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印度的創世神話說犧性精神

作者:chowudi  於 2014-9-25 12: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4評論

關鍵詞:印度教, 日月星辰, spirit, 大梵天, 佛教


從印度的創世神話說犧性精神

「梵」

印度教認為整個宇宙之間充斥著一個叫做「大梵」(Brahman, 亦稱「梵」,和名為 Brahma 的大梵天不同)的宇宙之靈﹝universal spirit),它是真理中之至真,是般若、是智慧、是空、它無色無味、無形無狀、無量無邊、不可測、不可量,永不變易﹔語言和文字不能把它解說得清楚明白﹔它就是一切,也存在於一切當中。世界的一切現象,諸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量眾生等,都是從大梵衍生出來的。而當這些現象及生靈或毀或滅或亡之後,它們全都回歸到大梵當中。


佛教對這個大梵的概念好像沒有太大的異議,因為這個說法和佛教所說的「如」如出一轍。「如」就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梵即是淨、淨即是如、如即是佛、由此佛即是梵。如佛所說﹕「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長阿含經」卷第六,第二分四姓經第一)


RuCA.jpg

「如」  密宗黑教林雲法王書法


大梵天和種姓

但是對於怎樣去解釋生命和宇宙的起源,佛教和印度教之間郤有著很大的分歧。印度教是多神教,神話非常多,單就創世的神話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據印度教的典籍如「奧義書」(Upanishads)等,   這個世間本來是什麼都沒有的,後來從宇宙之靈大梵衍生出 一個稱為「生主」﹝Prajapati)的神來,接著就由這位生主創造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與及其他的神衹 和眾生。印度教徒一般都認同現今世界的生主是大梵天(Brahma,即梵天王,華人俗稱之為四面佛)。  


但是佛教並不讚同生主造眾生的理論,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取決於造物主的神,人不可能用行善、修持等方法來改善和提升自我。例如古印度的種姓(caste)制度明確地把社會劃分成不同高低、貴賤的四個階層(種姓),劃分的理據就是不同階層的人化生於大梵天身體上不同的部位。


最尊貴的種姓為「婆羅門」,他們從事祭司,傳播知識,因為他們是從大梵天的口化生出來的,所以是神意的傳達者,應享尊貴。


第二階層的種姓為「剎帝利」,屬帝王和武士,從事政治和軍事,因為他們是從大梵天的手和臂化生出來,是執行神意的使者。


第三階層的種姓為「吠舍」,從事商業和其化身份的平民百姓,化生自大梵天的腿,只宜作跑腿及一般行業。


第四階層的種姓為「首陀羅」,屬農夫和奴僕等,化生自大梵天的腳,只能從事和泥土及有污穢性質的勞工。


在種姓制度底下,每一個人的命運,完全取決於他出生於那一個階層。如果他生為首陀羅,終其一生只能為農、為奴、為僕,不論他如何聰明努力,都永無出頭之日。


佛教則認為一切事物的發生,皆由無量的因緣所促成。舉例說,如果我作惡事,我會種下惡因緣,日後我將會得惡果。反之,若種善因必將得善果。如果婆羅門不守戒律,胡作非為,也脫不了因果的關係。不論是最尊貴的或最低下的種姓,都應–視同仁,是善是惡、是苦是樂,皆由個人的抉擇,不由化生於神之身體中那一部位來決定。


雖然佛教和印度教之間各有說法,但印度教所記述的創世神話也充滿著好些哲理,極具參考價值和啟發性,值得探討。


原人之犧牲及世界之創造

據印度教的典籍「梨俱吠陀」(RG-VEDA),人類的始祖叫「原人」 (Purusa, 網際網路的「維基百科」稱之為「神我」),他有一千隻手,一千隻腳 ,和一千隻眼。他的身體非常龐大,充滿看整個宇宙。


為了讓各種各樣、乃至一切眾生都能誕生及存活,當時的一切神靈決定要犧牲掉原人。 他們把原人的身體肢解了,讓他的口生出婆羅門,他的手生出王族,他的腿生出平民百姓,他的腳生出奴僕。他的頭腦變成月亮,眼睛成了太陽,口長成火神因陀羅和火,氣息變成風。從他的肚臍眼升出了地球的大氣層,天空來自他的頭、大地來自他的腳,他的左右兩耳確立了方向的座標﹔ 其他一切生物,諸如牛、羊、馬、騾,乃至祭神的儀式、典籍如吠陀經等等,都是從原人的犧牲而生。


這個說法比大梵天創造世界的神話出現得更早,但後來大梵天在信眾中的地位漸被確立後,原人的地位就被大梵天取代了,一般都認為大梵天只是用原人的身份來完成他創造世界的使命。


這個神話的重要性在於它凸顯了犧牲及犧牲精神的意義,對印度教和佛教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犧牲

因為眾生的生命與及他們賴以為生的一切資源,諸如空氣、農田、食水、火種等等都是來自神的犧牲,所以眾生對神應該常懷感恩之心,甚至要求自己像神一般的具有犧牲精神,願意為神或其他眾生而犧牲。


印度教徒的苦修,如放棄生活上的享受、長期禁食、睡釘床等,大抵都是這種犧牲精神的體現。佛教經典裹面,如「本生經」等也有大量的篇幅描述佛於過去世還在當菩薩時的種種犧牲事蹟,說累世以來,菩薩所犧牲和布施的手足、頭目、腦髓等,多到「積如須彌」。


從廣義來說,佛教的「燃指供佛」、在身體上「剜燈千盞以供佛」(見「菩薩本行經」),與及用「三步一拜」等跪拜形式來朝山拜佛等都是身體力行的犧性。


當然,犧性不一定需要蒙受身體上的苦痛,比如佛教勸人遵守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實也是一種犧牲,因為持戒者要放棄了許多吃喝玩樂、嫖賭飲吹等追求享樂的生活方式。


印度教的另一典籍「薄伽梵讚歌」甚至說研讀宗教經典也是一種犧牲。


假如我們能夠真的不怕犧牲,那麼我們已經達到了「無我」的境界。當我們連捐獻自已的身體也不害怕,世上還有什麼可以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呢?那就是「心經」裡面所說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湼槃」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4-9-25 21:10
人的智慧,頂點就是創造的神,但神是什麼,就說不清了。

神是什麼,要神自己來說。
回復 chowudi 2014-9-25 22:45
sousuo: 人的智慧,頂點就是創造的神,但神是什麼,就說不清了。

神是什麼,要神自己來說。
謝謝到訪和鮮花。其實人生在世不外乎「但求心之所安」。俗語說「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只須推己及人,不害人不害物,自然心安理得,快樂無憂,那麼世間上究竟有沒有神,都是毫不重要的了。
回復 徐福男兒 2014-9-25 22:54
看前兩段解釋印度教的「大梵」和佛教的「如」,非常智性,非常博學。接下來突然看到林雲的書法,頓時有跌落凡塵的感覺,有趣有趣!
回復 chowudi 2014-9-26 02:31
徐福男兒: 看前兩段解釋印度教的「大梵」和佛教的「如」,非常智性,非常博學。接下來突然看到林雲的書法,頓時有跌落凡塵的感覺,有趣有趣!
謝謝到訪。至於"智性和博學"實在愧不敢當。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2: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