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朝聖之旅(一﹕新德里、瓦拉納西、鹿野苑)
去年 (2011) 十一月中旬往印度朝聖,到佛陀生活過的地方參拜。我們從香港出發,於新德里入境,然後依次遊歷瓦拉納西(Varanasi印度教的聖城)、鹿野苑 (Deer Park ,亦名Sarnath,佛陀初轉法輪之地) 、菩提伽耶 (Bodhgaya,佛陀成佛之地) 、那爛陀 ( Nalanda ,古時之佛教大學) 、王舍城(Rajgir,佛陀說法傳道之地) 、毗舍離(Vaishali,佛陀說法之地)、 拘屍那揭羅 ( Kushinagar佛陀涅槃之地) 、藍毗尼 (Lumbini佛陀出生地) 、舍衛城(Sravasti,佛陀說法之地) ,然後經勒克瑙 (Lucknow)及新德里返回香港。
新德里
新德里的國際機場看來很大、寬廣而新凈,裝煌得頗有民族和宗教色彩。入境大堂的高牆上羅列著種種形式的佛手,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相當好。

新德里機場入境大堂的佛手
我們辦了入境、領了行李,在海關出口前兌換盧比,按當時的匯率,一美元約換五十盧布。可惜我們沒有請找換的職員多給我們一些小額的盧比(如票值十至五十盧比的),後來我們在旅店等地方須要給服務員小費時,常常因為缺少小鈔而頗為狼狽。出了入境大堂,旅行社的司機大叔已經在等候著我們了。他把我們送到旅館,交給我們日後各地旅店的訂房證明與及內陸機票等,說好明天一早來接我們作德里半日游,於中午時分送我們到內陸機場,下午兩時多乘飛機往瓦拉納西。第二天一早起來,在旅店用過早餐,退了房間,隨司機去看蓮花寺,甘地記念碑、印度門、印度總統官邸等,接著就趕去內陸機場等候登機了。蓮花寺(Lotus Temple)的外型像一朵白色的蓮花,莊嚴美麗,是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 的廟宇。巴哈伊信仰是一門獨立的宗教,於十九世紀時由波斯人(現為伊朗) Bahaullah 所創立。他們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上帝,但上帝會不時派遣信使(即先知)到人間來傳道。這些使者包括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阿伯拉罕、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和該宗教的始創人Bahaullah等。他們認為人類社會應該是和平和公義的,而且各種信仰最終亦將歸於大同。


蓮花寺
甘地記念碑
甘地是印度的國父,在印度當然是備受尊崇。我們前往甘地記念碑時,剛好碰上了一群也是去參觀的中小學生。他們看見我們這些外國人,感到十分興奮,紛紛向我們打招呼,甚至跑來和我們一起拍照交談。

甘地記念碑

甘地記念碑前碰見的中小學生

甘地記念碑前碰見的中小學生
印度門 (India Gate)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是印度的政治和權力中心。印度門位於這個政經中心之內,是一個代表著印度立國精神的建築物。不過我們之看印度門,卻是名副其實的走馬看花。
我們離開了甘地記念碑后,返回車子上路去。不一會,司機把車子停在路傍,說道﹕「遠遠的那個就是印度門。這裡不能停車子,你們下車去,拍個照,趕快回來,我們繼續走。」我們依言下車、拍照、上車歸座。
上車后,司機一邊駕駛,一邊介紹兩傍的景物﹕這是國會大樓、這是財政部、這是什麼什麼部門等等。我們都無心記載,只覺這裡道路寬濶、整齊有序,各建築物都相當宏偉,很有氣勢。話說著,司機大叔在一爿老高的大門柵前停下,吩咐道﹕ 「這是國家總統的官邸,你們可以下車拍個照。但我不能停車等候,我把你們放下,然後往前面打個轉,五分鐘后回來接你們。」

遠看印度門

印度總統官邸

印度總統官邸
瓦拉納西
如此這般「德里半日游」后,司機大叔載我們到內陸線機場,一聲珍重, 開車走了。
我們辦理好登機手續,在機場內胡亂的用過午餐,趕到登機閘前等候。不料等了好久,已經過了原定起飛的時間了,但完全沒有登機的跡象。又等了良久,終於說要登機了,於是眾多乘客魚貫的上機坐下,乖乖地等。如是者又等了大半天,飛機還是不動。最後機務人員宣布說這部飛機不飛了,乘客要轉乘另外一部飛機去。於是我們又再下機、上機。謝天謝地,這一次飛機真的起飛了,但這樣一來,原本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航程竟然延誤了足足近四小時。
飛機抵達瓦拉納西時,天已經全黑了。當地的導遊和司機早已在等候著,難為了他們,在機場獃獃地等了整個下午。導遊跟我們說,按原來的安排,我們在傍晚時應該去恆河邊觀看一場向河神供奉的儀式,但現在已經太晚了,這個儀式早就結束了。不過我們可以先到旅店安頓好,然後他和司機帶我們去恆河,自行向「母親恆河」(Mother Ganges) 供奉,供奉后再回旅店用晚餐不遲。第二天要早起,五時許出門去恆河看日出。
我們依言到旅舍領房間,放下行李,上了車子跑去看恆河。沿途所見,瓦拉納西的夜市十分興旺,尤其是越接近恆河岸邊的街道,越是擁擠得水泄不通,到處都是店鋪、行人、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汽車、還有在馬路上或站或卧的牛隻。

瓦拉納西夜市

瓦拉納西碼頭
導遊領著我們到了恆河邊的一個碼頭(ghat),買了兩份小供品,喚來一艘木艇,請船伕往河中劃去。那些供品很簡單,是一隻小碟子,裡面放了一些小花和臘燭。按導遊的指示,我們等艇子離開岸邊稍遠時,把燭點著,向恆河禱告請願,然後把臘燭連碟子放在河上,讓它隨水飄去。



恆河上隨水飄去的小供品

恆河碼頭上等著遊人布施的老人

恆河碼頭上的牛隻
供貢完后,趕回旅館用晚餐。第二天起個早床,五點多鐘去恆河看日出。我們自以為起得早,原來摸黑出來的大有人在,在碼頭一帶,到處都停著老大的旅遊車。我們上了小艇,舉目所見,都是大大小小的木船,滿載著來看日出的遊客。雖然天還沒亮,近岸處已經相當熱鬧,有修道的、練習瑜珈的、洗衣的、冒著寒風冷水在河中沐浴的、替客人求神禱告祈福的,不一而足。

印度教徒相信在恆河,特別是在流經瓦拉納西的恆河洗沐,可以清洗過去的一切罪業。照片中提著竹籃子的小女孩,看來是一個向遊客兜售供品的小販。我們的供品就是跟一個小女孩買的,不過不知道和她是不是同一個人。可憐她年紀少少,天還沒亮就要出來營生了。

載著遊客觀日出的小艇。

洗衣

修道者、沐浴者

瑜珈班

代客向河神祈福禱告者

恆河日出。那片站滿著人的地方是恆河中的沙丘。可惜我們的船沒劃到那麼遠,否則真想登上沙丘去收集一些恆河沙來留為記念。

恆河岸邊的碼頭(ghat)。
日出后,我們登岸,穿過碼頭,走進瓦拉納西的老城區,要去看「金廟」 (Golden Temple)。在印度教中,瓦拉納西的金廟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瓦拉納西老城區的街道非常狹窄,除了行人外還有到處溜達的牛隻、家犬和流浪狗。

瓦拉納西老城區的街道

瓦拉納西老城區里狹窄的街道
導遊領著路,在狹窄的城區里左彎右拐的走了一程,把我們帶進一家成衣店,說道﹕「金廟就在隔壁,但這個廟保安嚴密,進廟區要搜身。廟區內除嚴禁照相外,不能攜帶任何包包。而且非印度教徒不能進入廟內,只能在廟外看看而已。你倆把護照和貴重物品隨身帶著,但照相機和背包請放在這裡。我留在店裡替你們看管著,這位店主會帶你們進廟區觀看。你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他。」
我們依言跟店主前往金廟。廟前果然設有一個搜查站,前後左右都是軍警,可說是如臨大敵,要進去的遊客都要排隊接受搜身。店主帶我們過了關卡,在金廟的圍牆外找了一爿空間,說我們最多只能來到這裡,非印度教徒不能入廟。如果我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廟門外稍稍的往裡面瞧一瞧。接著問道﹕「有什麼問題沒有?沒有的話,我們回店去。」
其實我們什麼都沒看到,不過我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好奇地問為什麼警衛會那麼森嚴。店主回答大意說這個廟區很神聖,而且印度教徒認為這是印度教的聖地,回教徒也認為這是回教的聖地,所以要有些人來維持秩序。

金廟(Golden Temple; 明信片照片)
原來這間金廟的歷史非常悠久,建廟以來足足已有近二千年。它原本是一間印度教的廟,供奉濕婆神(Shiva)。後來回教徒入侵,把這間廟改為清真寺。若干年後,印度教的政權收復了該地區,又把它改回印度教廟,而且在廟的高塔上鋪上黃金。這間廟也就以黃金而名。金廟之所以重要,原是因為這廟內供奉著好些有關濕婆神的聖物,但單是它那鋪在高塔上的黃金就足以讓它變得價值連城。
在2006年,金廟所在的小區曾被據稱具有回教和巴基斯坦背景的恐布份子放置炸彈襲擊,造成多人傷亡。 2010年,瓦拉納西又遭受過另一次的炸彈襲擊。自此以後,印度當局就在金廟一帶布置重兵,以防止更多的突襲事件。

瓦拉納西街頭的軍警
鹿野苑(Deer Park, 亦稱 Sarnath)
早餐后我們去看鹿野苑。鹿野苑離瓦拉納西不遠,只有十公里左右,我們乘旅行社的車子去,不一會就到了。
鹿野苑是佛陀成佛以後第一次說法(初轉法輪)和吸納信徒(初轉法論時,只有五個弟子,即所謂「五比丘」﹕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俱男)的地方,對佛教徒來說,這個地方的意義非常重大。
鹿野苑曾經有過面積頗大的佛教建築群,如廟宇、法堂、僧舍、靜室等。但時至今日,這些建築物全都已被破毀了,只剩下一些牆根和基石。現在在鹿野苑最為突出的佛教建築物應該首推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亦有譯為達曼克塔 )。這座佛塔呈圓柱體,高大宏偉,估計建於公元500年時。據說這個佛塔之塔址,就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點。
其他在鹿野苑搜集到的佛教文物,諸如佛像、石刻、雕塑等,則大多藏於鹿野苑考古博物館內。

鹿野苑

鹿野苑

鹿野苑答枚克塔(Dhamekh Stupa)
鹿野苑博物館內所藏的佛教文物,的確是極品中之極品,尤其是佛陀的雕像,美得動人心魄。可惜博物館內不準拍照,雖然我們有幸面對著這些美奐絕倫的佛像、菩薩像和藝術品,但不能把它們拍下照來作日後欣賞之用。

鹿野苑博物館手持說法印的釋迦牟尼佛石雕像(明信片照片)
在眾多的藏品當中,由古印度阿育王(King Ashoka) 所立的石柱柱頭可算是最為突出。阿育王(約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比佛陀在世時晚三百多年)在位時,國力鼎盛,曾經統一了全印度。他篤信佛教,在宣揚佛教、興建塔廟等方面,可說是不遺餘力。他曾親臨鹿野苑,樹立了一根石柱來標幟由佛陀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僧侶團所在之地。這根石柱原高四十多英呎,現已斷為兩段,柱頭藏於博物館,柱根仍留原地,處於一堆古建築物的廢墟當中。

阿育王石柱之柱根
阿育王石柱的柱頭固然是印度佛教藝術的瑰寶,如果說它是印度的國寶也並不為過,因為柱頂的造型是四隻背靠著背的獅子,而這個圖案就是現今印度的國徽。

新德里印度總統官邸大門上的國徽

阿育王石柱柱頭(明信片照片)
現存的阿育王石柱柱頂是四隻獅子,獅子之下刻有公牛、馬、獅和象共四隻動物。獅子是獸中之王,代表雄偉和勇健。四隻背靠著背的獅子代表著無所畏懼的佛陀面向四方作獅子吼。下一層四隻動物,獅子代表勇猛,公牛代表力量,象代表佛陀誕生之前佛母摩耶夫人所夢見的白象,馬則代表佛陀為了要出家求道而躍越王宮之高牆時所騎坐的馬。
這根石柱的頂端本來還有一個石刻的法輪,可惜這個法輪已經破毀了,而且只能夠保存到很少的碎片在鹿野苑博物館,其餘的碎片已經散失殆盡。
摩犍陀俱提寺(Mulgandhakuti Vihara)
摩犍陀俱提寺 (Mulgandhakuti Vihara) 是鹿野苑中最主要的佛廟,由印度摩訶菩提學會 (Mahabodhi Society) 的創辦人 Anagariha Dharmapala (1864-1933) 於1922年創建。佛陀在世時,居於鹿野苑的精舍就是叫 摩犍陀俱提(Mulgandhakuti),這間廟就因而以此為名。

鹿野苑摩犍陀俱提寺(Mulgandhakuti Vihara)

摩犍陀俱提寺 (Mulgandhakuti Vihara) 的創建人 Anagariha Dharmapala (斯里蘭卡人,1864-1933)圖片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 File:Anagarika_Dharmapala.jpg
摩犍陀俱提寺的面積不大,但極為珍貴,因為它藏有佛陀的舍利。廟的大殿供奉著持說法手印的釋迦牟尼佛,大殿的四壁繪有描述佛陀生平的壁畫。這些壁畫乃由日本畫家 Kosetsu Nosu 用了三年的時間,於1932-1935年間完成。

摩犍陀俱提寺 (Mulgandhakuti Vihara) 釋迦牟尼佛

壁畫 摩犍陀俱提寺 (Mulgandhakuti Vihara)
在摩犍陀俱提寺, 遊客只須捐獻若干盧比(大概是20盧比左右),即可自由拍照。
一般印度的宗教場所都禁穿鞋只,遊客進摩犍陀俱提寺時要先行脫鞋。廟前設有一小攤子,有工作人員代客收取和看管鞋只。遊客離開的時候,跟他們領回鞋子,不免要給他們一點小費。如果旅客要上好幾間寺廟的話,口袋裡最好多準備一些小面額的盧比,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
摩犍陀俱提寺旁有一個公園,據說裡面養有鹿群,還有佛陀向五比丘說法的塑像。但可能因為我們要趕路去菩提伽耶,導遊沒有提及這個公園,結果我們把它錯失了。
(未完 待續)