美元來拍無用的廣告呢?迪斯尼頻道看了幾個周末之後,悟空跟我說話越來越不客氣,回嘴越來越快,借口越來越多。打住!我對悟空說,如果你繼續這樣跟媽媽說話,就跟Disney
Channel 說 bye bye吧。
其實美國文化里也曾經有過父母的好日子。以前的character education類書籍裡面,和 honesty, love, work 等核心價值放在一起學習的還有 obedience, 小孩需要學會 obey 父母和家長。現在obedience這個詞似乎有很多負面的意思在裡面,要求服從的父母有「控制狂」的嫌疑,
樂於服從的孩子有「無主見」的嫌疑。四十年前,一個美國小孩對老師說,昨晚我爸揍了我一頓,老師會說,well,
I think you did something to deserve it.
今天,一個美國小孩對老師說,昨晚我爸揍了我一頓,老師會給兒童保護機構打電話報警.(引自It's Not Fair, Jeremy Spencer's Parents Let
Him Stay up All Night!: A Guide to the Tougher Parts of Parenting.) 以前我們對父母有愛也有怕,現在孩子對我們有愛沒有怕,如果父母沒權威,孩子沒敬畏,你怎麼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