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崑曲六百年》

作者:liuguang  於 2012-2-21 06: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大話影視|已有9評論

     

   第一次接觸崑曲是小時候看戲劇電影《十五貫》,覺得好玩又好看,並不知道那就是崑曲;第二次接觸是小時候讀《紅樓夢》,林黛玉聽到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幾句,感嘆戲里也有好文章。那時候《紅樓》都讀得半懂不懂,更看不出《遊園》的唱詞有什麼好。這幾年不知怎麼就聽入耳了。

    《崑曲六百年》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人物訪談言之有物,舞台實錄溢彩流光,情景再現也還算不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了一本同名的書,但我還是更喜歡紀錄片的活色生香。裡面劉歡談到崑曲為什麼現在這個狀況說的太好了:我們(觀眾)水平沒到,欣賞不了。他還談到現在社會節奏快,一首歌三五分鐘就解決了,一般人坐不下來那麼長時間欣賞崑曲。其實還有一點,一個崑曲演員需要從小開始多少年曆盡艱辛的培訓,而唱通俗歌曲一夜成名的好多音都唱不準,字也吐不清。這樣一來誰還肯送孩子去學崑曲!只是近年來崑曲似乎成了上流社會的標籤了,北京兩處常年上演崑曲的場所的票價讓人咬牙切齒,曲高和寡之外,還有價高和寡,嗚呼!

 以下為摘錄筆記:

       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緻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那個民族的精神與心聲,希臘人有悲劇,義大利有歌劇,俄國人有芭蕾,英國人有莎劇。他們對自己民族的「雅樂」都極端引以為傲。我們中國人的「雅樂」是什麼?是崑曲。

      周秦:(崑曲)就像蘇州園林的那個池塘那樣,看起來是一潭死水,但是裡面魚能活,荷花能長出來,為什麼呢?這裡面有一個結構,在水池的裡面有很深的井,這個井一直通著地下水,這個池塘的水通著太湖,通著長江和大海。崑曲還靠著自己的文化的因素支撐著,還綿綿若存。

      園林中的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一一化入中,由此導演出許多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難怪蘇州人常說,園林是可以看的崑曲,崑曲是可以聽的園林。園林和崑曲,一起構成了中國人幾百年來共同擁有的一處精神家園。

     陳丹青:就是夢遊的感覺。因為文化需要親歷,所謂親歷就是你必須在那個情境中,你必須在庭園裡,你在湖邊,在樓榭迴廊當中走。你會有想像力,一個回顧性的想像力。

     陳丹青:要論張力,感動人,震撼人,那這是西方(藝術)厲害。你要論精緻,要論頹廢,然後,要論雅,我所知道的世界上的藝術都比不過中國。

     叢兆桓:咱們東方的民族和西方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戲劇)是先綜合,比如說希臘悲劇裡頭也有唱歌、歌隊也有舞蹈,最後就都分分分,分成了話劇就只用說話,歌劇就只站在那唱,舞蹈舞劇(比如)芭蕾就是沒有聲音。中國是由各個單項逐漸綜合最後成為戲曲的時候就是唱念做舞什麼都有。這些藝術因素髮展到明清時期,都已經非常成熟了。而它們都被崑曲吸收到自己的肌體里,把它們綜合起來,表現在舞台上,展示在舞台上。

     崑曲如同一幕永不謝幕的長劇,一次次的場景變換,一年年的人物更迭,轉眼間就是六百年。六百年前,崑山人顧堅改進和完善了南曲聲腔,繪就崑曲傳奇的最初一筆。四百年前,湯顯祖完成不朽的傳奇牡丹亭,崑曲由此進入鼎盛時期。三百年前,兩部傳奇巨作長生殿桃花扇先後唱響大江南北,崑曲在康乾盛世奠定了無可動搖的國劇地位。二百年前,在一代代崑曲藝人的努力下,崑曲摺子戲已日臻完善,為剛剛萌芽的各地方劇種提供了最寶貴的經驗和借鑒。近代中國戲曲蓬勃發展的大幕就此緩緩拉開。八十年前40多個少年走進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大門。在崑曲最為衰弱的時候,他們用畢生心力守護著崑曲的一脈香火。五十年前,周傳瑛等傳字輩藝人演出新編十五貫,造就了新中國文藝史上「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的佳話。今天,古老的崑曲煥發了青春,迎接著下一個百年。在這狹小而又廣闊的舞台上,六百年的崑曲演繹著屬於全人類的永恆經典。台下,是一個民族的唱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卉櫻果 2012-2-21 07:52
現在的年輕人還聽崑曲京劇嗎?   
回復 liuxiaoyu 2012-2-21 08:07
寫得好!!!我一定要把我畫的蘇州園林找出來發給您看呢!!
回復 liuxiaoyu 2012-2-21 08:08
園林是可以看的崑曲,崑曲是可以聽的園林。

深以為然~~~
回復 liuguang 2012-2-21 09:01
liuxiaoyu: 寫得好!!!我一定要把我畫的蘇州園林找出來發給您看呢!!
期待!我也找找我早前一個張大千畫譜讀後感給你看。你喜歡張大千嗎?我很喜歡他。
回復 liuguang 2012-2-21 09:07
卉櫻果: 現在的年輕人還聽崑曲京劇嗎?    
現在的年輕人有福了,崑曲進校園,京劇進校園,我們那會兒可沒趕上這好時光。
回復 無為村姑 2012-2-21 10:35
謝謝好介紹!
回復 香林坐久 2012-2-21 12:45
每個年代都會有時代特色的藝術形式。一個需要搶救的藝術註定是走不遠的。與其搶救,倒不如吸收其精華,用現代人的審美形式去表達。所謂的古典也只不過是當年的流行藝術而已。
回復 liuguang 2012-2-22 03:03
香林坐久: 每個年代都會有時代特色的藝術形式。一個需要搶救的藝術註定是走不遠的。與其搶救,倒不如吸收其精華,用現代人的審美形式去表達。所謂的古典也只不過是當年的流 ...
如果是河清海晏的日子裡自然消亡的藝術大概沒了也就沒了,崑曲幾次頻臨滅絕是在連年戰亂中,再有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時豈止是崑曲,中國的文脈都幾乎斷了。加上後來90年代一切向錢看時的低潮期。崑曲繼承了宋詞元曲,綜合了中國的音樂、舞蹈、戲劇、詩歌,如果消亡了實在太可惜了,現在國民漸富,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發現自家後園的文化瑰寶。
回復 trunkzhao 2012-2-22 19:08
liuguang: 如果是河清海晏的日子裡自然消亡的藝術大概沒了也就沒了,崑曲幾次頻臨滅絕是在連年戰亂中,再有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時豈止是崑曲,中國的文脈都幾乎斷了。加上后 ...
其實,消失的和將要消失的瑰寶太多了。可惜是可惜,沒有那環境,培養不了觀眾,誰也無力回天。不過,也許會峰迴路轉,你看相聲不也緩過來了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3: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